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9/04 11:26:24瀏覽3317|回應1|推薦26 | |
做個明白人〈25〉 用禪修角度讀般若心經〈12〉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在往下探討佛陀宣示的這一段「四空門」之前,要注意的是玄奘大師翻譯時,可能出於文字簡潔的要求,把四空門的「空」字之後,各省略一個「蘊」字之外,同時也把「iha」這一古梵語給剃除了。問題來了,這個「iha」究竟是什麼意思?我們不妨將之還原: 「舍利子,注意這個地方〈iha〉!」 「色蘊不異空,空蘊不異色,色蘊即是空,空蘊即是色。」 如果參加過佛教禪七法會的就會知道,當大家在大雄寶殿內面對世尊金身盤腿而坐時,往往有監香的法師在周邊巡視。只要你歪頭晃腦或打起瞌睡了,一記香板就毫不留情的打到你肩上,法師同時大吼一聲: 「在這裏拖死狗的是誰?!」 這一棒一罵,目的就在嚇走、打掉禪修者的昏沉心、思慮心以及各種妄想。禪宗謂之「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你所想所思所言,都是別人告訴你的,都來自你的記憶,都不是你自己發現和證悟的。 那麼,不想那些,該思惟什麼呢? 這在《楞嚴經》而言,指的即是「返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所謂「自性者」,在《心經》這段經文,佛陀大喝一聲,你們要注意這個當下,要在心內一步步琢磨「色蘊不異空,空蘊不異色,色蘊即是空,空蘊即是色」的法義。 空者,沒有自體性,捨去自我感的狀態。 問題來了,釋迦牟尼佛為何要在當時如此再三強調,特別是前面已經講完觀世音菩薩「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一句話,上一句乃全經綱領,現在則必須逐一照見人心細微處的四空門。 要知佛陀活著的古印度年代,普遍認為眾生之所以麻煩纏身、痛苦不斷,乃至生而為賤民,都是因為人類這個身體屢犯過失和罪惡。倘若這一輩子能夠透過鞭苔、火焚、蹈炭等各種灰身滅智的苦行,讓自己的身心徹底淨化,就有可能臻至「梵我合一、神我合一」的境界。 平心而論,佛陀18歲出家之際也認同這一主張,結果花了12年時間,遍嘗各種百般折磨自己身體的修行方法,這才痛定思痛的了悟,笨蛋,問題不在身體,而在我們認知自身以及世界的觀點全錯了。於是他慨然而嘆:「奇哉奇哉,眾生本來具有如來智慧德性,只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本來不需要證悟的,為何要耗費心力去求證?因為失去了。 可既然失去了,為何又要用「自殘其身」來淨化自己的罪惡和過失?這不是頭上安頭的給自己找來更多痛苦? 正是在昨天有一條新聞,說是台灣今年一月到五月自殺而死的人數,總計1384人。表面看好像不多,但實際有2萬8000人自殺未遂。再往源頭追,數字可就嚇人了,居然高達63萬人「認真想過自殺」。而有各種精神、情緒困擾的台灣人,大抵超過153萬人。 這一堪稱可怖的數據,告訴了我們,即便人人都能上網、人人都有手機可滑的今天,但在從自我認知出發的人生觀上,其實無異於2600年前的古印度人民。科學再昌明,沒辦法處理人們的煩惱,醫學再發達,無法治癒人們的各種精神官能症。 因為我們總是誤認身體實有、世界實存,進而認為煩惱和痛苦無法消解。如同林奕含自殺前控訴過的──「我的地雷無處不在」。顯然那將近3萬個自殺既遂和未遂,以及高達153萬個罹患心理疾病的台灣人,都有類似的看法。 可說實在的,哪有什麼「地雷」可言?種種人生困擾,其實都出自我們在身體和心理上的「認賊作父」,誤認妄念為實有。 然則,人生的實相可不是如此。 我們必須先學會認識自己,才不至於為人、為各種妄念所欺。唯有認識自己了,才是智慧的開端。 第一步,先讓我們一起學會如何「照見色不異空」。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