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黃石/大提頓遊記(下)
2013/10/09 06:51:44瀏覽1344|回應3|推薦25
黃石-泥火山(Mud volcano)
泥火山(Mud volcano)位於湖村(Lake Village)與峽谷村(Canyon Village)之間。
湖村(Lake Village)有大量的住房供旅客歇腳,是由南通往峽谷村(Canyon Village)的必經之路,離湖村不遠處有座釣魚橋(Fishing Bridge),然而風景都一般,可直接跳過。
向北到泥火山前的公路右側有一段緊鄰黃石公園最大的黃石湖,黃石湖其實是一座火山口。
泥火山(Mud volcano)裏的黑龍鼎(Black Dragon Caldron)不知所云,沸騰泥漿旁的龜裂地皮是否暗示著龍鱗呢?
龍口泉(Dragon Mouth Spring)倒像是龍口吐煙,而且發出很大的聲音彷彿是龍在怒吼。
泥間歇泉(Mud Geyser)。
附近的美洲野牛(Bison/Buffalo)很多,看腳印就知道。
離開泥火山向北,進入了黑登山谷(Hayden valley),一片大草原映入眼簾,下方見到一頭美洲野牛。黑登山谷得名自美國地質學家Ferdinand V. Hayden, 他說服國會使黃石公園成為國家公園。
這頭美洲野牛走近時的特寫。

水熱(hydrothermal)地貌歸納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經歷了溫(熱)泉(Hot Springs),間歇泉(Geysers),噴氣(Fumaroles),噴泥漿(Mud Pots)四種不同的地貌,在我們眼花瞭亂時也許作個歸納是個好主意。
1。溫(熱)泉(Hot Springs):地表下不遠處有熔岩造成。

2。間歇泉(Geysers):與溫泉不同之處在於地表下有可收縮的水道系統,當地表下深處的水受壓至一定程度,由地熱的激發而定期噴水。

3。噴氣(Fumaroles/Steam Vent):與間歇泉不同之處在於有較少的水,故又被稱為乾間歇泉(Dry Geysers),而且水蒸氣伴隨其他氣體磨擦地表下水道常常形成隆隆作響。

4。噴泥漿(Mud Pots):是一種酸性的溫(熱)泉,通常含水較少而且含有硫化物,有微生菌種會利用浮上地表的硫化氫來產生硫酸,而硫酸將岩石及土壤軟化成濕黏土,濕黏土進而釋放出氣體形成我們在泥漿上看到的氣泡,氣泡爆了就是噴泥漿了。
如果還是不太清楚,請見圖解如左。

黃石-峽谷村(Canyon Village)
峽谷村依黃石河峽谷而建,有瀑布又有既長又險的峽谷, 故遊客頗多。黃石河峽谷是一個典型由河水侵蝕而成的V形峽谷,有別於由冰川侵蝕而成的U形峽谷。
黃石河峽谷一覽,「黃石河」之名通常被認為出自於週遭的「黃石」。黃石河和貫穿大提頓公園的蛇河兩者發源地都在黃石公園的東南,彼此十分接近,但其流向卻分道揚鑣。蛇河向西北注入哥倫比亞河(Columbia River)後一路西行流入太平洋,黃石河匯入密蘇里河(Missouri river) 後向東南於墨西哥灣流入大西洋。
峽谷村南邊可開車直達著名景點「藝術家點」(Artist point)。
「藝術家點」(Artist point)另一景。
峽谷村北岸則需走一段健行步道至黃石河上游觀瀑(Lower Falls)。

峽谷村北岸的紅岩點(Red Rock Point),上圖突然變成此圖的一部份。

峽谷村北岸的瞭望點(Lookout Point),上圖又變成此圖的一部份,好像應驗或實踐了「用腳來變焦」。

黃石河北岸的鼓舞點(Inspiration Point,與大提頓的鼓舞點同名)也是不可錯過的景點。

黃石-諾里斯間歇泉流域(Norris Geyser Basin)
諾里斯間歇泉流域的間歇泉其水量極少,另一些為噴氣(Fumaroles)。 整個流域有南北兩個步道區,交會處在一個袖珍型的博物館。南邊的步道叫後流域步道(Back Basin Trail),路徑較長,全長1.5英哩;北邊的步道稱瓷流域步道(Porcelain Basin Trail)路徑較短,全長0.75英哩,恰為南邊步道總長的一半。

