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闲聊抗美援朝之十四(抢救性转帖)
2011/09/09 23:25:49瀏覽481|回應0|推薦2

经济话题在后面的“抗美援朝的影响”中还会再次说,先不多说.下面转入兵力调度和战略预备队的投入.

拿破仑战争,人类近现代战争的开端.

近现代战争形式中,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国家元首,不管是皇帝国王,还是总理首相,还是主席总统,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远远超越了冷兵器时代国家元首在战争中所能起到的作用.

因为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的战争越来越依赖一个国家综合实力而不仅仅是军事实力,消耗着越来越多的国家资源(人财物等等),对资源的整合利用,对资源的调配发掘,远远超过了军事统帅的权限,而只能由国家元首才能完成这一艰巨任务.

李鸿章虽然重权在握,但是他并没有全面整合国家各项资源的最高权力,他仅仅只能在他权限之内完成有限的“改良实验”,无法完成整个国家的“脱胎换骨”.而且他也不具备建立现代军队的能力----------用袁世凯的话说:“徒具外壳,而无内质”.

袁世凯获得的空间,远比李鸿章要大,这种空间并不是来自于他的权力地位(袁世凯的权位并不比李鸿章更大),而是时势所然--------------慈禧太后真想改变,真想有实质性的改变,让袁世凯获得了施展空间.

但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个国家的人才培养贮备,一个国家的工业基础建立,一个国家现代军队的训练,一个国家现代制度的建立,一个国家现代经济秩序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的-------------------是需要一到两代人时间的.

袁世凯没有得到这个时间!!!

上天把机会送给了蒋介石------------经过洋务运动之后一两代人的努力,中国建立现代社会秩序与现代军队所需要的各种要素基本上成熟,蒋介石只要能够把握住机会,他是有机会创造历史的------------------但是,蒋介石没有抓住机会,他没有做到他所拥有的资源所可以让他达到的高度……….
(人家桂系,条件比他差,做的还真比他好…….)

面对战争,面对全面战争,是对一个国家最高领袖的最真实考验,蒋介石没能通过这项考验,原因无他-----------能力不足.

就用“兵力调度”这个角度来看看蒋介石的真实能力,就从“淞沪抗战”来看看蒋介石的战略把握能力.

淞沪抗战本身的史料,最权威的莫过于张治中,陈诚,张发奎,李宗仁等当时军政要员的回忆录,以及参战将领,战时上海居民等的回忆文章.在两岸的历史教科书中,对淞沪抗战的评价也是最高的.
但是
对我而言,“淞沪抗战”恰恰是蒋介石战略把握能力,军事指挥能力无法与其地位相对称的最好例子.理由仅仅只需要一个就够了:

中国当时的对日作战的既定战略是什么?淞沪抗战应当是什么性质的战役?淞沪抗战,是否符合既定对日作战战略?

蒋百里先生的“对日长期抗战”战略被你蒋介石采用,作为中国长期抗战的既定战略,早在全面抗战爆发前已经明确确定;

张治中将军拟定的作战方略也被你蒋介石明确确定;

“利用南方水网稻田山岳环境节节阻击,将日军拖入长期战争”也是你蒋介石下决心在上海发动突袭作战,避免与优势日军在华北大平原上进行决战的既定战略决心.
长江三角洲与华东华南华中国防预设阵地与国防道路建设也是按照上述既定战略修筑与投入的;

也就是说------------远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前,你蒋介石已经早已明确如何与日本作战,如何进行战争!!!
那么
淞沪抗战,是否实施了既定战略,是否完成了既定战略所要求的目的?!!!

11日,作战部队已经全面按照既定作战方案展开,进入攻击位置,你蒋介石为什么命令延后?为什么直到13日才开战?突袭作战的“突然性”何在?

当淞沪抗战进入胶着状态,已经变成绞肉机的时刻,你蒋介石为什么要不断增兵,将“淞沪抗战”变成“淞沪会战”?
“会战”,
在任何一本军事教科书中,“会战”的意义是什么?
你的对日既定作战方针是“长期抗战”,为什么要在战争初起就“大打会战”?为什么要倾尽全力打一场“大会战”?
在既定对日作战方针之中,诱导日军将作战方向从有利于日军的北方平原转向有利于我军的南方山岳地带-----------按照这种既定方针,淞沪抗战应当是一种什么规模的战役?

为什么“淞沪抗战”之中,连续更换指挥官,张治中被撤销指挥权竟然他自己还不知道!
冯玉祥怎么就会被任命为指挥官?他怎么能够指挥得动你的嫡系部队!!!

