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座談會聽打記錄】《與鐵對話》:莫渝vs伍季 全文記錄+記錄者謎之聲 1
2006/04/14 21:37:49瀏覽525|回應0|推薦1

(2005)六月二十九日晚上七點到九點

耕莘文教院4樓寫作小屋

(一開始聲音很糊、聽不清楚)主持人陳謙:今天是由耕莘文教基金會跟伍季文學廢五金行所共同舉辦的活動,我們今天的活動主題是「與鐵對話」。

我們今天會議流程的第一部分是由伍季,也就是這位劉志宏先生,相信大家之前應該看過他不少作品,接下來我們將針對他最新的這本詩集,《與鐵對話》中的對話詩、符號詩與三部曲詩的內涵與形式創作做個簡單的自剖。

之後,莫渝先生會從專業詩人與評論家的角度,來逐一分析伍季的作品,爲大家詳加介紹。

另外,第三部分就是現場來賓的自由發問、交流。我們今天原本有兩位特別來賓,一位是許正平,因故缺席;一位是(這位來賓的名字很糊、聽不清楚,是某詩刊的主編)屠民勳先生(),是輔大前連師刊的主編()他是中華民國連續兩年發表新詩最多的作家,還登上當年(聲音很糊,某詩選)詩選的排行榜。我們今天針對伍季的詩作,也要向民勳討教一番。

首先,我們先請伍季,也就是劉志宏先生,針對他的對話詩、符號詩與三部曲詩的內涵與形式創作部分,來做個簡單介紹。讓我們歡迎他! (掌聲~~~` )

1. 伍季自述:

伍季: (Silence~~~` ) (學長,你在耍酷呵?)

陳:你可不可以跟來賓打個招呼?

伍:我們這個聚會是很輕鬆的,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太緊張,放輕鬆點呵!等一下要讓在場的來賓去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今天下這麼大的雨,「詩」這樣的小眾文化,還有人願意來聽?這讓作者、或是有心創作的人,是讓人非常感動的。

這也是讓我想起一個話頭了:「地下鐵在哪裏?」大家都知道「地下鐵」,這個東西是大家都熟知的,像是幾米的創作啊、或是非常容易抄畫的東西(),大家是非常能投入的,它在我們文化中是垂手可得的(我確定你不是說唾手可得)。可是,我們並沒有往地下鐵走下去,我們只知道地下鐵、但並沒有「走到那地下鐵」。所以,我一直在想,臺灣的一些文化有時候是需要「走下去」的,不要侷限在一個平面上。

所以說,今天我出了這樣的一本書,也辦了些活動,就是這樣的原因。我們去找到一個地下鐵,它到底是在哪裏?它到底是在哪一個方向?然後再去思考一個通俗的東西,這就是我希望能達成的一個目的。

有時候我發覺我們的文化實在是太平面了,而且讓我們的心靈不再去思考它了,這樣是很危險的。當然這並不是指「地下鐵」不好,我們必須要從一個很表面化的東西去看到它的本質,讓我們的心靈能夠在資訊科技的洪流裏面,獲得一個人文思考、心靈想像的空間。而不是讓很浮躁的眼淚,告訴我們一些浪漫的感覺(我喜歡這一句,多富有詩意啊!)我們需要養成思維的態度。

我之前的寫作,有很大部分是跟主流媒體並行,但不是跟在後面走;我會對主流文化做反思。我們常常聽到一句話:「幻滅是成長的開始。」其實,有一句話更貼切:「當你在某一個角度拒絕流行的時候,也是一個成長的開始。」因為在現代社會,流行等於「商業主義」、一個很浮面、來賺錢的東西。那、在法國,比如說羅蘭‧巴特,她們的群眾在讀羅蘭‧巴特的東西是很正常的事情。等會兒可以問莫渝老師這件事情;這在法國是很平常的事情。可是我們平常在臺灣,讀的是什麼東西?有時候我們要去思考一下,我們的心靈是不是已經沒有在思考了?所以這是我在寫詩的生命背景,我會站在一個位置去思考主流文化。我常常會引用羅智成(他去當官囉!)的話,他在替陳大為的書寫序時提到,我們寫詩並不是邊陲,而是在邊界地帶。意思是說,它是在兩個語言的交界,所以它不是邊陲,邊陲好像是被排擠了,但它不是;它可以在這個點上一直繞,也可以自由自在地去想像一個中心的位置。

這給我一個生命經驗的思考,再加上我對臺灣生活的體驗,我就會去思索說:當我在創作詩的時候,我該用哪種東西去尋找我的生命力呢?有很多人會覺得說,詩人是抒情的、是把情緒發洩出來就夠了,我覺得並不是呵!我們必須要把有些詩提升起來,用另外一種……,所以我會想說像是「鐵」這樣一個概念:它可以打、可以燒、可以磨煉,其實它還能從裏面提煉出來。所以我在創作的時候,也是從這個角度開始,它提升了哲思。

但我們知道,「詩」不是哲學的代名詞。文化必須跟生活結合,像是文學現在都變成了禮品,以前的禮品是買給人家吃、用的,可是現在的文學變成了禮品。「禮品」是實用性的啊!(因為車禍,我還沒買到你的詩集啦!按:記錄那時尚未獲得詩集,現在蛙不但擁有詩集,還有作者的親筆簽名和題字。)現在文學已經成為禮品的概念了。所以我想在我們文化思考下,可不可以用一些藝術技巧、用語言的錘打方式,像「鐵」一樣,把它提煉出來,走出跟一般習以為常的概念不一樣的路線,對它做一種思辯?然後把它提升到詩的哲學空間位置,而不是哲學空間,由此更了解我們與心靈的對話。這也就產生我與詩之間許多的思考空間,比如說我會透過對一些無生命的對話,更了解所要談的詩的內涵。這在我的《雨中的黑板》和《與鐵對話》都提過了。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ogbert&aid=2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