後流域步道(Back Basin Trail)
汽船間歇泉(Steamboat Geyser)是世界上噴最高的間歇泉,正如汽船其名,響聲不絕於耳。
遠眺汽船間歇泉(Steamboat Geyser)。
海膽間歇泉(Echinus Geyser)是酸性間歇泉,含砷,錳,鐵,鋁等金屬元素。
拱蒸汽口(Arch Steam Vent)。
後流域步道區一處,晨間的草如金髮。
青龍泉(Green Dragon Spring)。
豬排間歇泉(Porkchop Geyser)在此圖左前方數個岩塊環繞處,1989年九月它狹窄的出水孔受到壓迫,在熱和壓力持續增強下最後終于使豬排「爆炸」,威力使原本平坦的周圍岩塊隆起而「擡頭」,部份岩塊被炸飛至60公尺遠。 。
珍珠間歇泉(Pearl Geyser)果然有珍珠之貌。
1分鐘間歇泉原本每分鐘都會噴12至15公尺高,然而無知的遊客扔擲石塊塞住了噴口,使他元氣大傷。

瓷流域步道(Porcelain Basin Trail)
瓷流域步道區雖小,但是含有很多美麗的藍色泉池。
單細胞嗜熱藻類形成綠色紋理,它們行光合作用(以太陽為能源) 並且活在攝氏38-56度間。另一類被稱為Chemotrophs的嗜熱微生物則以鐵為能源,因覆以鐵鏽故呈紅色,活在攝氏50-60度間。
瞭望瓷流域步道區,白煙處處。
瞭望瓷流域步道區,白色世界中淡藍色的池更加顯得高雅,正如青花瓷一樣。
黑咆哮蒸汽口(Black Growler Steam Vent)像是同時行動的三兄弟。
輪迴間歇泉(Whirligig Geyser)。
國會池(Congress Pool)的蒂芬妮藍更顯雍容,但不知名出何典故?

黃石-藝術家顏料罐(Artist Paint Pots)
藝術家顏料罐(Artist Paint Pots)位於諾里斯南邊不遠,以噴(泥)漿(Mud Pots)著稱。
藝術家顏料罐木板步道俯視。
藝術家顏料罐(Artist Paint Pots)著名的噴泥漿(Mud Pots)。
噴(泥)漿的瞬間捕捉。
奶白的池周圍環著紅岩綠苔,不愧是藝術家顏料罐。

