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喪失歷史感,台灣當然亂
2014/01/09 08:02:34瀏覽7477|回應76|推薦81

●本文同步刊登於今日《旺旺中時、中時電子報》之〈名家專欄〉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109002046-260109

 

2011年,總統大選打得如火如荼之際,身為綠營參選人的蔡英文,在一次採訪中,突然對記者表示:「聽說《帖木兒之後》在台灣很紅,我已經讓幕僚訂購了原文書,準備好好閱讀,以後大家可以聊聊。」

 

事隔兩年多,我們不知道這位「只差一哩路」的前民進黨主席,是否說到做到。但可以確定,如果當時她真的看完了,自當發現英國史學家約翰‧達爾文的這本巨著,正是透過歷史學的觀點,反思從15世紀初迄今600年一直在交相攻防、交鋒的全球化脈絡。

 

易言之,不管是帖木兒率領的蒙古鐵騎,抑或英國工業革命後,對東方展開的軍事經濟侵略,乃至今日美國帝國主義挾核武硬實力,以及科技資訊無孔不入的軟實力,終究免不了來自東方,以及中南美各國為了維繫自身文化而展開的抵抗行動。結果一如帖木兒「傷人一萬、自損八千」那般,終究導至西方文明的日薄崦嵫。

 

為此,約翰‧達爾文在針對這場長達600年的全球化運動,不能不一邊感嘆,一邊下結論:「我們仍然活在帖木兒的陰影裡。」

 

這話不啻暗示世人,繼帖木兒之後,中國大陸崛起和勇於接受全球化的挑戰,已是不容忽視的事實;同時啟發我們,重視歷史傳承和進行現代化改革,是可以表裡為一,並行不悖的。

 

然則對於當代西方文明的傾圮,抱著這種悲觀態度,並且一再提出警告的,其實不獨約翰‧達爾文,更有諸如卡爾‧波普爾、安伯托‧艾可、湯瑪斯‧索爾、麗貝卡‧柯斯塔等涵蓋當代經史文哲及社會學名家。

 

其中,英國著名史學家、經濟學者尼爾‧弗格森在《大衰敗:西方政經制度如何腐朽與死亡》,則分別就「民主、資本主義、法治、公民社會」這四個構成現代文明的基本元件,深入探討何以西方建制會衰敗至此。尼爾‧弗格森不憚其煩指出,正是政治版塊的衝撞動盪、政客的不斷貪贓枉法,不僅直接覆滅遠古羅馬帝國,也是今日蠶食西方文明的主要原因。

 

在談到「法治」時,尼爾‧弗格森如此直書:「法治是使政治、經濟的參與者無法為所欲為的重要機制。在司法體系健全下,立法機構所制訂的規則能得到執行,個別公民權利能受保障,民眾與法人團體倘有糾紛,始能以理性平和的方式解決。可一旦缺少健全的司法體系,不論是民主或資本主義,都不可能順利運作。」

 

毫無疑問,尼爾‧弗格森所開出的這一槍,固不以英、美為然,尤以〈法治的敵人〉一節指出,政治人物利用立法權的染指和侵害司法,法律、法案文字的遭到刻意動手腳以及過度複雜化,更是恰中台灣今日立法院、司法體系的要害。

 

然則造成這種沉淪腐敗,幾已不可挽回的現象,堪稱「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舉如王金平在台灣政壇的呼風喚雨,純屬李登輝的大力提拔;以敗壞文化與文官體制為己任的民進黨之壯大,亦始於李登輝倡言的「奶水論」。

 

正是這種基於獨攬大權而挑起的政治鬥爭,才使得台灣經濟為之受挫,葬送國際競爭優勢。其後接掌政權的陳水扁,則變本加厲以「去中化」為掩護,搞起各種不堪入目的貪腐罪行,結果是整體社會一起喪失中華民族,乃至台灣自身所從來的歷史感,逼著民眾淪為盧梭筆下的「高貴野蠻人」。

 

當知歷史不只意味、代表過去的族群記憶,畢竟過去仍然存活於現在。以是上世紀英國哲學家科靈烏遂斷言,歷史的真義來自「過去與現在的並置」一方面史學的探討固然是過去思想的重演,但同時這一以往的思想,又壓縮在現今的思維脈絡中。倘若一旦割裂,一定會喪失判斷各種事件的洞察力,導致敗局叢生。

 

這就是李登輝、陳水扁、蔡英文,以及藍綠本土政客所帶給台灣混亂的現狀,也是國會、媒體、政論名嘴和網路鄉民,何以紛紛成為社會亂源的主要原因。

 

以此可知,喪失歷史感,就不可能對國家、社會和最基本的家庭產生倫理責任感。喪失了歷史感,就不可能讓民主、法治得以相互維繫。喪失了歷史感,終究變成台灣賴以生存和進展的最大危機。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anghu999&aid=10452704

 回應文章 頁/共 8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古非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1/13 04:27
一個國家的人民沒有歷史感則國基必不穩,一個國家的人民若有的只是一個被造假及歪曲、渲染、誇大的荒謬歷史 ( 228歷史就是,尤其是那一段被政客所故意隱瞞、忽略的228『前期』歷史,亦即大批外省人被流氓及暴民瘋狂殺戮的被刻意埋沒歷史)則國基必頹毀!台灣很不幸就是恰恰處於如此的不堪慘狀,請問這樣的台灣又如何能不亂?

