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5/27 23:45:41瀏覽3041|回應2|推薦84 | |
閃燈擬光篇 前言 本篇著重於離機閃燈的介紹,涵蓋TTL及Manual兩種模式的使用。 正文裡所指的自動閃光是指TTL/iTTL閃光模式,手動閃光是指Manual閃光模式,而所指的同步(非高速同步)是指快門慢於機身的最快閃光同步。 正文 閃燈神器,同步切記,補光壓光,善用為奇。 補光勿過,環光第一,壓光反客,環光被欺。 光源面小,高反硬趨,光源面大,低反柔即。 閃光直打,光强質硬,傘罩跳燈,光弱柔綺。 傘罩跳燈,柔向兼俱,上架引閃,更添彈性。 大柔光罩,與柔光屏,均屬透射,調向快疾。 黑白雙傘,反透兩型,跳燈反射,花板牆壁。 入射光角,依反射律,同反射角,落光根據。 跳燈留心,燈牆莫近,色還主體,面大柔易。 柔化效果,關乎面積,跳燈首席,罩傘亞季。 地面跳燈,主角前傾,仰拍稍蹲,室外不拘。 光微趨暗,閃凍前軆,快門可低,晃影少遺。 感度百除,根號乘以,GN等於, 圈值照距。 GN焦距, 正相關係,短焦近散,長遠力集。 GN恨少, 各廠有異,單位焦距,固定再比。 手動曝光,控閃所需,不失同步,不小圈隙。 初定快門,同步必需,次調光圈,照距隨立,燈主距離,小於照距,背景先調,前體後定。 試拍背景,强弱洞悉,過弱宜明,太强當抑。 閃主背近,背景減級,主背貼緊,背當主議。 最大照距,遠者不懼,若為手閃,可降力率。 室外晝閃,預曝何取? 最快同步,圈大得力。 内閃力微,光向前擊,或可遥控,外閃多具。 無線電引,不畏遮蔽,百發百中,內閃難敵。 閃光二法,自動便利,手動穩定,運用隨境。 自閃資訊,鏡頭傳遞,自控閃力,向位不理。 自動閃光,同步若及,三要背景,閃補前體,若不給力,照距問題,當開光圈,或感度提。 手動閃光,同步若及,三要背景,IPAD前體,照距若夠,專調出力,背景曝光,可保穩定。 (感光ISO, 力率為P, 光圈是A, 距離同D。) 距離變急,自閃可行,前體光恆,閃補調許。 測光失凖,手閃是依,如高反差,白多大逆。 閃力催極,手動希冀,IPAD調盡,多燈喜並,若光仍稀,硬來柔棄,增燈焦距,光束聚齊。 自動閃光,主體側翼,先朝主體,閃鎖平移。 手動閃光,若變距離,受光欲倍,距乘點七。 高速同步,圈大近宜,似弱環光,閃力低迷。 高閃外晝,圈開景虛,人物莫遠,逆艷陽忌。 艷陽逆閃,低感圈細,快門更低,配全減鏡。 連閃模式,長曝無疑,連續動作,隨閃現隱。 另類連閃,紅眼消弭,非關快門,務必釐清。 微距二閃,雙燈環形,雙燈立體,環形影匿。 大逆補光,減曝背景,反差降低,飽和升起。 人像控閃,柔宜向喜,直打常避,反透為欲。 直幅直閃,背側顯影,跳燈背閃,橫幅影去。 燈頭角度,旋轉壓提,見擴散片,廣角留意。 輔助照明,對焦無虞,相機或有,範圍不定。 機上跳燈,前光可避,主見燈頭,前光來襲。 光向多元,閃燈離機,斜側立體,背邊光聚。 主燈對面,陰影盤踞,酌加弱燈,層次分明。 兩光相對,夾光得名,陰影淡柔,斜側多居。 閃光色温,白無濾繫,高於晴午,低於天陰。 黄燈背景,閃添橙濾,光加前體,色温連續。 閃光眨眼,非長曝期,前簾同步,預閃合併。 夜景拍人,脚架必携,後簾同步,逢長曝益。 