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4/15 19:14:58瀏覽602|回應0|推薦2 | |
讓我們來看一首詩,來賓可以翻到第二頁。我想請問一下:為什麼這首詩要這樣表達啊?請在場來賓花一分鐘看一下,我希望大家都能發言、一起來思考。為什麼它要這樣表達?它代表了什麼東西?一分鐘之後我來問一下呵。(Silence~~~` ) 好,有沒有人可以告訴我:這首詩在寫什麼?想想看呵,其實我們常常講詩在語言裏是一種嚴肅的東西,所以我們不能讓詩淪為一種遊戲。但是,我寫這首詩的時候,並不是在遊戲,並不是像現在常提到的「圖像詩」。因為中國字本身就蘊含了意像,以「山」為例,它本身就有意像了;可是再把圖像詩排成「山」,有時候並不會增加它的思考空間。所以如果只是把詩當成遊戲的話,有時候「圖像詩」對詩本身來說反而是種傷害。(學長是指「畫蛇添足」嗎?) 那我為什麼要用到「符號」的概念呢?我們都知道「符號」並不代表文字,我們都知道我們祖先最早開始的時候是「結繩」、畫畫在壁上、或是石頭上。可是這些都還不是文字,它只是一個符號的概念,但當變成文字以後,例如說我們有了詩,後來不是發展成圖像詩嗎?但就像我先前說過中國字有很多本身就是象形字、已經有概念在裏面了。再把它排成「山」的形狀,有時候會減損它的價值。那為什麼我要用到「符號」的概念去寫東西呢?這就是我等一下要談的。在我談之前,我要問一下:這些是什麼?這首詩在講什麼?有沒有人可以分享這首詩?來,講一下呵!如果講對了,就送書!講一下,我們一起思考嘛!我們可以一起思考:這樣的一個詩作,到底想呈現出什麼樣的內容?我只是去做一個嘗試,我們不要去理它的價值。而是說我怎麼嘗試做這個,並跟大家來分享我是怎樣思考的。 那大家跟我一起思考:這首詩想要傳達什麼東西?(現場觀眾的聲音很糊,聽不出來。) ……所以說這是它墜機的樣子。……,是這樣子呵,你是說它的那個三角形……,那還有呢?這還有什麼意涵?來,講一下!還有什麼意涵?這位替我們提到徐志摩,所以她已經想到「徐志摩」這樣的概念了,這已經很接近我要的想法了,有沒有人能再補充一下?我希望大家都能夠發言,我們要訓練自己:有發言,我們就會去思考。所以,這就是「對話」嘛!很多思考是透過「對話」而來的嘛,所以我們去思考它,還有沒有人知道?這是什麼樣的一個概念、為什麼這樣?我們常常講到「三角形」會想到什麼? 來賓:答案沒有對錯呵? 伍:答案沒有對錯,只是一起來思索一下。「三角形」會想到什麼東西? 來賓:警告標誌。 伍:警告標誌,好,那還有呢? 來賓:(聲音很糊,不甚清晰。) 伍:我們通常……,兩個三角形會變什麼?結合變成一個菱形,可是我們發現到這首詩裏面並沒有「菱形」的概念,它只是充斥著所有的三角形,「三角形」的概念。剛才這位來賓有提到,所有的三角形裏面,有兩個特別不一樣,也許這兩個三角形在尋找它們的「結合」啊。如果說這些三角形是「群眾」的話,也許就是沒有辦法「結合」的概念。不管是感情、愛情、友情、或是什麼東西,偶然,生命就是這樣子。它是沒有辦法有「結合」可能的。在那麼多「群眾」裏面,只有它一個往下;在那麼多「群眾」裏面,只有它一個往上。可是,題目卻是有可以「結合」的感覺。那為什麼是「徐志摩」,《悼徐志摩》?因為你們都聽過徐志摩的那首詩嘛,對不對?有沒有人還記得?《偶然》啊。有沒有人知道?有想到這個概念嗎?徐志摩的那首詩,《偶然》。有沒有人可以念一下? 好,來,穿白色衣服的這位念一下呵!