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今天不痛一下,將來會更痛
2012/04/12 10:07:58瀏覽5362|回應32|推薦58

〈我讀老子之17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這段話,出現在《道德經》第三章。為了講解這一章,我這一向參考不少資料,比如大陸著名考古學者李零專談老子的《人往低處走》,以及著作等身的小說家王蒙所出版的《道,老子的幫助》,發現他們的詮釋,一來和古人差不多,二來不免受到社會主義的思維所影響,特別是王蒙,就如此評論道:

 

「這一章似乎比較『反動』,雖然我極喜愛老子,也無法對他有所反彈反撥,用不著遮蓋,這裡面有愚民政策的公然宣揚。」

 

至於李零教授,也是「英雄所見略同」,一口咬定老子所講的這段話,的確是主張「愚民政策」。

 

雖然如此,他們還是沒辦法說服我,更讓我站著讀、坐著讀、躺著讀,怎麼讀怎麼看,都覺著不對勁。

 

問題就在出在「不尚賢」這三個字,過去2000多年來,大家都把老子這句話解釋成「不崇尚賢人」,代代遵之循之,即便王蒙、李零亦不可免。但,請容我問一句,真的是如此嗎?

 

只怕未必。

 

我以前講孔子時,再三強調過我們讀《論語》,一定要考慮到春秋時代人民的生活背景、經濟條件和生產工具,千萬不能用現在的舒適和方便,以之想當然爾。否則,你就會犯下宋儒朱熹犯過的錯誤。這在語言記號學上,稱之為「誤讀」,把孔子的原意給曲解了,誤盡古今天下蒼生。

 

對於《道德經》的解讀,亦當作如是觀。

 

當知老子五千言,雖是條列式的韻文體,但它還是具備內在的嚴密結構,絕不能一章一章獨立出來讀,必須時時返照前文,才不致於讀得霧煞煞,把老子沒講過的意思,硬塞到他嘴巴裡面去。

 

以第三章的這句「不尚賢」而言,我們要追問的是,老子真的主張「不崇尚賢能之人」嗎?

 

這一句,一旦解錯了,全盤皆墨。

 

先讓我們回頭看看老子在講第二章時所寫的這兩句話,一句是「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之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另一句是「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好,倘若老子果真不贊成推崇賢能之人,請問,「聖人」又是怎麼來的?顯然老子是非常尊崇聖人的,可滔滔亂世,若無賢者,又哪裡來的聖?這是說不通的,老子不會幹這種自相矛盾的事。

 

關鍵在於,大家都把老子所寫的「賢」字給解錯了。

 

2500多年來,中國哪個人不知道老子的思想和孔子格格不入,他也從來不吃原始儒家那一套買賣,可怪就怪在日後的學者竟然都是用儒家的觀念,來詮釋道家的思想,這不是攪渾了一池清水嗎?

 

很顯然,老子的「賢」和孔子的「賢」,字同而理不同,絕不是想當然爾的就認定這指的是「賢能之人」,沒那麼信手拈來既方便又好用的。

 

現在,讓我們看看許慎的《說文解字》是如何解釋「賢」的?

 

「賢者,形聲,多才也,從貝臤聲。」

 

但這個「才」,是「財」字的略稱。請注意,「賢」的部首是貝字旁,在周朝的金文、鐘鼎文之中,象形的是一個人高高在上手握長叉〈又字〉,向下去插取湖中的貝類生物。

 

由此觀之,賢字的最早意含,財尤重於人,而貝者更是先古商周普遍重視的珍奇之物,比方上世紀大陸考古挖掘出來的「婦好墓」中,就發現陪葬物有大量的貝器。

 

其後,元代戴侗的《六書故》,在參考《說文解字》重新校訂中國文字的六書意含時,就明白指出「賢」字,其實是「貨貝多於人也」。

 

這才是老子在寫《道德經》第三章時的本意,賢者,指的是物,質地優良的貝器,並非賢能之人。

 

準此,這第三章,就可以和前文會通了。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因為如此,治國者如果不崇尚華麗的貝器,就不會引發人民的爭逐之心;治國者倘若不看重珍奇希有的寶物,人民自然不會生出干犯法紀的竊盜作為;治國者若能不吹噓、不夸夸而談自己喜愛的嗜好,當然不可能導致民心惑亂。如此行不言之教的以身作則,那麼人民的心理就不會被各種欲望所佔滿,凡事虛心以對,當然就會致力於生產,也就能裹腹的滿足民生基本需求。

 

一旦百姓的貪壑都減弱、降低了,自然就會生出傲骨的風範。所以,凡有理想性的政治家務必要帶動讓人民不在乎、不想知道有什麼流行服飾、貴重珠寶資訊的社會風氣,毫無貪欲。照這方向去做,就是無為而治的道理。」

 

尚儉,尚儉節用,正是老子在第三章所要強調的,哪裡是王蒙、李零所謂的「愚民政策」?