夜閃車輛,記錄軌跡,後簾同步,車頭軌尾。 釋義補充(釋義與補充可補正文之疏漏,應與正文合看,方稱完整。) 閃燈神器,同步切記,補光壓光,善用為奇。 釋義: 使用閃燈這個利器時要注意快門慢於或等於最快閃光同步。補光為環境光强於閃光,壓光為閃光强於環境光,善用者很稀有。 補充: 閃燈善用者很稀有的原因之一在於閃光無法如環境光一樣可由測光表直接測光,而且無法由觀景窗或LCD螢幕直接觀察效果。 返回 補光勿過,環光第一,壓光反客,環光被欺。 釋義: 補光要以環境光爲主,不要過強。壓光反客爲主,主體光强於背景環境光。 補充: 眼神光為補光一例; 環境光即Ambient light。 返回 光源面小,高反硬趨,光源面大,低反柔即。 釋義: 光源面積愈小(愈趨向於點光源),愈趨向於高反差及硬光,光源面積愈大,愈趨向於低反差及柔光。 補充: 一,亦參考『光質趨硬』一首。 二,太陽雖大,但是距離地球過遠,所以被考慮為點光源,除非雲多蔽空,則光源變成以雲為主的面光源。故知光源距離愈遠,愈趨向於點光源。 返回 閃光直打,光强質硬,傘罩跳燈,光弱柔綺。 釋義: 閃光若直接打在被攝物體上,光質會強而硬。若用跳燈或柔光傘,柔光罩,光質會變得柔弱。 補充: 一,閃光亦可模擬硬光及柔光,柔光非直射,而為反射或透射,故耗光較大。 二,本首假設閃光直打與傘罩跳燈時之出力相等,且與被閃人物距離相等。傘罩跳燈多了反射或透射,因此最後被閃人物受光較弱,故出力應較直打時酌量加強,才會使被閃人物得到相同的受光。 三,光經反設或透射,光源面積都會改變,若經反設,光源面積為光源直接打到的有效面積,若經透射光源面積為柔光罩或透射傘的面積。 四,還有一種傘式的柔光罩,可將離機閃裝置在傘內向傘頂打閃,傘內凹處有銀色反射材質,傘周緣覆以一面(平的)白色柔光罩,光經傘內凹處反射後,再穿透白色柔光罩。 返回 傘罩跳燈,柔向兼俱,上架引閃,更添彈性。 釋義: 跳燈,柔光傘,柔光罩兼俱方向及柔化效果,再上脚架配合無線引閃,會使得佈光更添彈性。 補充: 『更添彈性』指的是在光向上的調整,閃燈與被攝主體間距離的控制,再加個小配件在脚架甚至可以把柔光傘架上配合離機閃一倂使用。 當然,如果有一個助手可以幫忙拿(大型)柔光罩更好。 返回 大柔光罩,與柔光屏,均屬透射,調向快疾。 釋義: 大形的柔光罩與柔光屏都屬於透射式,要調整方向很快。 返回 黑白雙傘,反透兩型,跳燈反射,花板牆壁。 釋義: 黑傘為反射式,白傘有反射或穿透兩種方式。跳燈為反射式,多以天花板或牆壁為反射面。 返回 入射光角,依反射律,同反射角,落光根據。 釋義: 本首針對跳燈而言,入射光角,依反射定律,等同反射光角,這是估算落光位置的根據。 返回 跳燈留心,燈牆莫近,色還主體,面大柔易。 釋義: 跳燈要留心勿使閃燈和牆壁太過接近使得反射面積不夠大,反射面得顏色光會反射至被攝主體,且面積愈大愈柔。 補充: 可後製修正反射所造成的色偏。 返回 柔化效果,關乎面積,跳燈首席,罩傘亞季。 釋義: 柔化的效果與面積有關,跳燈的柔化效果最佳,大柔光罩其次,柔光傘第三。 補充: 罩傘指離機閃的大柔光罩及柔光傘。 返回 地面跳燈,主角前傾,仰拍稍蹲,室外不拘。 釋義: 利用地面跳燈時,被攝主角要前傾,受光才會均勻,攝影者同時稍為蹲低仰拍,此法室外可以適用。 