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2/22 10:00:57瀏覽4875|回應14|推薦54 | |
讓我們接續昨天的話題,在蓋洛普公布全球148個國家的〈幸福感排行榜〉後,臺灣的平面、電子媒體,除了《聯合報》有興趣披露和討論以外,幾乎每家傳媒都秉持「政治正確」的原則,把這條事涉台灣社會真實面貌的新聞,丟到字紙簍去。 然則,即使是《聯合報》有所評論,也隻字不提身為總統的馬英九,居間扮演著讓台灣人的幸福感得以達到75%,躍居亞洲四小龍之首的功能角色。 但這其實是臺灣媒體延續過去多年來的慣性思考,一種封閉而僵化的思考模式,讓他們認定只能嚴厲批判馬英九,才符合所謂的民主需求,才能討民眾之所喜──哪怕馬英九撫平社會傷口之努力,也絕不可稱讚和鼓勵,否則就會得罪綠營的政客和支持者。 也因此,如同過去四年多一般,但凡國際社會公開贊揚馬英九施政成就的,臺灣媒體總是很不樂意把這種信息廣布周知;容或報導了,篇幅也是小得不能再小。反之,如果事涉政策爭議,或者針對馬政府所做的不利民調時,就一定躍居為媒體非大做特做不可的頭條重要新聞。 毫無疑問,這當然恰中民進黨和台聯的心意,但廣大民眾卻因此喪失了新聞的真實性,而媒體則因此流於瑣碎化。等到真相逐一揭露,媒體自然葬送公信力,淪為臺灣人民公認而不齒的社會亂源。 正是在於如此不可告人的心態下,他們自是刻意忽視蓋洛普這篇有關各國人民的幸福感調查報告,既不願、也不能、更無法探討其中的意義, 然則如果我們願意檢視這家舉世聞名的國際民意機構,所提出來的五個問題,當可發現其中的深意。 比如針對受訪民眾詢問的,「你昨天感到自己擁有足夠的休息時間嗎?」,反映的是激發回答者自我檢討的心態;而第二問的「你昨天一整天,有無覺得備受尊重?」,自是攸關人性的基本價值;第三問的「有沒有面帶微笑,或者笑口常開?」,則襯托出整個社會的「和諧/衝突」的悖論關係;第四問的「有做過或學習過讓你感到開心而有趣的事情?」,則代表著勇於求知的心情;乃至最後一問的總結,「你昨天泰半的時間,都感到快樂滿滿嗎?」,自是可以據此研判是否擁有幸福感的要件。 五個問題,象徵著人民心中五種正面能量與負面能量的出發點,孰優孰劣因此可以一目了然。蓋洛普可不像臺灣媒體的閉門造車,隨便問幾個問題,甚至產生毫不科學的機構效應,也照樣面不改色,他們其實是有著嚴謹科學態度的。 殊不知任何一種民調‧哪怕是產生百分之一的機構效應,樣本立刻遭到污染‧完全不可採信,而我們的媒體和若干電視政論節目,卻恬不知恥的告訴閱聽大眾,只要扣除機構效應,民調還是具有參考價值。 正是因為這種差不多啦、馬馬虎虎的態度,讓臺灣的平面電子媒體終而充斥各種謊言、謠言與令人匪夷所思的迷信論調。 發掘新聞內幕,探討新聞真相,評論新聞事實,理性是不可或缺的,一步都不能讓,否則就會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職是之故,設若我們的傳媒能夠秉持理性的精神,自然可以發現,當蓋洛普告訴我們75%的臺灣民眾擁有幸福感時,這其中顯然包括政治立場偏綠、偏向或支持民進黨的選民。不是如此嗎? 易言之,當媒體一再傳播在野的綠營擁有將近四成的基本盤時,卻必須面對有75%的民眾自認幸福的真相時,等於告訴大家,即便是民進黨的支持者也承認在馬英九的治理下,至少他們還是過著備受尊重,有時間學習新事物,可以笑口常開或面帶微笑的生活。這在媒體而言,絕對是情何以堪的。 這中間,除了我昨天分析過的,臺灣社會基本上還是有著中華文化的基本信念外,另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正是在於馬英九過去四年多為了撫平、化解社會的歷史傷口所做的努力,因此換來的成果。 當如今的臺灣社會,不再像扁八年那樣處於盲目衝撞的狀態,當大多數選民不再輕易受到民進黨政客為了仇恨而挑起仇恨的蠱惑時,你的心自然淡定下來了;哪怕是綠營支持者吧,也不能不承認自己是有著幸福感的。 但這不啻代表著在馬英九儉樸、勤廉的的治理下,臺灣社會的正面能量已經遠大於負面能量。而這卻不是一般滿意度民調或者各種經濟數據所能反映出來的,這也就是為什麼當蘇貞昌試圖以「要生活,要民主,要改革」的口號,裹脅民眾在下個月的明年元月13日上街遊行時,大家會覺得可笑、荒唐的原因所在。 兩相對照之下,馬總統的執政亟亟於療愈社會傷口,無聲勝有聲的撫平歷史創傷,而蘇貞昌、蔡英文卻是無所不用其極的只想撕裂傷口、擴大創傷,哪個會讓人民感到更有幸福感,會讓你的心靈更充實,充滿正面的能量? 答案,不問可知。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