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讀書無用論?
2015/04/14 09:49:28瀏覽907|回應2|推薦15


在阿基拉就讀的高中裡,「讀書」被認為是很「遜」的事情。同學都不讀書,太用功反而會被排擠,因此讀書還得躲起來偷偷唸。阿基拉有驚人的記憶力,卻沒有自信,不相信自己能夠贏得全美拼字大賽冠軍。她的教練引用Marianne Williamson的話開導她:

「我們最深的恐懼並非能力不足,而是我們不知道自己其實潛力無窮。我們常自問,自己何德何能,可以擁有聰穎、美麗、才華與魅力?但實際上,(只要你願意) 有甚麼是你無法達到的呢?」 -- 電影《阿基拉與拼字比賽》

很多人問我,讀書,真的對未來有幫助嗎?我說,未必。

然而,讀書是種在迷惘、擾攘的人生中,幫助我們靜下心來的方式。阿基拉說,當他父親過世時,她心碎了。但她用「拼字」讓自己專注,安撫自己的心靈。這與孟子「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的觀念不謀而合。

放,是失去。學問,是追求那失去的本心。當我們失去信念與方向,當我們感到內心雜亂、浮動,學習可以讓我們專注、沉澱,將失去的心靈找回。特別是對未來迷惘的青年,更需要學習。因為與其漫無目的地對未來焦慮、質疑,不如好好靜心,充實自己。

歐洲大學源自於修道院。讀書,其實是種「修行」的方式。

因為你要秉除雜念,放空心靈,才能讓學問進來。你要專注、有條理,才能讓知識累積。讀書,是種「誠意」、「正心」的過程。當你忘記了「實用」的目的,真心沉浸於學習的喜悅中,你的心靈將被知識洗滌。

現在的技職教育強調「學以致用」,這當然也很好。然而太著墨於「實用」的結果,容易讓人過分「功利」,而大學因此容易淪為「職業訓練所」。當然,為未來的專業做準備是件好事。但我們也不能忘掉,大學的真正目的,其實是在薰陶,在培育偉大的心靈。

人生於世上,「麵包」固然重要,但真正支持著我們存在的,往往卻是最不實用的「心靈」。麵包填飽肚子,卻無法填補空虛的心靈。「書」無法讓你錦衣玉食,但卻能使心靈富足。讀書,未必有實用目的,但卻是一段追求自我存在意義的歷程。

讀書,也是培養思考的過程。在靜心、耐心之後,訓練系統與邏輯,然後有系統地歸納,找出答案。你很難說讀書完全「實用」,但靜心、耐心、系統、邏輯,卻是人生中重要的基本能力。這些基本能力,應用在實際生活中,同樣讓人受用無窮。

《勸學詩》說「書中自有千鍾粟... 書中自有黃金屋... 書中有女顏如玉... 書中車馬多如簇」。讀書,培養了人最起碼的智能,而這樣的智能,在古時可以科舉登科,在今日可以找個好工作。

但工作,並非讀書的唯一目的。名列前茅,也只是一種虛榮的成就感而已。讀書,拓展了胸襟,開發了智慧,因為在每個專注、靜心的時刻,有時是從書本上,有時是從心靈的角落,我們突然頓悟到人生的意義,並且感到心領神會,那種樂趣,只有自己才能了解。或許,這就是陶淵明所謂「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吧?

最重要的是,讀書,讓我們看見自己的潛力。

我們以為自己做不到,然而「知識」讓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知道別人所不知道的「冷知識」。而這些冷知識,卻往往成為了讓我們開啟人生某一扇門的鑰匙。賈伯斯大學休學後,繼續回校旁聽,出於興趣修習了與美術字體相關課程。後來蘋果公司對於「時尚」、「美感」的追求,誰能說不是間接源自於賈伯斯的「冷知識」呢?

再想想那句話吧!「我們最深的恐懼並非能力不足,而是我們不知道自己其實潛力無窮。」事實上,Marianne Williamson 繼續說:「當我們從自身的恐懼中解放出來時,我也無形中解放了別人對自己的恐懼」。果然如此!不要因恐懼而停止學習,也不要因恐懼而以為自己做不到。事實上,人生往往不是荒廢在讀書與學習上,而是荒廢於質疑學習的意義。我聽過很多抱持「讀書無用」論調的人。然而,他們大多不是找到了比讀書更有用的成功之道,而只是聊以撫慰自己書讀不好的失落而已。懷疑,是人們苟且怠惰最好的理由。與其「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好行小慧(耍小聰明)」,不斷尋找旁門左道的方式,避免去學習,不如堂堂正正的把書讀好。因為,人生有多少時間能夠蹉跎?

或許就從今天開始吧!找本好書,找些志同道合一起用功的好友,靜下心來,大家一起開始讀書。

"Our deepest fear is not that we are inadequate. Our deepest fear is that we are powerful beyond measure. We ask ourselves, Who am I to be brilliant, gorgeous, talented, fabulous? Actually, who are you not to be?... As we are liberated from our own fear, our presence automatically liberates others."
(Akeelah and the Bee)。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5551001&aid=22226314

 回應文章

catling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4/15 18:13
最近也剛好在電視看到這部電影。
近片尾的那段引言也給了我深刻的啟示,
"Who are you not to be?"

去年回台逛書店找書,可是卻發現,
現在台灣的年輕人讀書的風氣似乎並不如以前啊~ 
是網路的發達造成印書的沒落嗎?

 

russkin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說的真好
2015/04/15 18:10
足以為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