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佈雷德福的敏感性訓練理論
2012/11/28 16:53:00瀏覽1178|回應0|推薦4

佈雷德福的敏感性訓練理論(Sensitivity Training)

什麼是敏感性訓練理論?

  利蘭·佈雷福德(Dr.Leland.Bradford)的敏感度訓練理論(Sensitivity Training),也稱為感受性培訓,ST-團體訓練或訓練小組訓練又或實驗室訓練,是美國行為科學家佈雷福德等人首創的一種訓練方法。佈雷福德博士1947年在梅因州的貝瑟爾建立了第一個感受度訓練教室,即研究人們相互關係的實驗室。
 
  所謂敏感性實驗,其實質就是,通過導致增加人際意識的“內心深處的”相互作用而達到行為的改變。 感受性培訓在心理學上又稱之為團體咨詢,這種方法源於美國,經由日本、臺灣傳到中國內地,適合各層次人群。為了使感受性培訓獲得更好的效果,訓練要求學員能夠積極的參與,放下自我的身份,展示真實的自己,用心去體會、感悟每個環節,使自己真正的融入活動之中,這樣才能體驗內心的收穫。在感受性培訓中,鼓勵學員以此時此刻的經驗和感受彼此坦誠的交流和溝通,利用團體的互動,剋服疏離感,使學員展示開放、誠實、自然的特質,表現出新的適應行為。如從扮演角色轉變為更直接的表達自己,團隊的凝聚力無形中得到強化,個性得到提升;從對經驗和不確定性持較保守的態度轉變為更開放的接受外在現實和忍受不確定性;從遇到問題在自身外部尋找答案,轉變為願意從內指導自己;從缺乏信任、封閉、畏懼人際關係轉變為對別人更具開放性和善於表達自己,在人性開發上互助精神得到強化,團隊意識得到增強。根據社會學理論和人際溝通理論,把訓練目的定位在自我探索,提升自信,掌握人際交往技巧,提高人際溝通能力,提升服務意識、強化團隊精神。
 
  經驗表明,一個人的成功,15%靠的是專業知識,85%靠的是人際溝通和處世技巧等綜合因素。敏感度訓練(感受性培訓)的目的就是通過用心理學干預技術喚醒自我意識,尋找人生的目的、意義和價值,使人學會保持健康心理,學會自我調節,從內心深處認識自己,學會怎樣與人相處,建立和諧人際關係。在活動中,通過耳濡目染,在潛移默化、潤物無聲中增強積極觀念和人性修養,真正領會團結、互助、合作的團隊精神。使學員在專業知識IQ、情商EQ、人際關係HQ幾個方面得到提升。
 
敏感性訓練的特點

  敏感性訓練的特點是:

  1、無嚴密組織,無主席,無議題,無議程;

  2、非定型的自由交談,對有關現場的即所謂"此時此地"所發生的事情進行對話活動;

  3、培訓指導人員僅從旁協作,為學習過程提供方便,其使命是觀察、記錄、解釋,有時誘導,扮演一種不引人註目的領導角色 。

  訓練一開始往往呈現一種使受訓人員不知所措的局面。這時,有的人可能不耐煩,有的充滿疑慮,有的思索,有的提議指定一個主席,有的提出各種問題。漸漸的展開了討論,醞釀問題,交換意見,由此逐漸促成彼此間的認識和瞭解。
 
敏感性訓練的做法

  1、方法適用

  所謂感受性訓練法也稱之為感受性培訓,它實質上是一種以體驗學習為基礎,通過體驗來達到自我認識及他人認知的方法,感受性培訓的適用範圍非常廣泛,包括服務業的待客教育,保險業的保險業務人員推銷訓練,不動產公司的高級人員講習,製藥公司等等任何行業;對象可以是管理人員或者一般從業人員以及任何階層人員的教育培訓等等。可以說,凡是企業員工或者家庭、社工,不論職位高低,均可使用這種方法並取得顯著的成效。
 
  2、具體操作

準備階段
1.將研習人員分成小組,每組以10至15名為佳。
2.選擇指導人員。
3.確定訓練時間、地點。

實施階段
1.小組成員間的互相認識與瞭解。
2.以兩人為一個小組進行活動,或以3至5人為一小組進行分組區別交談。
3.研習人員說明自我狀態。
4.指導人員溝通分析。
5.對個別人的個人心理治療和咨詢。

實施要點
1.溝通能力訓練法沒有任何對特定對象、溝通主題的限制,凡是和團體合作,溝通相關人員間的人際關係,領導層的幹部訓練,以及開發業務範圍,拓展業務和銷售訓練都適用該法。
2.參加學習人員總數無特別限制,但因為它屬於小集團的心理治療,人數應控制在10至15名為佳。
3.感受性培訓每次主題執行時間,每個主題控制在一小時左右,其中還應包括指導人員的講解、討論的時間和各個小組的演練時間。