黃石-Between Norris Geyser Basin and Mammoth
從諾里斯往長毛象溫泉區(Mammoth Hot Springs)的途中也有一些小景點。
咆哮山(Roaring mountain)好像剛遭到炮擊的山。
食羊客崖(Sheepeater cliff), Sheepeater是Shoshone族印第安人,因食大角羊(Bighorn)而得此暱稱,柱狀的崖體是玄武熔岩(Basaltic lavas)於50萬年前所形成。
黃石-猛獁(長毛象)溫泉區(Mammoth Hot Springs)
猛獁溫泉區的熱水源來自諾里斯間歇泉流域(Norris Geyser Basin),通過地下斷層線(Fault Line)貫穿石灰石(Limestone)一路向北,和諾里斯到猛獁的公路大致平行。 熱泉水將地下的礦物質鈣華(Travertine)帶出地表,再經由冷卻並沉積碳酸鈣的過程,幾千年的作用下創造了今日的猛獁溫泉區。
長毛象溫泉區的黃石堡(Fort Yellowstone)有為數不多的當地住戶。黃石堡(Fort Yellowstone)的前身為美國陸軍為制止盜獵及破壞生態而於1886年建立的雪瑞登營(Camp Sheridan) 。
這裡的麋鹿群不大怕人。
北方入口的羅斯福拱門(Roosevelt Arch)在長毛象溫泉區(Mammoth Hot Springs)北方不遠處。
黃石-猛獁(長毛象)溫泉區-低梯台區(Lower Terraces)
蛋白石梯台(Opal Terrace)。
紀念法國大革命而命名的自由帽(Liberty Cap) 。
左側惡魔的拇指(Devil's Thumb)是與衆不同的黑色。
調色盤泉(Palette Spring)有大大小小圓型的調色圓盤。
埃及艷后梯台(Cleopatra Terrace)。
米涅瓦梯台(Mineva Terrace)也是溫熱泉水自地下把石灰石(limestone)中的鈣華(travertine)帶出地表沉積而來。溫熱泉水在地下的通路(下水道)有時因鈣華沉積而堵塞,有時因火山活動或地震而變更增減,是故泉水時有時無。圖片中白色的一片通常表示沒有溫熱泉流出,若有溫熱泉流出則微生物會將其「上色」。另外,米涅瓦為羅馬司職藝術的女神,應該是讚嘆此梯台鬼斧神工的外觀吧。
黃石-猛獁(長毛象)溫泉區-主梯台區(Main Terrace)
白色物質為沉積的碳酸鈣(Deposited Calcium Carbonate) ,有顏色的部份為在溫水下生長的微生物所形成。
沉積物與微生物的協奏曲。
隨處可見的鈣華台(Travertine Terrace)是此地的招牌風景之一。
丘梯台(Mound Terrace)之一面。
丘梯台(Mound Terrace)之另一面為木星梯台(Jupiter Terrace),把山丘想像成木星的半球,橘色斜線想像成木星表面的橘色環帶就不難理解。
新藍泉(New Blue Spring)泉水不再。
丘比特泉(Cupid Spring)下的橘色沉積物。
主梯台(Main Terrace)。
主梯台(Main Terrace)另一景,背後平緩的山為艾弗茲山(Mount Everts),得名於1870年瓦許本 - 蘭福德 - 多恩探險(Washburn–Langford–Doane Expedition)中的隊員Truman C. Everts,該隊員曾走失37天。此次探險隊領隊之一的蘭福德(Nathaniel P. Langford)後來被任命為黃石公園第一任園長(Superintendent)。
金絲雀泉(Canary Spring)位於主梯台區步道之終點不遠處。
黃石-猛獁(長毛象)溫泉區-上梯台區(Upper Terraces)
上梯台區可開車經由上梯台環道(Upper Terrace Drive)一一造訪。
展望泉(Prospect Springs),標示牌形成對乾枯泉床的強烈諷刺。
新高原梯台(New Highland Terrace)。
橘溫泉丘(Orange Spring Mound)也是另一個招牌風景。
白象背梯台(White Elephant Back Terrace),看出來了嗎?象的後腦在左側遠處,身背靠右較近。
天使梯台(Angel Terrace)。

黃石-塔瀑(Tower Falls)/拉馬爾山谷(Lamar Valley)
塔瀑(Tower Falls)位於長毛象溫泉區以東,拉馬爾山谷(Lamar Valley) 又居塔瀑以東。
石化樹(Petrified tree)位於塔瀑(Tower Falls)西側不遠處。它與加州的紅木(Redwood)同類,證明過去此地曾是溫暖潮濕的地方,在五千萬年前火山爆發導致的山崩使得紅木林遭火焚,在紅木腐爛之前火山熔漿中的二氧化矽(Silica)滲入了紅木因而形成了石化樹。

塔瀑(Tower Falls) 的塔其實是瀑布周圍的聳立尖山。
塔瀑以東的拉馬爾山谷(Lamar Valley)則是觀賞美洲野牛群的重鎮。黃石公園的美洲野牛群是北美洲四個純種美洲野牛群之一。其他三個美洲野牛群分別在猶他州的亨利山脈(Henry Mountains,Utah),南達科他州的風洞國家公園(Wind Cave National Park,South Dakota),以及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的麋鹿島(Elk Island, Alberta)。
Soda Butte是一處碳酸鈣丘,由溫泉的碳酸鈣礦物質積累而成,約在一個世紀前形成。
拉馬爾山谷(Lamar Valley)的一處峽谷暗示著拉馬爾河切割侵蝕的歷史。