補充: 可以將脚架升高,用離機閃向下跳燈以得到更大的反射面。 返回 光微趨暗,閃凍前軆,快門可低,晃影少遺。 釋義: 光很暗時,被攝人物的晃動可用閃燈凍結動作,故快門可低,光愈暗,則凍結效果愈明顯(晃影愈少)。 補充: 一,環境光愈暗,閃光(壓光)凍結前體的效果愈好。這是因為在感光元件整體受光上,瞬間的閃光佔了整體受光絕大部分的比例。假設感光元件整體受光100等分,在微光下曝光一秒(快門),其中有打閃光,瞬間的閃光只佔了1/1000秒,但是佔了感光元件整體受光的95等分,剩下的999/1000秒即使被攝前體有所晃動也僅佔了整體受光的剩下5等分,故使得晃動的影響不易以肉眼看出。當然,如果閃力不變,曝光時間減少至1/2秒,假設使閃光的光量佔了感光元件整體受光的98等分,那凍結的效果就更佳(晃動的2等分更不易看出),只是背景也會變暗,端看攝影者如何權衡取捨。 二,閃光打不到的背景在快門過低時若用手持仍會晃動,所以要斟酌開啟防震或使用脚架。 返回 感度百除,根號乘以,GN等於,圈值照距。 釋義: Guide Number*sqrt(ISO/100) = f*d。f為光圈值,d為最大照射距離。 補充: 一,既然照距是最大照射距離,就暗示著全出力(full power),而且是以感光元件或底片的角度而言,並非是絕對的最大照射距離。 二,GN的大小隨著廠家型號,閃燈焦距(見下首,非鏡頭焦距),及照距單位(公尺或英呎)而有不同。 假設感光度100,照距單位為公尺,且閃燈焦距35mm時的GN為32,此時若光圈設成8,則最大照距為4公尺。 如果感光度加倍成200,閃燈焦距及光圈不變,則最大照距為4x1.4=5.6公尺。 三,手動閃光時,閃燈的實際(絕對)出力大小只被GN值 (隨不同廠家及閃燈焦距改變)與出力率所控制。 光圈及感光度僅改變感光元件的受光量及須光量,不改變閃燈的實際(絕對)出力大小。 四,有的離機閃燈會根據光圈及感光度把照距範圍顯示在離機閃燈上。 返回 GN焦距, 正相關係,短焦近散,長遠力集。 釋義: 可調焦距的閃燈之GN與閃燈焦距(非鏡頭焦距)有正相關的關係,短焦照射距離近且光較擴散,長焦照射距離遠且光較集中。 補充: GN值各厰不一,大者强力。有些離機閃在TTL模式下會自動將閃燈焦距調成與鏡頭焦距相同。 返回 GN恨少, 各廠有異,單位焦距,固定再比。 釋義: 這條是說在不同廠家間選購離機閃時,在同樣單位(多指公尺或英尺)及焦距的條件下,盡量選GN較大的閃燈。 補充: 通常離機閃的廠家在標示GN時都會以ISO100為凖。 返回 手動曝光,控閃所需,不失同步,不小圈隙。 釋義: 手動曝光模式是調控閃光時所需要的模式,可以控制快門不快過最快閃光同步快門,也可以控制光圈孔隙不過小而閃力變得太小。 補充: 如果在快門先決時使用閃燈,可能得到太小的光圈(大光圈值)而使閃燈出力不足。如果在光先決時使用閃燈,可能得到太快的快門,在不知情的狀況下進入閃力較弱的高速閃光同步模式。更不用説在使用內閃時,很多相機的快門不能快過最快閃光同步快門。 返回 初定快門,同步必需,次調光圈,照距隨立,燈主距離,小於照距,背景先調,前體後定。 釋義: 先設好快門,必須慢於最快閃光同步速度,再調光圈,使用不太小的光圈,使被攝主體與閃燈的距離小於最大照距範圍,先完成背景曝光,其次再調前體曝光。 