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5/07 01:42:04瀏覽3800|回應1|推薦9 | |
今天上課,與學生聊到「割闌尾」(appendectomy)。
appendix 是「闌尾」,即「盲腸」。ec 代表「out」,tom 是「cut」,加上 y 名詞字尾,意思就是「盲腸割出(除)」cutting the appendix out (off)。不過,正常人只有一條盲腸,如果同時要割除三個,那麼另外兩個鐵定不是闌尾。 如果不是割闌尾,那或許是「割扁桃腺」(tonsillectomy)。 扁桃腺 (tonsils) 位於喉頭兩側,無明顯作用,但上呼吸道感染時容易造成「扁桃腺發炎」(tonsillitis),讓喉嚨疼痛不已。雖然有些醫生建議切除,但其實扁桃腺發炎有預警效果,讓病患產生警覺,不致因小病而貽禍。 割闌尾、扁桃腺衝擊相對小些。倘若女性「乳房切除」(mastectomy,mast為「乳房」字根,但英文單字卻是用 breast) 或是男性「攝護腺切除」(prostatectomy,英文「攝護腺」即是 prostate),那麼割除這些器官就絕對不是可有可無,而是關乎女性魅力與男性雄風,甚至事涉傳宗接代與生死! 「割」這個字在西方文化中並不罕見。例如「昆蟲學」(entomlogy) 就源自這個字根,因為昆蟲可以被分割為頭、胸、腹三個部位,並且有六隻腳。而一般人常用的字 insect,同樣是以另一個「切割」字根 sect 構成。例如「路段」section、「等分」bisect 等,也是同源。另外,「原子」最早在物理學上被定義為「無法分割的最小單位」,故名 atom (a意為「無法」)。 中醫講究平衡調和,西醫卻總在割除身體「不必要」的器官。 事實上,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有其存在意義,現今醫學不明白其價值,並不表示某些器官真的只是多餘。妄將看似無用的身體部位移除,其實是種科學的狂妄。而學習尊重自然,因勢利導,有時則是天人合一的謙卑。 淡水紅樹林(mangrove)曾一度瀕危,當時有位教授致力保育。 學生們覺得維護這片泥濘骯髒的海濱濕地毫無意義,故而問教授為何堅持。 「我也不知道。」教授回答。學生們十分詫異。 教授解釋:「正是因為不知道,才要保育。因為大自然出現紅樹林有其道裡。我們不知道生態系若是缺少紅樹林,會有多大的後遺症。正因為未知,所以我們更要維護!」 因為未知,所以維護,這是種看似盲目,其實卻充滿智慧的做法。在數百萬年的生物演化中,沒有一個物種是多餘的。今日無知的移除,可能徒留明日未知的悔恨。 直至今日,我們早已明白紅樹林在自然環境中扮演的重要功能,並且慶幸當年沒有愚昧地鏟除這片淨土。同樣地,與其傲慢評價器官的價值,任意切除,不如謀求器官間的平衡、和諧,讓五臟六腑、十二經常脈、奇經八脈皆能通達順暢,身體自然如《內經》所云,「通則不痛」。否則,當一個人的身體該切的都切完了,最後只剩人工器官充斥,那麼自然人就消失了,只剩「生化人」(cyborg)。我們或許會赫然發現自己逐漸身處日本漫畫「攻殼機動隊」的世界,而且恐難自拔。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