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7/11 19:53:22瀏覽1031|回應0|推薦1 | |
當使用雙鈎垂釣時,我們可以發現,魚多選擇吸食"下鈎"餌,很少直接吞食"上鈎",不知大家有深思過這現象嗎?上、下餌所受浮標的牽制力,大小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則鈎距在角色扮演上,其影響爲何?上餌是否兼具"鎮錨"與誘魚的功能了?
思索鈎距要多大比較好,其實等於是在思考「要如何控制"下鈎"餌的狀態」。鈎距愈大,下鈎的餌料愈拖底,等同減少了浮標對"下鈎"的牽制力,其狀態也愈趨自然,魚就餌當然愈放心,常大口深吞,所以動作大是必然的;其缺點是子線傳導的速度會慢半拍(軟線更慢),但只要鈎距不要拉得太誇張,此缺失多會被浮標的大動作所掩蓋,不易察覺。相對地,鈎距愈小,雖然有傳導不失真的優點,但也因此,使得上、下鈎間所受到浮標的牽制力,差距變不明顯了,間接減低了"上鈎"的鎮錨作用,使"下鈎"的狀態,實際上並不比"上鈎"自然多少,所以魚就餌必會趨於小心,訊號當然弱些、少些。也就是說,鈎距爲零時,浮標對雙餌的牽制力相同,鎮錨作用最差,魚訊最少了。爲何在風浪中垂釣,會建議將鈎距拉大,原因即在此。 鈎距的大小,與魚體大小有關,和垂釣的方式、餌重、釣場等亦有關,甚至和子線的「粗細、軟硬度」也脫離不了關係,雖複雜,不過其思考的原理相同,仍不出「控制"下鈎"狀態」的範疇。例如,當用9尺短竿、釣池邊"斜坡"上的羅非時,可拉大鈎距到6 cm以上,但以12尺竿"底釣"羅非時,則鈎距最好縮爲3、4 cm,此即考慮了"釣場"及魚體大小等因素… 魚是活的,所以釣魚懂點原理,並非累人之事,只要多用點心思,常是一竅通時百竅通,複雜之事又變簡單了。而這種"簡單"之後所感受到的垂釣之樂,已屬另一層次的「簡單垂釣」了!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