補充: 使用TTL自動閃光,參考『自動閃光,同步若及』一首。使用手動閃光,參考『手動閃光,同步若及』一首。 返回 試拍背景,强弱洞悉,過弱宜明,太强當抑。 釋義: 可先試拍背景,調成適合的光線(再針對前體調整閃燈出力,及閃燈與被攝主體間之距離)。 返回 閃主背近,背景減級,主背貼緊,背當主議。 釋義: 以閃光對主體打閃光而背景較靠近時,由於閃光也會打到背景(即使光較弱),故將背景酌量減級,如果主體和背景貼緊在一起,就把背景當成是主體的一部分來看。 返回 最大照距,遠者不懼,若為手閃,可降力率。 釋義: 閃燈的最大照距並不怕遠,(如果是自動閃光,閃燈會自己調整適合的出力,若要微調可用閃光補償達成。) 如果為手動閃光,可降低閃燈出力率。 補充: 同理,GN值也是多多益善。 返回 室外晝閃,預曝何取? 最快同步,圈大得力。 釋義: 室外白天使用閃光的曝光預設值怎麼設定?快門設成最快閃光同步速度(maximum flash-sync speed) 則可使光圈設成最大(光圈值最小),在相同感光度及閃燈焦距下,可以得到最大的閃燈出力(參考『感度百除』一首)。 補充: 在現場光線低微的時侯,使用更慢的快門也可以配合較大的光圈使用。 返回 内閃力微,光向前擊,或可遥控,外閃多具。 釋義: 内閃的閃力較小(GN較小),光向只能向前,有的内閃可遥控多具離機外閃。 補充: 一,如果內閃能遙控外閃,有的内閃可設定成不參與閃光。如果內閃不能遙控外閃,可另購無線引閃器以達到遙控效果。 二,如果忘記帶外閃或外閃電池用盡,恰巧又需要稍大的閃力時,可考慮使用內閃,把感光度增加到800或1600(機身的高ISO表現佳者尤確),可將原來GN只有約12的內閃暫時升級使用(見『感度百除』一首),所謂"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是也。但是也要有機身電池容易耗盡的心理凖備。 返回 無線電引,不畏遮蔽,百發百中,內閃難敵。 釋義: 無線電觸發引閃裝置所發出的信號沒有死角,故不怕遮蔽的優點,能百發百中,直接以內閃引閃有誤觸發(光觸發)或死角(紅外線觸發)的缺點,故難以與之匹敵。 補充: 無線引閃有三種,第一種為光觸發引閃,可以內閃或機頂閃來觸發其他的離機閃,缺點是他人機身內建(無論是消費型相機,類單眼,無反光鏡單眼或單眼)或離機閃的閃光也會誤觸發自己的離機閃。第二種為紅外線觸發引閃,也是以內閃或機頂閃來觸發其他的離機閃,有不同的頻率可以使自己的離機閃辨識誰才是真正的主閃,缺點是有信號接收死角的問題。第三種是無線電引閃,也有不同的頻率可以使自己的離機閃辨識誰才是真正的主閃,沒有信號接收死角,缺點是要另行外接無線電傳收裝置。 返回 閃光二法,自動便利,手動穩定,運用隨境 釋義: 閃光有兩種方法,自動(TTL)閃光較方便,手動(Manual)閃光較穩定,在運用上要隨機應變。 補充: 這裡的自動閃光指的是TTL閃光。 返回 自閃資訊,鏡頭傳遞,自控閃力,向位不理。 釋義: 自動(TTL)閃光會先預閃,經由鏡頭傳遞光量資訊至後方機身的感應器測光,再自動調控閃力,與閃燈的轉向及位置無關(若被攝主體位於閃燈的最大照距之內)。 補充: 一,TTL自動閃光的出力大小,不但與閃燈的轉向(直打或跳燈)及位置無關,也與是否加柔光罩無關。 