宋子文创建的税警团,装备训练精良,排长都是留美学生,典型的士官部队,该怎么用?
日本是最重视士官的军队,你蒋介石再怎么说也在是本士官学校待过几天吧,对这样的典型士官部队,你不经扩编,直接当普通作战部队投入绞肉机之中?符合你的既定“对日长期作战方略”吗?

中央军校教导队,军官团呀!!!
在淞沪抗战之中当敢死队用!!!
你蒋介石成天当军校校长,你不懂的军官的重要性?你不懂得军官培养的周期?你的军官满大街都是用不了吗?你的“长期抗战”不需要训练有素的军官吗?
你在战争初起之际,就这么使用军官团?!!

如果这仅仅是特殊时期的偶然做法还好说,可是在蒋介石身上这种事情还少吗?

两党内战争夺东北,戴笠在抗战期间训练的“忠义救国军”被整编成**总队,那是典型的特种部队,在东北怎么用的?发挥了他们特种作战的长处了吗?
东北最高军政长官,换了多少茬?
更不用说动辄越级指挥调动部队,让主官手足无措的老毛病.

南京,首都,距离上海才多远?适不适合在战争初期就连打两次“会战型”战役?人家慷慨激昂一通演说,你就改变主意让人家“守南京”?!!!

德装师,德装师呀,花了多少钱,费了多少心血建立起来的德装师,你蒋介石就那么使用?!!

武汉会战之后,你的德装师还剩下多少?
你的军事工业,你的军事培养体系,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再建一支德装师?

“依托南方稻田水网山岳地带长期抗战”呀!!!
你打了那么多“城市会战”,你有多少资源去和优势敌人“打城市会战”呀!!!

德装师拼光了,战争物资储备消耗巨大了,你的后续战争资源补充跟不上了,战争的主动权,还在你手中吗?  

战争节奏
战争的节奏在谁的手中,谁掌控着战争的节奏权,胜利就属于谁!!!

抗战初期,即使面对优势日军的主力师团,中国军队依然还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发动战役!!
武汉会战之后
中国军队发动了几次按照自己意志的战役?又有能力发动吗?

八年抗战
二战,哪一个战场打了那么久,还在遥望自己的首都………..
1944年,
德国日本败局已定,日本竟然还能在中国军队身上捞到不小的胜利……….


还说什么……………….


面对民族危亡,面对国家危机,世界各国各民族一般仅仅只需要一两代人的努力即可见到明显的效果,如果依然还不见效,那往往意味着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将会解体,将会灭亡,将会流浪…………

1840年之后,第一代人睁眼看世界;第二代洋务运动努力挣扎;第三代袁世凯摸到门户,叩门入室---------------但某些人厌恶他们的努力,认为他们做得不好,做的太差劲,他们要抛开前三代人摸索出来的道路自己走新的道路(比如孙文)…………

第四代人,1840年之后的第四代人领袖就落到了蒋介石身上--------------上天和历史数次将机会交到了蒋介石手中(别人甚至连一次机会都没有),攥了又攥,紧了又紧,蒋介石,依然没有攥住…………..

既然蒋介石攥不住上天赐予他的机会,让红色力量从中国所有政治力量中资源最少,力量最弱的起点,最终问鼎中华,1840年之后的第五代人能否承受上天的考验呢?用一场战争来考试吧------------朝鲜战争!!!

依然从兵力使用看领导集团的驾驭能力.

前面已经说了是否出兵的讨论,也说了既然决定了出兵,那就上下一心,放弃分歧,携手应对,到了这时候,如何高效运作,如何善用自己有限且弱势的资源,就成为最关键的考验.而如何用兵,是核心中的核心问题---------------国之存亡呀!!!

对当年的领导人来说,国内还有三百万残匪,还有民族地区武装,还有起义部队的整编,还有国内经济问题,中国当时的经济资源无法支撑大量的军队----------------------------这就是为什么建国后要迅速裁军的原因,而且在朝鲜战争爆发,志愿军已经入朝的情况下,依然坚持裁军的原因.

同样的原因,也是最初彭总的增兵要求屡屡迟延不决的原因-------------朝鲜战场,抗美援朝,在当时战略意图之中,仅仅只是阻敌于国门之外而不是一场生死大决战,用不着拼上全力!!!

看看1950年-----1951年6月以前的入朝部队,都是没有直接担负国内各作战与防御方向(东南,西南,西北)的部队,这其中,包括当时准备对台跨海作战,但并无绝对把握的部队.
也就是说
抗美援朝初期的兵力,仅仅只能出到国内不出问题,国内能够保证安全的界限.

20兵团67,68军,卫戍京师,是最早做足入朝作战准备的部队,其准备时间与东北边防军同时,是最早的---------但是,没动用,始终作为战略预备队放着,直到该投入战略预备队的时刻!!!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ostmourne&aid=5543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