 

現在回過頭來看當今舉世的生態和能源危機,所造成台灣的油電上漲問題,正是因為大家享受過度,無形中養成萬事萬物都可取用不盡的輕忽態度。而這也正是馬英九所講的「現在不痛一下,以後你會更痛」的道理。

 

你想不痛嗎?老子告訴我們了,不要奢侈,只有節能減碳,你才能真正抗漲。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anghu999&aid=6323597

 回應文章 頁/共 4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Kevin437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輿論誇大,以嘴殺人
2012/04/22 17:53

最近看到電視媒體一面倒的批馬英九,講得他好像倒行逆施、無惡不做般。但物價真得有漲到大家都過不下去了嗎?高速公路依舊大塞車,高級餐廳依舊客滿,大賣場依舊一車一車載走,夜市依舊大排長龍,吃吃喝喝順便亂丟垃圾。

即使中油台電有很多浪費與自肥的制度該檢討,但這些福利根本由來已久,加起來說有上千億,省下來根本不用漲價的說法,實在說服不了我。至於跟民營電廠購電的不平等條約是在民84年時簽的,一簽25年該怪誰?那時候馬英九是總统嗎?恐怕又跟老李有關吧。很好,全抖出來一次把帳算清楚!

至於那些名嘴,依你們的論調,我也可以覺得你們一小時的通告費三千元太高,導致電視頻道成本增加,轉嫁給系統業者,導致我們第四台月租費這麼貴,你們自己砍一下福利吧,是不是呢?一堆只會罵別人卻不懂檢討自己的名嘴,國家亂至如此都是你們在興風作浪,我直接點名「年代」啦,是不是又跟NCC審照有關?


andylyn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父為子綱?
2012/04/13 03:16
「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也不是儒家教義。 

  《孔子家語‧六本》篇裡記載這樣一件事情,曾子犯了小過,曾子的父親曾皙一怒之下用鋤柄將曾子打昏了。曾子甦醒後向父親賠罪:「向也參得罪於大人,大人用力教,參得無疾乎?」之後回房彈琴而歌,好讓父親聽見,表示他挨打後沒有不適。

孔子聞之而怒,告門弟子曰:「參來勿內。」,孔子教育曾子說:「今參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殪死既身死而陷父於不義,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殺天子之民,其罪奚若?」。

可見「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並非孔子主張,父母有服從「天下大義」的義務,對父母的錯誤兒女有責任糾正。更何況父母的子女還是天子之民,非父母之私有,父並沒權力要求子亡。

「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若說是孔子的主張,簡直是對孔子的羞辱。

  《孝經》中曾參問孔子:「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

  孔子回答說:「是何言與?是何言與?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

這段顯然是說「孝」是有原則的,有約束的,不能推到極端。這是對所謂的「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說法的不攻之擊。


P.S.誤讀孔孟?不是吧?根本是栽贓!

把秦漢以後,歷朝歷代對先秦諸子思想的"刻意"誤讀(甚至連韓非也誤讀!)全推給孔孟是省心了,那良心過得去嗎?還有良心嗎?1911年以後,號稱"革故鼎新"的諸位新文學健將,不都是國學功底"深厚"之人?深厚?

"愚昧蒙昧",真的只在-村夫農婦?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2-04-13 06:01 回覆:
謝謝您,辛苦了。

andylyn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春秋戰國",<君與父>的誤讀!
2012/04/13 03:00
自秦一統六國之後
諸子百家再也回不去了!

秦以後一統天下
"權力"集中於"帝君"一人手裡,天無二日,地無二"君"!

但春秋戰國呢?有幾個"君"?反正很多就是了!

<<西周滅亡之前,諸侯各國一直服從周天子,《呂氏春秋·觀世》謂「周之所封四百餘,服國八百餘」。東周時,代表中央政府的周王室對諸侯的控制力很弱,實際控制區只剩下幾百里,周朝遂進入春秋戰國時期。

西周時期最早有封建諸侯的制度,目的在於「封建親戚以蕃屏周」。《左傳》稱西周分封「兄弟之國十有五人,姬姓之國者四十人」。周公東征勝利後,大規模分封諸侯,姬姓宗室就有53個諸侯國。>>

除了諸侯國"君"之外,甚至還有戰國四大公子,也稱"君"?

