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教育,不是為了證明學生都很爛...
2015/01/16 10:51:35瀏覽3016|回應1|推薦14


最近新聞報導某位公視記者回大學兼課,因為學生評量而氣得半死,揚言不再教書。我看了很有感慨。

首先,這是一位獲獎無數的優秀記者,由他擔任業師,傳授職場實務經驗,再適合不過。然而,我一直在思考,職場上的優秀人才,未必懂得如何教學,如何與學生溝通。當然,如今大學資源氾濫,學生素質江河日下,這是不爭的事實。既然木已成舟,身為人師,我們與其抱怨,不如思考,如何在現有體制下,帶領學生走出一條柳暗花明的路。

這位記者先生在職場非常傑出。而他在教學上的專業能力,也受到肯定。但我注意到,學生對他的批評,不在於專業能力,而是情緒、時間管理。出了社會,領人薪水,難免會面對「暴君主管」,這是新鮮人在社會勢必面對的震撼教育。然而,學校教師是否要讓學生提前面對這樣的震撼呢?

我的想法是,老師可以對學生嚴格,但情緒不宜失控。老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學習問題提出建議甚至批評,但是不要產生人身攻擊。學生在學校是進行「學習」,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應該思考,自己的做法是否能夠達到教學成效,讓學生接收到我們預期希望他們學到的東西。如果「責罵」、「嚴厲」可以達到效果,那麼適度使用當然也很好。然而,當老師發覺「嚴厲」最後只會換來「對立」時,或許就應該換個方式來教學。

「嚴厲」不保證教學品質,而「民主」、「溝通」與「尊重」也並不代表姑息與縱容。過於嚴厲,充滿尖銳批評,容易讓學生緊張、失去自信,因而降低學習意願與效果。適度鼓勵、引導,可以讓學生更容易跟上老師的腳步。

一個「歐趴」的班級不正常,可能是老師給分數太甜、討好學生。但是一個大部分同學都不及格的班級,也不正常,未必是學生頑劣,老師也要思考,是不是自己的教學目標,超出學生程度。學生程度也許不高,那麼就教簡單一點,進度慢一點。在學習上,不怕慢、只怕站。一味使用震撼教育,嚇到學生,使他們產生學習倦怠,最後再罵他們不受教,這或許不是最好的教學方法。

時間掌控,同樣是一個老師應該有的認知。有些老師以為「教得多」、「時間長」就表示認真,但我私心以為,這其實是自我感覺良好。學生的專注力會隨著課程時間拉長而逐步降低。因此與其延遲下課,不如準時結束,甚至以提早下課來當作獎勵,增加學生專注。一堂課的重點,不在於老師教了多少,而在於學生可以吸收多少。因此老師準備內容豐富,未必能達到最好的教學品質。教學內容要讓學生能吸收,那就要定時、定量,持之以恆。

「嚴師出高徒」並非錯誤,只是隨著時代與觀念改變,或許「嚴師」應該逐漸調整心態,當一個懂得教育心理、善用教學技巧的老師。〈學記〉中有談到,「大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意思就是說,教學要有方法,時間要能掌握,按照時序循序漸進,才能達到教學效果。一個不懂得教學方法的老師,最後很容易讓學生「隱其學而疾其師,苦其難而不知其益也,雖終其業,其去之必速。」何必呢?

在過去,大學錄取率極低,學生素質高,老師當然不需要很會教,因為學生都很會自學,老師只是引導而已。然而今日,大學之門廣開,學生素質低落。怎麼辦呢?與其數落學生,不如改善教學方法。把優秀學生教好不稀奇,因為他們沒有老師都可以自立自強。將資質平平甚至低落的學生教好,那就需要耐心與技巧了。當然,學生對老師的感謝也會更真誠。

〈學記〉又說「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後可以為人師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我的理解是,既然從事教學工作,本應該明白教學如何有效果、檢討為何教學無法達到預期成效。因此,老師應該善於運用教學技巧,讓人明白易懂,從旁引導,而不是強迫學生服從。老師可以對學生嚴格,但是要順性而教,不要抑制學生的個人特質。老師可以啟發思考,但不必強加結論。引導,但不強迫,使學習的人容易親近。教師可以嚴格,但不要有壓迫性,使學生能夠自由、活潑思考,得以充分發展。如此,教學才會事半功倍。

一個業界的優異人才願意重回校園帶領學生,情操與使命感都令人感佩!

在感佩之餘,我身為一個前線教育工作者,仍然不免提醒,業師的專業無庸置疑,但是教學原理與課堂經營,不妨與大學校園內有經驗的教授分享交流。因為教育的目的並非證明學生都很爛,而是讓每一個學生,無論程度高低,都能夠因材施教、適性學習。因此,我誠心希望這位記者先生不要對台灣的教育失望,也不要對學生失望。學生是單純而可愛的,只是再怎麼可愛之人,也難免有可恨之處。佛洛伊德說,愛的反面是恨,誠哉是言!恨,一時就好。愛,才是我們保持教育熱忱,為國家培育人才的原動力。共勉之!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5551001&aid=20203032

 回應文章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1/17 11:11

好標題

每顆種子都有適合他的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