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9/25 21:59:31瀏覽551|回應0|推薦3 | |
透過歷史的軸線, 摸索那被荒煙漫草遮蔽, 已經隱晦的道路, 那脈絡有時可以讓人的智慧得到一個開通. 多了些豁達, 不讓漫天嘎響的雜音, 迷亂的思維. 25年前一篇文章 " 中國人, 你為什麼不生氣" 的開始, 龍應台從文學批評走向社會批評, 一路為台灣的社會發展, 開啟了全速前進的動能. 一段曾經, 真是十足珍貴. 在 "難局"一文中, 我想引用這段文字, 一方面也做個閱讀的筆記, "蘇格拉底那個老頭子被判了死刑之後, 不願逃獄, 他說:" 當我對一個制度不滿時, 我有兩條路: 或者離開這個國家, 或者循合法的途徑去改變這個制度. 但是我沒有權利以反抗的方式去破壞它." 真是一位有德的智者. 有另外一個 "老頭子"柏楊也在書末做了評析. 他(2004年前後)說到 " 這人是本質上跟我相似的靈魂,只是她比較年輕, 她相信中國人可以改變,我比較悲觀 " " 仔細觀察, 我和龍應台確實還是有許多相異之處的. 我雖顛沛流離, 但還是在中國土生土長, 提筆是路見不平, 拔刀相助的成分居多, 龍應台則是受西方民主政治學問和思想刺激, 反思中國問題. 我們兩人看到同樣的弊端, 可能會有不同的觀察面向與建議解決之道" "或許是因為我年紀較大, 覺得和過去比起來, 台灣與中國無論是民主或言論的自由, 都見到了長足的進步, 有種身在天堂的錯覺與滿足感, 龍應台是恨鐵不成鋼, 總還是希望中國有一天能比西方更強更好吧!" 這段的評論與比較, 結合工作上的歷練, 讓我 echo 一段認知 時間與標準的設定不同, 會讓自己的態度不同, 而態度的不同, 影響所及目標就不同了, 態度與目標不同, 行為與結果就跟著改變了. ( 吸引力法則也好, 推論階梯也好..., 都在鋪陳一條自己選擇的路, 也會讓自己走向那條路, 信心夠強, 毅力念力夠強, 就會迎向納自己設定的果..., 龍應台態度與設定的目標, 在25年的回頭檢視, 我們確實看到了. 柏楊40年左右的路, 我們也從中看到了...) 路是自己在走! 但方向總在態度與目標設定中, 已經決定. 終點與路的盡頭, 有時候不需要在最後才能知道, 向內心中去釐清確認, 會到哪裡, 早早就可以知道. 少了那一份對於結果揣揣不安的心, 或許更能去體味過程中的真實與滋味, 也是一種了然的放下, 真誠的活在當下.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