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0/03 21:26:50瀏覽1679|回應0|推薦2 | |
原載朝陽月刊
「祭拜」是東方民族特有的產物,如果能信而不迷,透過祈禱產生正向積極的心 理與向善修為的力量,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台灣喜歡拜拜的人口不少,所以如果略懂這方面的知識,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神明的種類 漢族拜拜以道教為主,是泛神論(甚麼都有靈,甚麼都拜),神明的來源大約可分成下列幾類: 一、自然崇拜 將對浩瀚宇宙的敬畏轉換對神祇的崇拜,並將原本至高無上的神明人格化,變成人類可以親近的神明,如玉皇大帝、五斗星君、紫微大帝……。另外,也將對土地的感恩轉換成對神明的崇拜,如海神、河神、山神、土地神(城隍爺、土地公)……。自然崇拜表現人類對天地的謙卑,同時也表現人類對未知神秘的敬畏。 二、歷代聖賢 正史上真正存在過的聖賢,如媽祖(天上聖母)、關公(關聖帝君)、呂洞賓(孚佑帝君)……,祭祀聖賢有慎終追遠的民族情懷,與見賢思齊的向上之心。人類透過聖賢信仰維持善良風氣習俗,並維繫宗族鄉民的感情。 三、傳奇人物 傳奇或小說中的人物,如三太子哪吒、孫悟空……,以前的人因為知識水平低,不辨真偽,但感於這些人的忠勇,所以也將它們當成聖賢一樣來崇拜,同樣也是傳遞褒忠揚善、懲奸除惡的常民心態。 四、外來神明 如:佛祖、觀音(印度);盤古、女媧(四川少數民族);乃至近來頗盛行的泰國四面佛(即印度教的大梵天王)等。外來神明在發源地的產生也不外乎上述的自然崇拜、歷代聖賢與傳奇人物三種方式。 五、孤魂野鬼 不是神明,但在泛靈崇拜的心理下,也被祭祀,有的名氣還頗大呢,孤魂野鬼的祭拜表現人類悲天憫人、德及孤鬼的德性。可分為下列幾種: 1.人:如大家耳孰能詳廖添丁、林投姐。還有很多地方都可以見到的姑娘廟、萬應公、百姓公等,原則上這些屬於無人祭祀的流屍遺骸被人建廟供奉。 2.動植物:如虎爺、十八王公(忠犬),或各地常見的百年樹神。 3.物:如石頭公,孫悟空也是從石頭蹦出來的呢。 六、泛靈信仰 甚麼物體都有神,包括有形的:灶有灶神、床有床母、房子有地基主……;無形的:福有福神、祿有祿神、壽有壽神;瘟疫有瘟神、衰運有衰神……。泛靈信仰表現漢人萬物皆有生命的生命觀。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