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會戰,雖說是中國軍隊在城市防?戰中第一次獲勝,大大鼓舞了中國抗戰的決心及士氣,但我認為此戰雖勝,但不完美,且影響後勢甚巨,由以下幾點說明:
1 日本軍在戰前,由於第2軍司令官東久邇宮稔彥親王奉令返國,第2軍所屬之第3、10、13、16各師團不能忍受原是堂堂皇室直屬軍團,竟編入11軍這種次級部隊,因此士氣低落,導致岡村寧次,一開始不敢運用原屬第2軍的部隊投入戰?,給了 蔣介石見縫插針的機會.
在 蔣介石的計劃中,第11軍原部隊攻下長沙後,必會趁勝追擊,其佔領地,必由原第2軍部隊守備.若在常德,將第6、106、33師團擊滅,必使日軍守備部隊軍心動搖,再分兵將各個擊破,使第11軍再也無能,也無力對中國造成威脅.
2 由於常德、芷江位處湘南,不僅農產豐富,道路廣闊,且又有機塲,是戰時湖南重要物資集散地.是 蔣介石心目中日軍最佳的墳塲.為了達成此一戰略目標,中國裝甲部隊第五軍,集結於此一區域,對日軍迎頭痛擊.但...薛岳打亂了此一部署.
對薛岳而言,長沙是四戰之地,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非守不可.但對蔣而言,他所在意的,不在一城一地之失,而在整體戰略是否成功.而對崗村而言,長沙作戰,雖在欲捕捉第九戰區的主力,一舉殲滅,以迫中國做城下之盟.但打通長江封鎖線,切斷援華物資來華的管道,更形重要.因此,捕捉第九戰區主力、佔領湖南,一樣重要.
如前所敍,在長沙會戰前,中國海軍以沉船、佈雷,製造了一條長江封鎖線,使日本海軍無法利用長江之力,直取川滇.而芷江、常德的機塲,不僅是空軍重要的基地,也是戰時援華物資重要的集散地之一,更是最佳吸引敵軍的誘餌.但崗村在發現了薛岳長沙決戰的企圖,立刻當機立斷,退出戰鬥.使得戰役期間,106、33師團雖被打缺、打殘,但其主力第6師團,卻建制完整,戰力未損.對日後第九戰區,造成極大威脅.同時也給了日軍整訓磨合的機會.第2次的長沙會戰,新的11軍,給予九戰區極重大打擊,甚至長沙亦遭奪取,肇因於此.
3 由此戰可知中日兩軍之差距.日軍一個由在鄉軍人所組成的106師團,竟能連續在萬家嶺、南昌、長沙各大戰役,吸引國軍精英部隊,還無法將其消滅.在長沙會戰中,更單挑國軍三大集團軍,但值此同時,27集團軍卻以一已之力,將33師團緊緊咬住....雖我無意批評羅卓英將軍,但從南昌到長沙,羅將軍連一支後備部隊都吃不下來.反觀楊森、關麟徵,卻以一個集團軍之力,單挑33、第6師團,指揮官戰術、戰塲管理能力,優劣立判.
以部隊戰力而言,第6師團是甲種師團,軍風驃悍,殘忍嗜殺.對上15集團軍,算是王牌對王牌,旗鼓相當.而川軍楊森軍,卻是整個戰區戰力最弱者,號稱集團軍,卻只有一個27軍,總戰力只有2個師,卻在鄂南之戰中,單挑兵力、戰力都遠勝於已的33師團,使該師團為擺脫其糾纏而多次分兵.但羅卓英呢?動用三大集團,更動用有御林軍之稱的74軍,才擋住了其攻勢,實在是...雖說日軍一個師團,與中國步兵師兵力相當,但師團的編制下有砲兵、裝甲、運輸、工兵,每一個師團,皆可進行陸空聯合作戰,戰力遠大於中國陸軍師.
但是...羅卓英辦不到的事,楊森卻辦到了.我們常然可以說因為日軍不擅山地作戰,以致為楊森所趁.但是,面對同一部隊,羅卓英可以丟了南昌,又在贛北戰塲吃盡苦頭,而實在是令人不得不搖頭.所幸羅將軍仍能痛定思痛,潛心研究.終能在緬甸戰場,發光發熱,一雪前恥,成為令日本敬畏的中國名將.
4 在中國抗戰中,雖萬眾一心,將士用命.但遺憾的是,少數高級將領,私心自用,只為自己的成就,不顧大局.以長沙會戰而言,一開始的戰略,就是要誘敵深入.蔣的目標,是打垮日本第11軍.但...先是羅卓英一心報南昌之仇,置誘敵任務於不顧,調出主力與該師團決戰,反使自己陷入困境.而薛岳太過重視長沙的得失,雖最後仍取得勝利,但卻發生了 蔣介石最不樂見,也是最擔心的情况發生-第6師團建制完整的脫離了戰塲,並開始與原第2軍的磨合、整訓.
高級將領此不顧大局的作法,不僅打亂後續的部署,亦為自己製造危險.除了薛岳之外,後來亦發生方先覺、余程萬的抗命事件,方漠視蔣三日守城之令,作戰47日,最後被迫向日偽投降.自毀前程,自毁歷史.余程萬與日軍戰於常德,亦漠視蔣死守之令,拋棄300餘仍在死戰的官兵,自行撤守.後遭軍委會以擅離職守罪判刑.這是後文,下次再提.
5 長沙戰後,薛岳雖真除為第九戰區司令長官,手握兵權,但自此與蔣心存疙瘩,猜忌日深,後竟與孫立人捲入史迪威密謀的刺蔣事件.後在戴笠的勸說下,方幡然悔悟,使史的陰謀,並未得逞...
根據日後中日戰報,第一次長沙會戰,中國軍隊傷亡將近五萬,被俘4000餘人,日軍戰死三萬,輕重傷2700人,而戰後,日軍將101、106師團調回日本,106師團在日本解編,師團長中井良太郎中將獲得獎章,光榮退伍.11月14日,崗村寧次對大本營提出「關於迅速解決日支事變的作戰意見」中認為:敵軍抗日勢力之中樞,既不在於支那四億民眾,也不在於政府要人之意志,更不在包括若干地方雜牌軍在內的200萬抗日敵軍.而只在於以 蔣介石為中心,以黃埔軍官學校系統的青年軍官為主體的中央直系軍隊的抗日意志.只要該軍存在,迅速和平解决就有如緣木求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