齊國-孟嘗君-田文
趙國-平原君-趙勝
魏國-信陵君-魏無忌
楚國-春申君-黃歇

周王室的君,各諸侯國君,及重臣也稱君,"君"真的不值錢!不然為何要"周遊列國"?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為臣綱?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父為子綱?

以下轉載烏有之鄉"一道閃電":

那麼在先秦時,人們到底如何看待君臣關係呢?以下是《左傳》記載的真實事件。

  題目是:「晏子不死君難。」

  (齊國大夫)崔武子見棠姜而美之,遂取之。莊公通焉,崔子弒之。晏子立於崔氏之門外,其人曰:「死乎?」曰:「獨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歸乎?」曰:「君死安歸?君民者,豈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豈為其口實,社稷是養。

故君為社稷死,則死之;為社稷亡,則亡之。若為己死,而為己亡,非其私暱,誰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弒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將庸何歸?」門啟而入,枕屍股而哭。興,三踴而出。

《左傳》是儒家經典教材,儒家對於「君難」的看法是:「故君為社稷死,則死之;為社稷亡,則亡之。若為己死,而為己亡,非其私暱,誰敢任之?」。就是說國君為了社稷國家去死,死得其所,我們就應該與之共同赴難,如果是為自己的私利而死,死的就不得其所。那麼大臣們又不是他的奴才,誰該去死呢? 

  這就是儒家對於君臣生死問題的態度。大臣不是君主私人的奴才,怎麼會有「君讓臣死,臣就必須遵守臣道去死呢?」

  《孟子‧萬章上》說:「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按儒家的看法,在君權之上,還應該有「道」。對那些德高望重的得道賢人,君主應該恭敬如師,不能以臣子對待。君權並非至高無上。

(待續)

andylyn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左派","禮教吃人"的真面目!
2012/04/12 23:51
鲁迅除了得遇名师,自己的聪慧与刻苦也令人惊叹,如绍兴鲁迅纪念馆馆藏的鲁迅于三味书屋读书时抄录的《二树山人写梅歌》(《鲁迅手迹珍品展图录》第76页,(本文所注页码均出自此书),笔致端庄、秀雅工整。虽点画间尚稚气未脱,却是笔笔中锋、中矩中式。初看时,直当是元明间刻写的印本。鲁迅少年时,花了大量时间抄写书本和讲义:《康熙字典》、《说文解字》(绍兴鲁迅纪念馆藏)、《茶经》、《地学概说》、《水学入门》(绍兴鲁迅纪念馆藏,第80页)等他都整本整部认真抄写。由于用功深入、取法高明,大量规范的抄写,使鲁迅掌握了得心应手的运笔技巧,为以后的书法进境打下了扎实的根基。

海纳百川

鲁迅归国后,他的书法进入了遍临诸碑、海纳百川的阶段。他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及绍兴府中学堂任教期间,开始了文字、文体、书法的演变方面的研究,并着手对金、石、砖、纸、帛、竹等文字载体进行收集和鉴藏。他先是对绍兴周边的石刻古迹进行了查考。秦望山的李斯刻石,禹陵的禹穴窆石和岣嵝碑蝌蚪文,会稽东汉建初的买地刻石,及兰亭右军祠的两廊碑刻……他都去仔细看过,并随带拓碑的工具,进行过摩拓,并准备编辑《越中专录》。

同时,他经常在绍兴古玩店买汉晋时期的画像砖、铭文砖(绍兴晋墓多,出土铭文砖多)。在北京,他一有空便跑琉璃厂,搜购古籍、画册、带铭文的铜镜、书写风格多变的钱币、佛造像、墓志铭、古碑等,特别是1915—1922年,他集中对金石拓片进行收集、研究。拓片收藏、鉴定、甑别、断代难度很大,收藏界称之为各收藏门类中鉴定难度最大的“黑老虎”,需要精深的金石学功底和断真辨伪、准确断代的眼力。而鲁迅出于对书法的兴趣,以及研究古文化需要,全力投入,购买不止。他日记中有多份“书帐”,都详载了所购碑帖的种数。

鲁迅凭借深厚的国学基础,鉴赏能力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收集历朝各类金石拓片等4000余种,5000余件。鲁迅在收集、鉴藏的过程中,涉猎了各家各派的书风流韵,拓宽了书法视野。


境界高远

郭沫若在《鲁迅诗稿》序中对鲁迅书法有一个极精到的评价:“……鲁迅先生亦无心作书家,所遗手迹,自成风格,融冶篆隶于一炉,听任心腕之交应,朴质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远逾唐宋,直攀魏晋。世人宝之,非因人而贵也。”