「我是天空裏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你毋需訝異、更無需歡欣,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交會時互放的光亮。」我在講這些,你們有沒有在思考一個東西,這首詩是徐志摩的詩,那這首詩有表達出什麼東西嗎?它為什麼要用三角形、甚至是菱形的概念?那麼,再想看看。 來賓 (聲音很糊,不甚清晰。) 伍:是,所以我們回到徐志摩的詩,裏面提到「天上的雲」和「波心」,這是幻滅的,人生就是這樣,變化無常,一如徐志摩的生命一樣,是這樣的一個概念。那還有呢?我們回到他詩句的現場,「波心」跟「海」,上次在另一場座談會裏某人提到三角形讓他想到「船」,一個「船」的概念。然後呢?或者他想到他(指徐志摩所乘坐的飛機)撞山;甚至有人想到是「倒影」,都可以,他們都有想到這些概念。 所以,我們有時候可以發覺到,其實「符號」的想像力是可以擴充的。但當我們只把它當作是種文字概念的時候,它反而被固定了,尤其像現代的東西有些已是習以為常了,有時候我們已經不知道身在其中、我們已經麻木了。所以為什麼我要重新去思索「符號」,就是因為其實很多東西加在我們身上,但我們並沒有發覺。我們只是習以為常,所以我們的創造力因此喪失了。很多東西都有個大前提,譬如在學校、在家庭、在整個社會裏面,它們都是有「體制」的概念。可是我們並沒有發出聲音來,相對的也沒有去對創造力作整合,所以我要重新對一個符號、文字進行再思索。 剛才我們提到的徐志摩那首詩,三角形既然是「山」、「船」、「倒影」,而且這首詩也剛好是不能組合的一個狀態,這兩個三角形在群眾中,根本沒辦法相會。雖然是「交會時互放的光亮」,那麼樣地短暫,卻成為永恆。其實這只是把生命的一個經驗拉大,強調那種漂浮感。 那我要問的是:它為什麼不要用文字?我們剛才有提到徐志摩的詩句,我們來看一下,其實這裏面的每一個三角形,就是徐志摩詩句的抽空。「我是天空裏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你毋需訝異、更無需歡欣,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每一個詞句都把它給抽空了。但抽空之後,你要用什麼來填補呢?文字善意的缺席是要告訴你,我們已經被文字、它的文法……,串連起來是什麼?我們常常說英文,大家都讀過英文,說你要有文法的概念,要不然就是錯誤的。文法在社會上已經代表一種「律法」,它代表一種限制、體制。所以文字它有這樣的概念,相對的,我可以用符號再對它做詮釋。透過這樣的扭曲、變形,我們可以對文字再思索:它對我們的強制性有多大?而我可不可以透過這樣的扭曲、變形去思索更深的意涵?所以不管徐志摩是去撞山、或是他寫的詩是這麼樣地漂浮,感受人事的無常,我寫這首詩的時候,也是要透過世紀跟徐志摩來對話,透過文字的扭曲,抽空之後,反而更能彰顯文字的意義。所以用這符號來思考東西,因為我一直強調:有時候圖像詩它是對文字有減損動作的。符號的概念是比較有想像空間的,當我把它抽掉之後,我再把它放進思維概念,然後重新做組合,變成一個菱形。表示這每一個三角形就是它每一個文字的空缺;不能結合,代表菱形的空缺。然後我們更去抓住它所要傳達的意義,跟徐志摩做一個對話,然後去體會在環境體制下的束縛。這是我的一個概念。我「符號」就先講到這邊,先請莫渝老師講,我再提下面的部分。 陳:我們謝謝伍季爲我們精采地講解,接下來請莫渝老師幫我們講一下,他對伍季對話詩、符號詩與三部曲詩的內涵與形式創作的評論,莫渝老師,請!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