二,有些閃燈的自動(TTL)閃光可再細分成不同模式,有的模式在被攝主體不在畫面中央時,要先把被攝主體放在畫面中央對焦,再鎖住閃光曝光(FV lock),然後再平移構圖,才不會過閃以至於過曝。 三,有些相機在拍完後不會自動解除閃光曝光鎖定,有些要再按一下FV LOCK鍵才能解除閃光曝光鎖定 (請自行參考說明書)。 返回 自動閃光,同步若及,三要背景,閃補前體,若不給力,照距問題,當開光圈,或感度提。 釋義: TTL自動閃光若快門慢於最快閃光同步速度,則背景曝光以光圈,快門,及感光度控制,前體曝光以閃光補償(非曝光補償)控制,若閃力在調高閃光補償後仍然不夠,那就是最大照距太短的問題,應當開大光圈,或是將感光度提高(詳見『感度百除』一首)。 補充: 一,TTL自動閃光自行決定前體正確的曝光,攝影者可以使用不太小的光圈或高一點的感光度使被攝主體位於最大照距範圍內 (這個範圍通常可以在閃燈背後讀取,也可以用『感度百除』一首的公式算出),其他就丟給閃燈幫你打出合適的光量,如果對照出來的結果不滿意,再以閃光補償進行微調。 二,在白色多或黑色多的環境下相機測光容易不凖(參見『何時補償正』一首),同樣造成TTL閃光的不凖,所以也需要閃光補償。 三,使用自動閃光時,只要使被攝主體位於最大照距範圍內(光圈不要太小,即光圈值不要太大,或提高感光度),閃燈的出力由它自己決定(見下一首之附圖),此時若是再把光圈增大或提高感光度也對前體曝光沒影響(閃燈覺得已達最佳光量了,故使打出的光量維持不變),攝影者只能用閃光補償才能進行微調。 四,使用自動閃光大多是看中它的便利快捷,如果希望更精確地控制閃燈的出力或榨出更多的閃光時,使用手動閃光較為合適。 五,增加最大照距可以放大光圈,或是將感光度提高,比較上放大光圈較好,因為提高感光度會使噪點(雜訊)跟著提高而影響畫質,但是放大光圈也會使景深縮短,所以取捨之間,見仁見智。但是不論是放大光圈,或是將感光度提高,都會使背景跟著變亮,通常我們會提高一點快門速度(只要慢於最快閃光同步速度)使背景曝光回歸正常。 返回 手動閃光,同步若及,三要背景,IPAD前體,照距若夠,專調出力,背景曝光,可保穩定。 (感光ISO, 力率為P, 光圈是A, 距離同D) 釋義: 手動閃光若快門慢於最快閃光同步速度,則背景曝光以光圈,快門,及感光度控制,前體曝光以IPAD控制,即感光度ISO,力率P,光圈A,及閃燈與被攝主體間之距離D(非最大照距)。最大照距(主要由光圈及感光度決定,非指閃燈至前體的距離D)如果夠大,則可專調閃燈出力,如此背景曝光可以維持不變。如果最大照距不夠大,則要放大光圈或升感光度,但是背景曝光也會變得更亮,可增快快門來調暗背景(不要快過最快閃燈同步快門)。 補充: 一,本首實脫胎於『感度百除』一首。 快門不影響前體受光(改變快門對前體曝光的影響比起閃光而言甚小,可忽略不計)。 ISO,光圈則影響背景及前體受光。 二,雖然光圈及感光度同在上一首及本首列出,但是對閃燈實際出力的影響仍有不同: 在固定的閃燈焦距及感光度(或光圈值)下,本首增大光圈/降低光圈值 (或感光度)可使閃燈實際出力得到線性的增加而不受限制(當然,背景曝光也變多了),如下圖之紅色部分,而上首只是使光圈不要太小(即光圈值不要太大) 或感光度稍微提高,好讓被攝主體位於最大照距範圍內即可,光圈或感光度再大就對閃燈實際出力沒影響了,只能用閃光補償進行微調, 可參見下圖之藍色部分, 閃光補償可使下圖之藍色線的橫線部分上下平移至一定程度。 