鲁迅文学上的巨大成就和思想界的崇高地位,掩盖了他在书法、美术等方面的艺术成就。其实鲁迅对文化的感悟是全方位的。他学贯中西,对文、史、哲、美等方面领悟的广度和深度,使鲁迅的审美视野,远比同时代的书法家开阔、深邃;更何况,他合金石、编校、文字学之长,参碑学帖派之精,积五十年之功,不停挥舞“金不换”毛笔,以令人难以置信的坚忍不拔,为我们留下了手稿、信札、书法墨迹800万字。这不仅是巨大的思想宝库、文学宝库,也是一座书法艺术宝库。

..................................................................

鲁迅“无心作书家”。正是鲁迅具有别人无法企及的思想高度、文学高度、审美修养使之有了应有的书法高度。一个单纯就写书法而书法的人,充其量只是一个“写字匠”。一位真正的书法家所创作的代表作品一定是他的思想境界、审美意识和文学修养的综合体现。而鲁迅以高远的境界、博大精深的美学思想和文化修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取得了骄人的艺术成就。其书法也广为世人所喜爱,成为全国各大中小学、各报刊用作校名题字和刊名、厂名题字最多的书法。

鲁迅的书法是高邈的。可以说,他以书法跻身民国一流书法家行列是当之无愧的。但我们今天研究鲁迅书法、展览和出版“鲁迅书法手迹”并非想再给公认的文化巨人鲁迅再加一顶书法家的桂冠,而是为了通过对鲁迅书艺道路的研究,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地给人们还原一个全息的鲁迅。


P.S.左聯還是左聯?

andylyn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夾"泥沙"以俱下!
2012/04/12 23:48
所謂的五千年文化,文化五千年
所謂的道統,所謂的"興滅繼絕",所謂的傳統文化

若是能夠用一句話形容的話,可以稱"夾泥沙以俱下"!
"魯迅們","左派們"可能堅決反對,因為都是泥沙,都是屎,一點價值也沒有!

"傳統文化"在以前的"左派"而言,就是"自證己罪"的卷宗而已!
"夾泥沙"?伴隨泥沙而下的還有甚麼"東西"?

小弟PO一篇"現代左派"讚美魯迅的文章:


鲁迅书法初探

2009年08月03日 07:38:27  
中国柯桥网 [大 中 小][打印]


《鲁迅手迹珍品展图录》终于由西泠印社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在出版之前,已收到许多各界期待的电话,因为在出版发行之前,她已创造了许多的“第一”:一是北京、上海和绍兴的鲁迅纪念馆(博物馆)分别在馆藏中选出精品,进行鲁迅书法联展,同时根据观众的要求将展出鲁迅的书法手迹合编成集,出版发行,这是全国鲁迅纪念馆(博物馆)携手弘扬鲁迅文化的第一次;二是展出、编入作品文物级别之高,堪称一流,其中有国家一级文物48件,两级文物7件,许多是各馆镇馆之宝;三是许多鲁迅墨迹系第一次面世,有个别作品连鲁迅亲属都说是第一次见到,特别是以书法为重心,更全面、立体地展示鲁迅文化,拓宽鲁研的广度和深度,这是第一次……

手捧墨香未散的《鲁迅手迹珍品展图录》,不禁令人思绪万千:文化巨人鲁迅,在他56年的生涯中,创造了多少个令世人难以企及的高峰;他生命里究竟有着怎样的密度,能取得这样大的成就?鲁迅书法为什么会有如此强大的魅力和感召力,能激起这么多人的探究热情?鲁迅书法究竟在民国书法史上处于怎样一个地位,是什么原因使一位“无心作书家”的鲁迅成为公认的书法大家……。让我们回到上个世纪初,来追寻鲁迅书法的形成轨迹。

筑基坚实

鲁迅出身于封建士大夫家庭,书法是家庭男性成员的必修课。祖父周福清为晚清翰林,家教既严,文化功底又厚。其书法飘逸俊雅,承王右军一路,兼掺宋人笔意;父亲周伯宜,会稽秀才,虽然写的是馆阁体,却也工整圆润;从叔祖周玉田,作为鲁迅的启蒙塾师,书法功底极深,且治学严谨,重视书法基本功训练,要求鲁迅从描红入手,讲究用笔的提按顿挫、一丝不苟。曾祖母戴氏粗通书道,也对鲁迅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慕名入三味书屋后,严师寿镜吾更是越中宿儒,书法方正豁达,气势雄健,不光兼融颜柳两体,且掺入苏、黄、米、蔡等大家笔意。绍兴塔子桥堍跨街戏台至今仍有其书写的匾额存世。至于留日时的恩师章太炎,更是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其书法也名动天下,且对鲁迅刮目相看。在日本时,章太炎专门为鲁迅等人开课,讲许慎的《说文解字》和金石学,剖析汉字的成因、书法的源流,使鲁迅对书道既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对鲁迅以后的书法发展影响很大。

...................................................................

