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市青年-師長學生兩麻吉(上)
2012/12/11 20:08:56瀏覽512|回應1|推薦6

(原載「中市青年」101.4)

 

兔爸爸在擔任流浪教師時還算是一個開明的麻辣老師,上課時偶而還會跳跳舞充當一下明星,讓底下學生瘋狂地喊成一片,滿足一下我的表演慾。記得有一回我踏進教室時還是下課時間,學生見我來了,馬上各就各位安靜的坐好,一片喧嘩笑鬧聲霎時停止(班導師訓練得真好)。我疑惑的問:「上課了嗎?」學生說還沒,我說,那就繼續笑啊!學生一聽馬上哄笑了起來,然後在笑聲中上課鐘才緩緩響起。

 

責備造成對立

 

  學習本來就應該是一件快樂的事,如果讓讀書變苦悶、沉重、痛苦,那學生恐怕一開始就很難越過枯燥的藩籬,進而體會獲得知識的樂趣。同時,學習如果不能敞開胸襟,那恐怕也會變成只是被餵食的鴨子,很難反芻知識的醍醐,更遑論創新出自己的智慧和創意。

 

  不過,雖然如此,兔爸爸還是有在課堂對某個學生發過脾氣的紀錄,這件事我一直內疚至今。當時,我在台上講課,該學生也一直嘰哩呱啦的在台下講個不停,我多次好言糾正後,他不但不聽,甚至站起來踱步,為了避免妨礙其他學生學習,我便嚴正地告訴他,如不停止這樣的騷擾行為,就到導師室「休息」。他卻跟我說,上課是他的權力,於是我很憤怒的走到他面前,當時腦中閃過的念頭是:處罰他!

 

  但我們都知道,不管學生表現出什麼樣的態度、說出什麼樣的話或做出什麼樣的行為,打罵就是不對,倒不是怕學生用手機偷拍然後PO上網(但是現代學生確實有可能這麼做),引來媒體的未審先判及教育部的嚴正關切,而是做老師的總告訴學生,事情有許多處理辦法,就是不可使用暴力,那當老師的怎麼可以用打罵來解決問題?以身做「賊」?

 

  大概我塊頭也不小,生起氣來學生也有點驚懾,所以他就比較收斂了,下課後我去找導師了解該學生的狀況,原來他是一位新轉學生,大概是在原學校表現「不適應」所以被迫轉校吧。

 

  可是這個原因卻使我同情他起來,我相信,是某種原因讓他表現不適應,所以在原校他一定受到很多師長的責罵,轉校後,如果這個原因沒有消失,那他還是會繼續受到很多師長(包括我)的責罵,所以,這個學生會因為一直在被責罵的環境中成長,最後變成我們預期的那樣,成為在社會上適應不良的人,也可能因而做出一些不適當的行為!這時,有的老師會說:「你看,你看,當初我就說他是一個壞學生!」而有的老師卻可會反省說:「身為一個老師,為甚麼當初我沒有輔導好他?」一個老師是否有「教育愛」的本質,就這樣偵測出來了!

 

  後來我極力想彌補跟他的關係,但都徒勞無功!雖然我在課堂上公然褒獎他有潛力(這是事實)、在作業上寫了很多勉勵他的話(也都是真心的),但他在走廊遇見我時總是故意裝做沒看見。他的功課跟以前一樣,停留在原來的中下程度,雖然我知道他可以更好,但他顯然只想維持不要殿後以免被我「藉機找碴」,卻不想進步的情況。我深刻反省,雖然我沒有處罰他,但我對他擺出霸權的態度已經使他排拒我,當然更別說他會再喜歡這堂課了!當然,很多人會說,是學生有錯在先,但「學生」就是還在學習中的孩子,所以如果有些學生有偏差行為、不正確的價值觀(如:課堂搗蛋是我上課的權利),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孩子嘛!如果老師也因而「禮尚往來」那豈不跟學生沒兩樣,需要再學習?

 

  不過,如果反過來以老師的立場來看問題,會覺得一個老師要面對一班三十多個學生,實在無法「人人俱到」!尤其在有趕課與分數壓力的情況下,如果班上出現幾個搗亂上課秩序的同學,致使老師無法完成課程,耽誤全班同學學習,如何還有時間不斷好言相勸,用愛的教育感化他們?在少數與多數之間,老師只好選擇照顧多數,所以教師也是有相當苦衷的!如果罵也不能罵、說也不能說,那不如「放牛吃草」,唸完課本、寫滿黑板,或插科打諢、閒聊扯淡,反正時間一到,職責任就了了,豈不師生盡歡?何必氣到心臟病發作或管到被學生「罩布袋」?但大多數的老師當然都不是這樣,他們都希望學生可以盡可能地多吸收,愛之深責之切,所以才會生氣,猶如父母也都是會管教子女一樣,但父母只須面對一兩個孩子就氣成這樣,一個老師要面對三十多個學生,耗損率其實是更驚人的!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jin&aid=7127915

 回應文章

nuhwe
2015/07/04 16:19
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