大提頓(Grand Teton)國家公園
一出Jackson Hole機場就是大提頓國家公園。大提頓既是國家公園名也是山名,大提頓山高4199公尺,是提頓山脈最高峰(提頓山脈是美國洛磯山脈的支脈之一)。
貫穿大提頓國家公園的蛇河一景。
大提頓山(4197m),高山仰止。
渡輪靠岸後再走上坡800公尺就到達隱瀑(Hidden Falls),老實說,有點小失望。
珍妮湖健行步道(Jenny Lake Trails)是從珍妮湖遊客中心通往隱瀑(Hidden Falls)及鼓舞點(Inspiration Point)的必經之路,但是前面一大段可搭乘渡輪省略(即使搭乘渡加步行從珍妮湖遊客中心至鼓舞點來回也要3個小時)。這是快到Inspiration Point前的一段路。
由隱瀑再爬坡800公尺才到鼓舞點(Inspiration Point),前方的湖就是珍妮湖(Jenny Lake)。
鼓舞點(Inspiration Point)後方的兩座大山由近而遠,由低而高是提維諾特山(Teewinot Mtn.)及歐文山(Mtn. Owen),這是歐文山,高3940公尺(略低於臺灣玉山)。
開車可直達信號山(Signal mountain,2314m)頂,此景攝自信號山頂,為蛇河之上源,左側的小丘為Lozier hill。
大提頓公園區中最大的湖當屬傑克生湖(Jackson Lake),相片中最近的島喚作多諾霍點(Donoho Pt)。
傑克生(Jackson)鎮
傑克生鎮位於Jackson Hole機場南邊不遠處,是商旅雲集之地,更是大提頓國家公園(非黃石公園)住宿的首選。
國家野生動物藝術博物館(The National Museum of Wildlife Art)位於Jackson Hole機場往傑克生鎮的途中,像片中遠方原野是國家麋鹿保護區(National Elk Refuge)。
Jackson鬧區Miller Park的鹿角門獨樹一幟。
傑克生鎮地處山腳不遠。
傑克生鎮週末的藝術市集。

這次想觀賞而未能如願的地方有西拇指(West Thumb)的釣魚錐(Fishing Cone),適逢水位高漲所以隱入水中。大提頓山取景早晨較佳(許多網友推薦Schwabacher Landing作爲大提頓山早晨的觀景點,可見山在河中之倒映),然而又遇連雲遮山。再則大棱鏡溫泉(Grand Prismatic Spring)若能登山俯視,必當更為驚艷。此外,遠望野生動物時發現鏡頭焦距不夠長,實為遺撼,只能待下次圓夢。
傑克生鎮(Jackson)鳥瞰。(全文完)
P.S.
1:黃石公園內的住宿小木屋(Cabins) 數量極其有限,尤其在夏天六七八月旅遊旺季,最好半年前就要預約(2015年已經需要在一年前就先預訂才有空房,多謝格友tzi提供!),遊大提頓公園則可選擇鄰近的傑克生(Jackson)鎮作為住宿點,當然,選擇露營搭帳篷者不在此限。

2:大提頓/黃石地處高原(黃石高原平均海拔2400公尺),雖然大多數人都知道帶禦寒衣物,即使在夏季空氣也的確乾冷,但是不代表不易曬傷,尤其稀薄的雲層(或無雲)更容易助紂(曬)為虐,我才來第三天就開始曬到脫皮了。

3:行程安排如下
Day 1
Arrived at Jackson Hole airport around 12:00 PM and got the rental car.
Drive through the west bound(below Jackson Lake Junction) of Grand Teton Nat. park and stop by for the scene overlooks.
Walked around Jackson downtown.
Stayed in Jackson town overnight.

Day 2
Took a trail to Hidden falls and summit (with ferry) in Grand Teton Nat. park.
Drove through Signal mountain summit for sight seeing in Grand Teton Nat. park.
Other overlooks along the way(a long drive) to Old Faithful in Yellowstone.
Stayed in Old Faithful Inn overnight.

