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9/04 08:12:50瀏覽1642|回應1|推薦17 | |
05、心經不是只講如何開悟的理論,也在教如何透過觀照,來認識自己的修行法門。 206、比如開宗明義的「觀自在菩薩」,這一稱呼怎麼用來修行?你要是對禪宗有興趣,就參「念觀自在菩薩是誰」。參,不是教你想東想西,而是讓你觀,輕輕閉起眼,往內看就好。這一觀,觀什麼呢? 207、誰念觀自在菩薩,這菩薩的法名是什麼意思?我們就觀這個參這個,整個念頭都集中於「念觀自在菩薩是誰」這八個字上面。此外,不許再多一個念頭,因為多出來的思緒,都是虛幻的影子,都是空的。實在講,就連那八個字也虛幻。 208、禪宗這樣的參,叫「以幻除幻」,除到後來就成「以假修真」,目的在魔來魔斬,佛來佛斬,什麼亂七八糟的念頭全都扔開。扔到最後,你的心慢慢靜下來了。到了這一地步,再繼續空,空到一切法畢竟空。 208、如此參下去問下去疑下去,誰在聲聲呼喚觀世音菩薩?窗外的車水馬龍聲,屋簷下的麻雀歡笑聲,雲在飄飛,風在天空下的滾動聲。聲聲入耳,聲聲皆離,如是念佛,念法,念僧。 209、自此就能體會心,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都是觀自在菩薩、觀世音菩薩,具有佛性的眾生。 210、只要悟到這一點,底下的經文就好辦了。是誰在「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心啊,此心是真心,將之內觀身心,就生起空性的光芒,破除虛幻的我執,五蘊皆空。 211、講到這裏,重點來了,不妨問一句佛陀當年的一千多個常隨眾弟子,有幾位真正達到「覺所覺空」、我執盡淨的羅漢境界?答案是十六位,一般尊稱為十六羅漢。 212、遺憾的是,佛陀的眾多聲聞弟子,那怕成就四沙門果的阿羅漢也一樣,皆如《雜阿含經》記載的,普皆認為只要可以證悟我空,認得自己本來面目就夠了,畢竟「我生已盡,梵行已立,自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213、換句話講,在彼等用諸身心五蘊的禪修中,遠離色蘊、受蘊固為依教奉行,都不是問題.,卻誤以為只要再進一步空掉「想蘊」的束縛,即可直接進入涅槃,不受此生後來之苦。 214、至於行蘊、識蘊怎麼個空法,那幫弟子大抵興趣缺缺。為什麼? 215、因為頭腦中殘存著過往信仰婆羅門教的習氣,即便追隨佛陀改信佛教,知道了身心皆幻,卻對自己日日見聞覺知到的現象、規律和法條,依然堅持是實有而實際存在,一有永有的。 216、他們質疑,如果佛陀開示的法門也是虛幻的,我們豈非白學,白忙一場?以是之故,諸法乃實有,絕不是暫時存在的幻相。 217、這也是為何佛陀要花上二十二年的力氣專講般若法們,不辭辛勞地告訴眾生,「法尚應捨,何況非法」的緣故。 218、舉個日常生活用到的例子,飯是一切法之一,覺得肚子餓了,該吃就吃。可一旦吃飽吃夠,有誰會再繼續撐著吃,吃到樂極生悲?再說米飯麵食進入腸胃,經過一些消化之後,還是實有的嗎? 219、佛法也一樣,不能好吃就吃個不停,不能要求別人只可吃這道菜,別的菜都不美味,因為諸法平等,無有高低;法無高下,應機者妙。此所以觀世音菩薩要在心經中,必須進一步宣示「是諸法空相」,告訴我們諸法既不可執著,又何須執著。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