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7/19 10:09:03瀏覽2808|回應14|推薦52 | |
如今在台灣,只要小學、國中畢業的,敢說無人不知「杞人憂天」這句成語。但這個寓言由來已久,少說也在2200年之上,最早出自東周末年鄭國人列禦寇,所寫的一本書《列子‧天瑞篇》中。 話雖如此,遠古中國這位思想家固然嘲笑當時處於亂世的社會現象,畢竟所舉者,也只是杞國這麼一個無端庸人自擾的蠢蛋。 天遲早會塌,地會一定會陷,如之奈何? 等到別人告訴他,這些都不可能會發生,都是他幻想出來的,這個蠢蛋登時從極度的悲觀,一變而成極度的樂觀。 無獨有偶,若論人性愚癡之一面,西方也有這麼一樁雷同的故事。但要到18世紀初葉,才由愛爾蘭裔的英國小說家斯威夫特寫進《格列佛遊記》中。 談到這本經典著作,台灣一般民眾總認為那是給兒童看的幻想小說,比如大、小人國的奇遇。 但這實在是極大的誤解,嚴格而言,斯威夫特透過文本書寫指桑罵槐的,正是英國輝格黨與托利黨的兩黨政治,讓英倫三島的人民忽焉在小人國,一時又置身在光怪陸離的大人國,莫所適從。 然則,光是如此還不足以諷刺和挖苦當年英國佬的愚癡心態,斯威夫特索性筆鋒一轉,寫起「飛浮島國」的遊記,信誓旦旦的告訴我們,這個海上小島的人民,無不擔憂太陽遲早會逼近地球,終而把這顆美麗的藍色星球吞噬殆盡,以是── 「They can neither sleep quietly in their beds,nor have any relish for the common pleasures or amusements of life。」 這段描述若譯成中文,斯威夫特簡直是在邊寫邊笑出聲來的告訴我們,島上這批民眾,無不睡也睡不好的寢不安枕,惶煌然無以安樂的,乃至了無生趣可言,簡直不想活了。 可話又講回來,斯威夫特當然想不到,300年之後他的怪誕預言,竟為21世紀初的宇宙學家所證實,太陽在燒盡自身的核動能之後,真的會變成紅巨星,也真的會把地球給吸進去,但那是50億年後的事了。 如果說,這樣的情節仍不足以指陳,今日台灣被媒體和政論名嘴極盡愚弄之可笑現象,我們還有一個故事可加形容。但這個故事是馬奎斯親口所說的,時間是在1970年5月,地點是在委內瑞拉首都的加拉加斯文化藝術中心。 這一年,馬奎斯43歲,已經因為《百年孤寂》的出版而成為舉世炙手可熱的哥倫比亞偉大小說家,同時他也甫才完成自己最感滿意的作品,《獨裁者的秋天》之初稿,但宣稱要再過一段時間才打算付梓問世。 以是在委拉瑞拉所做的這場演講中,馬奎斯對著台下200位聽眾侃侃而談自己的創作初衷,感嘆創作小說的過程,所花的時間竟是越來越長。例如他平生完成的第一個短篇小說,其實只花半天工夫就一氣呵成;但寫《百年孤寂》,卻耗盡19年的光陰來想故事的首尾。 講到這裡,馬奎斯意有所指的說,他現在要講的故事,不知何時才會形諸筆墨,容或完成了,弄不好也會和今天講的內容面目全非,請大家共同見證。 從前在某個村莊,住著一位老太婆。有一天,這個老人家大清早一邊端著早飯,一邊愁眉苦臉的告訴17歲的大兒子、14歲的小女兒。 「今早真是怪怪的,我老覺乎著我們這座村莊,眼看著要來鬧上一場大災難。」 當下惹得她那兩個孩子無不暗暗偷笑,這是什麼跟什麼呀,老太太鬧的這齣豈不杞人憂天? 過半晌,當兒子的出門去打撞球,結果原本容易該進洞的球,卻失手打歪了,輸了一披索,惹得對手問他怎麼搞的,你這不是在鬧笑話嗎? 這個兒子說了, 可他不講還好,一講竟變成在場眾人的笑柄,都說他犯蠢,隨後各自散去。 話說這贏錢的年輕人回到家,立刻把這樁事當成笑話講給家人聽,只見當娘的正色道:「老太婆的預感有時候滿靈的,不可等閒視之。」一旁的女親戚聽了後,忙著就站起身來,趕到菜市場的肉攤前,高聲喊道: 「快,我要買 她這邊剛銀貨兩訖的前腳才一走,後邊來了另外一個娘們兒,也是要買肉的。 「買個 剛來的太太二話不說,馬上毫不含糊的開口。「 如此一傳十,十傳百,不但肉販賣光了所有的肉品,到了當天下午,眼見日頭越來越大,天氣酷熱異常,人人無不奔相走告。 「不得了,大難來了,太陽快塌下來了,連空中飛的小鳥都不在準點上飛。這不是在逃難嗎?大家趕緊搶下家當,逃之大吉吧。」 一時之間,村莊的主要道路全都擠滿了住戶、騾車行李和牲口,人人搶著往村外逃,其中有一位開口大嚷。 「這樣不行,不把房子燒了,我們擠不出去。燒了吧,屋子再蓋就有,人要沒了命,哪裡再找回來?燒了吧,燒!」 不消片刻,但見村莊四處煙霧迷漫,火光沖天。 這時只見擠在人群中的 兒子說:「老娘啊,您還真準。」 現在,讓我們回到現實生活中的台灣來,請把馬奎斯故事中的那個「老太太」,換成當下的「台灣媒體、民進黨、政論名嘴、文化人」就行,不會錯的,台灣正是斯威夫特所指的飛浮島國、馬奎斯講的村莊。
●註:馬奎斯此篇演說〈我是如何走上創作道路的〉,詳見2012年1月大陸南海出版社中譯簡體字版《我不是來演講的》第二篇。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