Day 3
Grabbed the Geyser erupt time schedule(and brochures for Old Faithful, West Thumb, Norris,Canyon Falls, Manmouth, etc) for Old Faithful, Riverside, Castle, and Grand Geyser in the visiting center of Old Faithful.
Walked the trails for various Springs and Geysers(Old Faithful, Riverside, Castle, Grand Geyser) in Old Faithful.
Firehole Lake Drive.
Fountain Paint Pot.
Grand Prismatic Spring.
Biscuit Basin.
Black Sand Basin.
Stayed in Old Faithful overnight.

Day 4
West Thumb Geyser Basin
Mud Volcano
Canyon Village south trail (drove through) to Artist point.
Canyon Village north trail(partial).
Stayed in Canyon Village overnight.

Day 5
Norris Geyser Basin
Canyon Village north trail(the rest).
Stayed in Canyon Village overnight.

Day 6
Roaring mountain
Sheepeater cliff
Mammoth Hot Spring trail
Stayed in Mammoth overnight.

Day 7
Lamar Valley (For Buffalo/Bison herds seeing)
Tower Falls
Petrified tree
North entrance Gate
Stayed in Manmoth overnight.

Day 8
Artists paintpots
Firehole Cayon Drive
Grant Village
Overlooks in the east bound of Grand Teton Nat. park
Stayed in Jackson overnight

Day 9
Art fair in Jackson (it may not be available)
Go home












Copyright © 2012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ushengpoet&aid=8942274

 回應文章

tzi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導遊
2015/02/04 15:28

女兒想在報名公園裡面的團隊 有導遊解說

公園回答 導遊團 報名已額滿

只好 八月 在黃石公園 自己玩

還好在你的部落格 先觀看景色 


fushengpoet(fushengpoet) 於 2015-02-06 22:30 回覆:

導遊解說固然介紹較為全面,但是用的時間通常較多,聽講的遊客一多反而造成照相取景的限制,如果預先作好功課應該可以彌補沒有導遊的缺點。常常會有經過的野生動物(不宜太靠近)造成車流的停滯,這點倒是十分有趣的經驗。不過您之後觀看石灰岩的外觀顏色可能會與我的相片中有所不同,因為地下水的變動(有無或多寡)以及地熱的變化都會造成不同的顏色。

歡迎光臨!


tzi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訂旅館
2015/01/27 06:54

現在ㄧ月 ,我們想八月去黃石公園, 說裏面的旅館已經客滿了.

只有開車 45分鐘車程的地方 ,才有旅館。

公園裏旅館服務人員說  ㄧ年前就要先預訂.

女兒還是決定住在 開車45分鐘的旅館

喔 ! 每天去黃石公園玩 ,來回要ㄧ個半小時.

謝謝分享


fushengpoet(fushengpoet) 於 2015-02-03 00:05 回覆:
恭喜你們將有暑假的黃石公園之旅!我有一個朋友因為訂位太晚,小木屋都沒有空位,所以只能住在Grand Teton國家工園南邊的Jackson,每天來回黃石公園要三個多小時。謝謝您提供這個寶貴的資訊,我已經在相關處加以註明,以免誤導其他讀者。並預祝您闔家路途愉快!

詹于萱(瑀璇)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3/12 20:10

瑀璇最喜歡這張~貫穿大提頓國家公園的蛇河一景

看起來讓心情很寧靜

而下面那張~到底從哪個角度拍的~好友是開直升機                                                                           到特定的定點拍攝??~說真的你的照片拍得真專業

                                                                           

fushengpoet(fushengpoet) 於 2014-03-13 08:24 回覆:
Ansel Adams大師曾在蛇河有過令人驚嘆的作品,當時是以朝聖的心情取景,不料烏雲悄悄來臨,還好還留有一大片白天與足夠的時間來構圖。至於第二張圖是在這個河谷一邊的斷崖上拍的(與西維吉尼亞新河峽公園的那張有異曲同工之妙),由於河谷很深,所以有點像鳥瞰圖,反而是最後一張空照圖是在回程前往中繼點丹佛的小飛機上照的,還好坐位的視野沒有機翼的干擾。

其實人外有人,我還談不上專業,只是希望能夠用相機代替畫筆,照出想要的感覺,無論如何還是謝謝瑀璇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