李中堂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1/11 23:35
轉自馬英九總統,正論!可惜大部分的無知酸民只會發表可笑的言論
http://blog.udn.com/eeeirc23/10509183

chan12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1/11 23:26
個人認為文化與歴史感愈薄弱的地方,極端宗教勢力愈容易滲入其地方產生作用

chan12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1/11 23:21
已經有類似情況開始出現

chan12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1/11 23:20
太平天國借助今天參考的應該是否有過激的宗教因素導致有推翻舊文化的情況出現,其實有些地方

李中堂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1/11 22:27
所以我才寫這篇文章,有歷史感,自會明白台灣現況只是重蹈宋明改革的覆轍,真正的政治問題是出在選舉制度的變成民粹,很諷刺的變成竟比科舉取才更差
=========================================================
科舉當然有它的侷限,可是我敢說,科舉再怎麼樣,選出來的人也一定比民選的更優秀!
王安石的眼光在宋朝時,放眼全世界,哪個人有那種金融的前瞻性?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4-01-12 07:10 回覆:
是啊。

草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版主:『例如1851年的今天,是洪秀全太平天國起義之日』
2014/01/11 22:05
太平天國歷史我知道的不算多,金田起義是在哪天,我不清楚,上網查一下:

『1851年1月11日(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日),洪秀全生日,拜上帝會眾萬人在金田村「恭祝萬壽」,後世人將這一天定為金田起義紀念日。3月23日,洪秀全在廣西武宣登基稱太平王[6][7],後改稱天王。』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AA%E5%B9%B3%E5%A4%A9%E5%9B%BD

藉這個機會了解一下太平天國歷史,也算不錯。

我蠻欣賞翼王石達開,特別石達開致曾國藩詩:

揚鞭慷慨蒞中原,不為仇讎不為恩。只覺蒼天方聵聵,莫憑赤手拯元元。三年攬轡悲羸馬,萬眾梯山似病猿。我志未酬人已苦,東南到處有啼痕。

雖然有人說這是梁啟超偽作的,但我十分喜歡,常常吟詠呢!

張系國先生在《城‧第二卷‧龍城飛將》就讓呼回世界的施大將軍感嘆

『我志未酬人已苦,呼回到處有啼痕。』

改石達開詩也。

《城‧第三卷‧一羽毛》施大將軍欲一舉奪取北疆重地永寧堡,卻在渡河時遭人埋伏,壯志未酬。這段故事是修改石達開在四川大渡河搶渡河失敗故事,雖說小說,但作者心中所思,躍然紙上也。

太平天國成敗是一回事,但他們為理想奮鬥過,也嘗試改革,失之過激,但比那只會動嘴的台獨,相去太多了。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4-01-12 07:10 回覆:

如此對話,滿有意思。


tt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1/11 20:17
其實古今中外任何沒有真理(中國人所謂的正氣)作引導、依憑的社會、朝代,結果必定衰敗。人都是自以為義,人思想的東西自然成為昨是今非,是非不明。亂是必然的。人不反璞歸真,再多的追求也是徒然。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4-01-11 21:07 回覆:
您這是一針見血之論。

雲水吟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1/11 17:49
今天是司法節,去年是我國司法史上最黑暗、最耻辱的一年。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4-01-11 21:06 回覆:
說得好。

草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版主:『我是在想要不要另開一欄,寫「歷史上的今天」,把以前發生過的人事,用文化和歷史觀點對照,述其影響。』
2014/01/11 17:32
好主意!

我喜歡張系國先生的《城》三部曲,正是小說所透露出來的歷史感,銀先生既然覺得“喪失歷史感,台灣當然亂”,那就從歷史感著手吧。

附上《張系國難載鄉情 想歸根台灣》

http://blog.chinatimes.com/changsk/archive/2012/10/07/3529650.html

作為參考。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4-01-11 21:06 回覆:

謝謝草山兄。

例如1851年的今天,是洪秀全太平天國起義之日,如今看,還是西方宗教革命引發的一條支流,本質上是不自覺的在因應全球化的潮流,但也因拋棄中華文化的傳承,終而失敗。

裡頭可談的東西,太多了。

頁/共 8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