三,使用離機閃時,如果閃燈與被攝主體間之距離太近,要避免閃燈在構圖中出現(廣角尤確),影響美觀。 四,力率在全出力時為1/1。距離D為閃燈與被攝主體間之距離,D<=d(最大照射距離)。 返回 距離變急,自閃可行,前體光恆,閃補調許。 釋義: 攝影時若閃燈與被攝主體間之距離一直變化,最好使用TTL自動閃光,被攝主體的曝光大致保持恆定,除非用閃光補償可微調些許。 補充: 一,只要使被攝主體位於最大照距範圍內(光圈不要太小,即光圈值不要太大),被攝主體的曝光大致保持恆定(參見『手動閃光,同步若及』 一首之附圖)。 二,標凖TTL自動閃光的背景曝光不影響前體閃光光量,除非使用其他TTL模式,如TTL BL或Evaluative TTL。 返回 測光失凖,手閃是依,如高反差,白多大逆。 釋義: 測光在失去凖頭時(TTL測光故不凖),以手動閃光為依據,例如高反差的環境下,白色佔構圖的大部分或大艷陽逆光。 補充: 自動(TTL)閃光在測光失去凖頭時較不建議使用,因為自動閃光只能用閃光補償調整出力,而閃光補償屬微調範圍(有些系統的閃光補償只能再調亮一格),在測光失凖時更顯得力有未逮。 返回 閃力催極,手動希冀,IPAD調盡,多燈喜並,若光仍稀,硬來柔棄,增燈焦距,光束聚齊。 釋義: 閃燈燈力要提升到最高時使用手動閃光較適合。如果IPAD調完後還不夠亮就可使用多個閃燈集中,如果還不夠亮就閃燈直打硬光,必要時將閃燈焦距調高。 補充: 一,閃燈燈力最大為全出力(Full power),快門慢於最快閃光同步速度。 二,將閃燈焦距調高會形成束光效果,若非必要或需要則不用。 返回 自動閃光,主體側翼,先朝主體,閃鎖平移。 釋義: 自動閃光時,如果構圖上主體不在正中,而在兩側,可先將鏡頭朝向主體,用閃燈曝光鎖定後再將鏡頭平移至原來的構圖。 返回 手動閃光,僅變距離,受光欲倍,距乘點七。 釋義: 使用手動閃光若僅改變距離又想被攝主體的受光加倍,可將距離拉近為原來的0.7倍。 補充: 一,點光源之明度與距離平方成反比,若是閃燈直打,距離可輕易觀察。 但是跳燈時應將閃燈至反射面之距離,加上反射面至被攝主體之距離,看作是閃燈至被攝主體之距離,再酌量加一些閃力以彌補光經過反射面的損失。 二,當然,太陽也是點光源,但是運用在這個原理上卻沒有什麼價值,因為在地球上的所有位置對它而言都是無限遠。 返回 高速同步,圈大近宜,似弱環光,閃力低迷。 釋義: 快門快於最快閃光同步謂之高速同步,光圈大(使最大照距更遠,閃力更強)距離近較適宜,類似於較弱的環境光(而非傳統一次性的突發性閃光),閃力較低。 補充: 一,高速同步閃光使用高頻頻閃的方式,閃力較低(快門愈快閃力愈低),故被攝主體不宜離閃燈太遠,並且常直打成硬光。 二,對於離機閃的手動模式下,使用全出力(1/1)往往可以得到更高速的同步速度。 返回 高閃外晝,圈開景虛,人物莫遠,逆艷陽忌。 釋義: 使用高速同步閃光的時機應當在室外白天,為使光圈更大而虛化背景(故快門不得不高),而且在近距離拍攝被攝體時,但在環境光極强時不但快門不得不高而且光圈不得不小(見 『場景光太強』一首)高速逆閃為忌。 