特別提醒
1.在幫助學員學習的同時,輔以理論和體驗性方式,以幫助研習人員掌握自我瞭解的模型、溝通人際關係的基本模型。
2.每一小組人數不應超過五人,以利於領導者的隨時監督觀察,避免各小組間的相互影響。
3.感受性培訓的溝通能力分析訓練的訓練內容較為寬鬆,故不需外聘專家,指導人員只需要某種程度的訓練,即可擔任指導工作。
4.指導人員不應過度介入或干預,否則會將具有實質效應的分組演習,變成一種虛偽的表演,妨礙個人自主性和自律性的確立。
5.在進一步擔任個人心理治療或咨詢顧問時,指導人員除原有訓練內容外,還應再進一步接受心理學的專業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
6.訓練一開始往往呈現一種使受訓人員不知所措的局面。這時,有的人可能不耐煩,有的充滿疑慮,有的思索,有的提議指定一個主席,有的提出各種問題。漸漸展開了討論,醞釀問題,交換意見,由此逐漸促成彼此間的認識和瞭解。
 

如何學習感受性培訓教學技術
 
  1、感受性培訓教學技術簡介

  為了幫助講師更輕鬆簡單地授課,在課件設計中應用了感受性培訓Sensitivity Training的專業教學技術以及精彩的課件思考題設計版面以及動畫設計。

  感受性培訓在心理學上又稱之為團體咨詢,這種方法源於美國,經由日本、臺灣傳到中國,適合各層次人群。與一般側重於知識、技能的培訓不同,感受性培訓要求學員積极參与,放下自我身份,展示真實的自己,用心去體會、感悟每個環節,使自己真正融入活動中,體驗內心的收穫。
 
  2、講師的角色與任務

  感受性講師要扮演的角色與一般的培訓講師有所不同,他/她在培訓中扮演三種角色:

  ■引導者:以思考題和問題的形式,思考題可能是一個範例、游戲或者故事等等,引導學員對主題進行思考,帶動學員進入思考與自我認識的狀態。

  ■溝通者:與學員進行溝通,理解學員的想法與觀念,這個角色的關鍵在於溝通技巧的應用,這樣才能充分引起學員的分享和討論。

  ■總結者:在理解、整理和歸納了學員所分享的想法後,講師要將學員的想法進行總結;總結要做到:簡單、扼要、明瞭、重點、重覆。

  3、課件PPT與課程資料的設計

  感受性講師要扮演的角色相對應,課件的設計也同樣遵循感受性的模式設計。課件中最主要的內容包括:

  思考題:畫面上出現思考題,這時講師可以引導學員進行分享與討論以便進行溝通。

  要點總結:以故事或要點的形式呈現所要總結的結論。

  由於課件PPT裡面有思考題畫面的設置,講師不需要再擔心因為遺忘而導致課程的中斷或尷尬。另外,由於以思考題作為導入,課程的效益和重點非常突出,學員很輕鬆地就可以瞭解到現在所學的知識和技巧是針對哪一個問題,增加了學習的目的性與專註度。
 
  為了增加課程的效益,我們還要在課程中設置:

  ■案例分享

  ■小組討論

  講師教學技術、課件與課程資料的設計,一同組成一個高度互動、效益明顯的學習體系。

  學習方法與效益驗證

感受性訓練學員的學習方法

  感受性培訓的學員主要通過兩種學習方法學習:

  1、交流分享

  通過參與思考題所引發的互動與討論,並經由講師所作的引導,學員對所學的知識和技能產生瞭解和記憶;

  2、實際操作與演練

  通過現場讓學員操作與演練,演練主要對於溝通、外形特質等涉及實操項目的課程,講師現場對學員的掌握情況給予反饋和調整,確保學員能實際做到。

感受性培訓講師對課程效益的檢驗
 
  1、記憶瞭解

  學員在課堂中對講師所傳授的內容能夠記住,並且能瞭解,融會貫通,最有效地促進記憶瞭解的方法如下
•總結技巧如:簡單、扼要、明瞭、重點、重覆。
•印象記憶法:含肢体語言和課件圖片,而檢驗記憶瞭解的最佳工具是考卷,通過考卷講師可以瞭解學員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使用考卷時的註意事項:
•不要整個培訓結束後一次性考試,而是每講授、總結完一個部分後,立即考試;
•考完一部分後,講師應查看考試結果,對於未能掌握的學員,可在下節開始前複習並以提問形式確認其已掌握。

  2、做與應用
•學員在課堂中就必須要能夠學會操作並能夠應用;
•驗證學員學會使用的最好方法是創造學員實際操作的機會。此效益驗證的方法是學員操作演練,講師要有明確的檢驗標準,並有檢驗實操是否正確的檢驗工具與方法,主要是提供給學員的參考工具和資料。
 
  3、習慣養成
•學員在課堂中就能夠養成習慣。
•驗證學員習慣養成的方法,是在課堂上從觀察與反覆提供學員演練的機會,和持續的修正習慣的養成與反饋。必要的話,還可以設計跟蹤記錄表,來記錄學員課後在工作中的習慣養成情況。
 
  以上三點是評價課程是否有效益的要求。

  註意要點:要求學員下課後再去學習、改變和養成習慣是不現實的,因為課後既沒有人去監督學員的課後複習,又沒有人去對他們的實際行為和習慣進行評估,更沒有人去督促他們形成記憶、能力和習慣。

整理至:MBA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hbc&aid=708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