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讓員工自己變優秀的神奇領導者
2012/04/17 23:38:29瀏覽416|回應0|推薦1

《讓員工自己變優秀的神奇領導者》作者:陳朝益 出版:大寫出版 日期:2010/08/30

出處:管理雜誌第443期

文.整理:李思萱

「今天領導人真正的挑戰不是去了解甚麼是領導力,而是如何將自己所了解的以最有效的方式付諸實現」美國資深企業教練 馬歇爾.葛史密斯博士。

在美國有一家傑出的線上賣鞋公司,最近在台灣也蠻紅的Zappos,公司執行長30歲的謝家華所建立的公司企業文化,其重點是「要員工把工作當作自己的事業來做」,但是他怎麼判斷手下哪個員工把工作當作「職業」或是「事業」來做呢?訣竅就在服務過程當中,善用教練式領導,讓員工願意相信他、追隨他,並且願意承擔責任投入工作。

這本精采的書籍,由前英特爾台灣暨中國區總經理陳朝益所寫,2006年時,他在美國創立了顧問公司D SQUARE Transformation Consulting Inc.,致力於發展以「教練」為核心的組織以及人才發展服務。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有非常多的案例分享,從中可以學習到如何跳脫傳統被動式、單向教導方式,而走向一種以「學員為主」的互動學習。

如何讓員工願意主動投入

以學員為主的互動學習,聽起來很容易,但是在實際執行上,人有「知性、感性、理性」三個基本層面,也許你說的他都懂,這是知性,但是在感性上因為過不去,所以失去了理性。而領導者也需要「看對時機才說話」的功夫,當對方需要「感性」支援時,不能用「理性」的方法來處理,然後才能幫助對方,決定改變。

像是賣鞋公司Zappos在新進員工第一階段培訓完畢時,會拿四千美元給覺得不適合公司文化的員工,請他們離開,他要的是「員工的滿意度和對企業的承諾」,也就是「投入度」,而這樣的投入,才能讓員工真正在企業中發揮他們的才能,幫助企業成長。

而教練指導和一般溝通型談話,最大的不同在於「動機」和「企圖心」上,如何幫助學員找到「領悟點」,釋放他們的潛能,啟動熱情,提升高度,擴展可能性,讓員工能夠以正向積極的態度,負責任並開始行動,而這段轉型的路程,教練要給支持以及陪伴。

但是過去領導者會用薪酬獎賞等方式來激勵士氣低落的員工,或者找個外部的「激勵大師」來做培訓、加油,老闆可能在培訓完說,大家辛苦了,休息幾天後再來,之後問題還是在:依舊是好人才流失快、成員沒有成就感。

因此此書提到一個6D肯定式探詢教練法(Appreciative Inquiry),因為傳統商學院教導的管理方式是針對問題對症下藥,要當機立斷、解決問題,而比較新的管理模式,則在於如何「強化好的體驗」。而在這本書中也蒐羅了好幾個正向領導的教練模式,可供參考。

舉例來說,運用6D模型,可以激勵員工回答一些問題:你對組織和時最投入?何時最生氣勃勃、充滿活力?你認為投入的感覺是甚麼?甚麼原因讓你如此投入?你夢想中的活力團隊是如何運作的?若為了讓夢想成真,你會如何投入?

過去我們認為教練要「能說,能快速決定」,教練型領導則要「少講、多聽,慢決定、快行動」,這是領導力的轉型點,因此要做的好教練,一個很重要的能力就是做好的聆聽者,企業領導人要很清楚的轉換角色,並且創造出一個安全、平等與尊重的環境。

「當教練說話的時間,超過百分之二十五時,這就不再是個教練型的交談了」,不過教練的溝通和傾聽,是要有「企圖心和目的」的,要學會這個深度傾聽和交談,恐怕只能多多揣摩和練習。

6D包括:自我認知Discover、夢想Dream、下決心Determine、定義缺口Define、發展計畫Develop、結果Deliver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hbc&aid=6346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