補充: 一,閃力若不夠強則忌用高速同步閃光(見上首『閃力低迷』故),宜搭配全減鏡來降低快門速度。 二,高速同步閃光可用於手動閃光或TTL自動閃光。 三,光圈愈大,照距愈遠(見『感度百除』一首),但是這個照距愈遠的優勢會被高速同步閃光低迷的閃力所抵消,所以閃燈這時候最好靠被攝主體近一點。 四,環境光極強時自然自然會縮光圈到很小(光圈值很大),而縮光圈直接使最大照射距離變短,要是再用『閃力低迷』的高速同部閃光,只會雪上加霜。 返回 艷陽逆閃,低感圈細,快門更低,配全減鏡。 釋義: 在艷陽天下逆光打閃光時要把感光度調到最低並且縮光圈,若快門無法低過最快閃光同步,或想用較大的光圈時,可搭配全減鏡得到較低的快門或較大的光圈。 返回 連閃模式,長曝無疑,連續動作,隨閃現隱。 釋義: 本首講閃燈的RPT(repeat) mode。 連閃模式用於較低(慢)的快門, 尤其在捕捉被攝體的連續分解動作時,可以使分解動作隨閃光同時現形或隱沒。 補充: 本首及下一首所指的連閃為低速快門的連閃,與高速同步無關。 返回 另類連閃,紅眼消弭,非關快門,務必釐清。 釋義: 另有一種連閃是為了消弭紅眼所設(非RPT/repeat mode),這種連閃與快門時間無關 (針對上首『長曝無疑』而言),務必要釐清。 補充: 使用消除紅眼的連閃時,快門按下後一兩秒後快門簾才會真正打開,所以不利於補捉人物瞬間的表情,再者若出現紅眼,仍可後製修正。 返回 微距二閃,雙燈環形,雙燈立體,環形影匿。 釋義: 有兩種微距閃燈,一種為雙燈式,可使被攝物體更立體;另一種為環形式,可有效消除陰影(又可更接近被攝體)。 補充: 環形式微距閃燈的反光亦強。 返回 大逆補光,減曝背景,反差降低,飽和升起。 釋義: 大艷陽逆光下補光時可減曝背景使前體與背景的反差下降,背景增加飽和。 補充: 減曝背景除了在高光下增加了背景的飽和度,降低了前體與背景的反差,也避免了“光”高震主(視線被較亮的背景所吸引,參見構圖辨光篇『人之目光』一首) 。 返回 人像控閃,柔宜向喜,直打常避,反透為欲。 釋義: 閃光用於人像攝影時叫喜歡柔化又有方向性的光。閃燈直打為硬光,故常規避,反射透射可為有向性的柔光,故常使用。 補充: 一,有時也會用硬光來強調人物性格的一面,男性尤確。 二,跳燈或閃燈離機加罩傘可創造非前向之柔向光。離機閃燈直打可為非前向光。 返回 直幅直閃,背側顯影,跳燈背閃,橫幅影去。 釋義: 機上閃燈直幅直打可能會使得被攝主體背後一側的陰影明顯(背景與被攝主體距離不夠遠時尤確),可使用跳燈或被攝主體背後離機閃,或橫幅構圖來抑制過大的陰影。 補充: 本首指消除陰影,另加副閃亦可消影。 返回 燈頭角度,旋轉壓提,見擴散片,廣角留意。 釋義: 選購燈頭時要確定它能朝向多種角度,可以360度水平旋轉,也可以垂直下壓上提,如果在燈頭上見到可以拉出來的擴散片,在廣角鏡頭閃光時不要忘記使用。 返回 輔助照明,對焦無虞,相機或有,範圍不定。 釋義: 外閃的輔助照明燈,可使暗部對焦更精準,有的相機也有輔助照明燈,這兩種輔助照明燈的有效使用距離範圍依不同的鏡頭焦距而有所不同。 補充: 如果外閃及相機都有輔助照明燈,何者實際被使用請參考使用手冊。 返回 機上跳燈,前光可避,主見燈頭,前光來襲。 