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0/30 13:06:24瀏覽461|回應0|推薦0 | |
很多人一定會疑惑,既然諸法原本空相,為何還會起妄念,緣起生十界?這可先見拙著裡的一些前人的解釋:「真如為何起妄念?」 http://blog.udn.com/frankbud/1514569 緣起後的「世間法」,人與萬物是由四大(地水火風)或六大(地水火風空識)組成,人是用六根感觸六境(塵),產生六意(識),合稱「十八界」;或稱五蘊(色受想行識);或可細分為五位百法(見唯識宗或具舍論)。 用我們現在的科學角度來說,就是人與萬物都是由物質、能量;時間、空間;邏輯與思想,等物理生化法則組成的活動體。 但性空本質的「出世間法」卻是超乎六大、五蘊、五位百法的空性;依現在科學的角度言,就是超乎質能時空、邏輯思考的。 那麼請問,人要如何以「世相邏輯」去思考「非世相邏輯」的東西?所以這個東西,只能心證,不能言說,所有言說皆是「譬喻」,而非究竟解。 所以佛陀的十四無記,並非故意留一手,祂非常明確講,叫人不要去想這個問題,否則跟墜入邊見、有見有什麼不一樣?佛陀的緣起法很多人都搞的霧煞煞了,祂怎還會故意留一手不解開,那世人更迷惘? 所以後來的般若經典都非常明確的說,「法」就是為了「渡」而譬喻的「筏」,過了就應丟棄,改由心悟,而且必須「離世間諸法諸相」才能證悟,故曰「法即非法」「佛實無說法」「佛實無三秒三菩提可得」、「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所以,人不可能言說無為法,同時也不可能言說無為法為何入世間法,猶如您無法對一個先生瞎子「真實完整」的表現春天景色如何美妙;也無法對一個天生的聾子說明小鳥唱歌是如何美妙一樣,所有言說,皆是譬喻,所有譬喻,皆非真意,甚至讓人產生誤導,所以經典才說,法原本不能說,但為眾生故,不得不說。 總之,到了信解的末端,我們就不應該再去找尋文字的答案,而放著「心」不用,這就是佛教!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