(待續)

何喜義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Re:名嘴講話跟放屁一樣
2012/04/12 21:13

這些名嘴很多都是不懂裝懂,啥事都講,興風作浪,唯恐天下不亂的人。

「此輩自謂名嘴,宜投於濁水溪,永為冥嘴。」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2-04-13 06:00 回覆:

的確。


andylyn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誤讀孔孟的結果?
2012/04/12 19:23

"誤讀"孔孟?從漢朝的-白虎通義就開始"誤讀"!

歷朝歷代變本加厲的曲解,把法家或者儒家或者亂七八糟家混在一起,變成甚麼儒家法律化,也不曲分或者細分,儒家法家本質上對倫理看法的天差地遠,就囫圇吞棗的嫁接裁切成甚麼綱常,甚麼名教,甚麼禮教,禮法!

這種綱常禮法,到了清末明初,竟然成了以魯迅為首的"左聯"起家的資本,打倒孔家店就是打倒綱常禮法,多麼正當阿,多麼熱血阿,可惜,這一派或者政客,或者讀書"亂讀一氣"的所謂學者,他們的理論基礎竟然是,關於孔孟歷朝歷代的-誤讀!

不能不說,這是我們最深沉的悲劇!

所謂<君綱,父綱,夫綱>的君父思想,綱常壓迫,孔孟是怎麼看家庭倫理的?孔子是講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但孔子的言外之意卻是:

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齊景公說:「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君要像君,臣要像臣,父要像父,子要像子!

哪來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那是韓非的概念!

孟子怎麼看君父?孟子告齊宣王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哪來的君為臣綱?那父為子綱又如何?

不是說"父子不責善"?光憑這一句"父子不責善,責善則離,離則不祥",老孟就照耀千古了!甚麼綱常禮法,吃人禮教?很佩服魯迅阿,五四那一代人,說有多會讀書,小弟是不信的!

 孟子曰:“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唯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

去利懷仁義以相接,演變到後來變成"餓死事小,貞節事大",演變成裹小腳,誰的錯?歷朝歷代的祖宗們都有錯,但絕扯不上"孔孟"!雖然"夫死從子"可上溯到儀禮,但別忘了儒家的孝道!

講孝道的孔孟會讓他的母親-夫死從子?好吧,"整理國故",得先從學習"邏輯"開始!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2-04-12 20:12 回覆:
拜讀,真是發人深省,寫得太好了。

重殼蝸牛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36戶的證詞 對王家極為不利!
2012/04/12 17:53

節錄網路新聞36戶記者會重點

1.住戶鄭先生表示,建設公司也有王家的簽名,但王家卻否認  (樂揚忍著留著致命一擊?)

2.周先生表示,這兩年多來,王家某人還一直追著某些搬遷的住戶,讓都更戶感到被騷擾,王家人施壓住戶為何不合作、堅持價格

3.而協調過程中,還要求樓層的選擇權、車位選擇權,拆遷費、裝潢及裝修費



夏瀛洲言論護憲愛國 郝柏村歷史考證嚴謹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2-04-12 18:23 回覆:

這王家本來就是貪婪無狀的刁民,可看看那名嘴黃創夏的惡形惡狀,豈非更是土匪?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期待看到謊言文林苑事件揭穿后那些人的反應
2012/04/12 17:09
1,學生,老師;
2,破聯盟
3,破嘴
4,王家(不要臉到什麽程度,一家人總有要臉的吧)
5,小綠綠
6,個個被王家玩了,打個大耳光。王家也把自己玩的沒檯階下了。
靜候表演吧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2-04-12 17:26 回覆:
您一定會失望的。

草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問一下
2012/04/12 16:59
銀先生根據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來說明“賢”嗎?

您的意思和段玉裁基本上一樣。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2-04-12 17:25 回覆:
我沒看段玉裁的注,呵呵,一方面是漏掉了;但極有可能是,不知為何年輕時對他印象不好,不喜歡他的名字,這沒道理,純粹主觀,不足為訓。
頁/共 4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