釋義: 機上跳燈可遮住燈頭前向光,若被攝主角看見燈頭則表示前向光未被完全遮住。 補充: 非90跳燈或仰照尤確。此條力求避免人臉直接被閃光打到而有過亮死白之虞。 返回 光向多元,閃燈離機,斜側立體,背邊光聚。 釋義: 若要閃光光向多元則要離機使用,斜光側光使被攝主角更加立體,背光使被攝主角產生邊光效果。 補充: 背邊光亦包含髮絲光。 返回 主燈對面,陰影盤踞,酌加弱燈,層次分明。 釋義: 主燈的對面通常會有被攝主角的陰影,可以斟酌加一盞弱燈作副燈照明,使陰影下的細節更有層次。 補充: 光淡仍可為陰影,只要光弱於被攝主角即可。 返回 兩光相對,夾光得名,陰影淡柔,斜側多居。 釋義: 兩光源180度相對就稱為夾光,陰影會變淡變柔,而且多運用在斜側光向。 補充: 一,兩光源可為太陽閃燈,太陽反光板,兩個閃燈等。 二,斜側多居是因為可使被攝主體看起來更立體,亦參見『順光雖美』一首。 返回 閃光色温,白無濾繫,高於晴午,低於天陰。 釋義: 閃光的色温若無繫上濾色片則為白色,高於晴天中午的色温,但低於陰天的色温。 補充: 閃燈用久了可能色温會變低。 返回 黄燈背景,閃添橙濾,光加前體,色温連續。 釋義: 在黄燈背景下可考慮在閃燈前加橙色濾片,讓前體與背景的色温連續(相同)。 補充: 一,日落日出也可考慮成黃燈背景。 二,可考慮離機閃的側光,斜光使被攝主角看起來更立體。 返回 閃光眨眼,非長曝期,前簾同步,預閃合併。 釋義: 短曝逢人遭遇因預閃(pre-flash)引起的閉眼則用前簾同步,預閃及前簾同步合為一閃故。 補充: 一,自動閃光(TTL mode)透過預閃來測光以計算之後真正主閃光要出多少力。 二,預閃閃光造成的眨眼多由於一兩秒左右的快門所造成。 三,快門的速度慢於最快閃光同步速度時,閃光會一次瞬間閃盡。 當閃光在快門簾的前簾打開後一瞬間就擊發,我們稱之為前簾同步,當閃光在快門簾的後簾關閉前一瞬間就擊發,我們稱之為後簾同步。 四,有預閃則暗示是TTL自動閃光,手動(Manual)閃光不會有預閃。 返回 夜景拍人,脚架必携,後簾同步,逢長曝益。 釋義: 夜景拍人時一定要帶脚架,長曝時使用後簾同步不會使被攝者以為拍攝完畢而亂動。 補充: 一,由於預閃是在快門簾的打開前就開始,所以感光元件尚未進行曝光,故預閃對曝光沒影響。 但是預閃可能使被攝者眨眼,如果在室外人像夜景長曝的情形下(如15秒的快門),若用前簾同步,則在被攝者眨眼前預閃與主閃早以合一完成,故沒有眨眼的問題,但被攝者可能以為閃光結束就是拍攝完成,便開始亂動,而影響拍攝結果。若用後簾同步,則在被攝者眨眼後主閃還沒開始(如快門為15秒),所以也沒有眨眼的問題,再加上主閃閃完就表拍攝完成,被攝者亂動也沒關係,所以稍佳。 二,假設被攝者在長曝(如15秒的快門)時的靜止狀態以及周圍環境光大致不變,則前簾同步與後簾同步的效果接近,因為在同一快門下,閃光的凍結效果只與閃光佔整體曝光的比例高不高有關,與發出閃光的時機無關。 返回 夜閃車輛,記錄軌跡,後簾同步,車頭軌尾。 釋義: 夜間用閃燈拍攝車輛軌跡,可用後簾同步,使車輛在前而軌跡在後。 補充: 拍攝車輛軌跡暗示是長曝,若用前簾同步會使車軌在前而車在後。 |
|
( 興趣嗜好|攝影寫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