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春耕
2016/03/22 22:00:16瀏覽1486|回應0|推薦25

春雨綿綿不絕,今年初不限水了,過了驚蟄(今年為國曆3月5日)農民們不約而同忙碌起來。

由於秧苗送達軟橋田裡的時間已過了周末假日,我想插秧應該會等到周末吧!屆時人多好幫忙。


周末來到田裡,秧苗已經整整齊齊站滿田裡,咦?不是要等到周末才插秧嗎?怎麼事情被做完了。原來三哥認為秧苗早點種進田裡比較好,即使周末有較多人來幫忙也等不及了,跟他兒子利用平日用插秧機把秧苗種好了。


今天三哥的工作是補秧苗,三哥下田逐一巡視,把田裡歪斜、生長狀況不好的秧苗重新種過。一路彎腰像鴨子走路,手要動腳要走,在軟爛泥巴裡本來就不好走,腳還得落在窄窄秧苗間,不能踩到秧苗,看似輕鬆其實不簡單,這可是經驗累積的功夫啊!


補完秧苗後回到廣場,注意到三哥手上閃閃發亮,姆指上套了個銀色金屬指套。

三哥你手上戴什麼?我以為三哥手指受傷骨折。三哥隨手把指套拿下來給我,解釋說:這是以前人工插秧時把秧苗分株的工具,有這指套比較好整片秧苗分開也不會弄髒指甲。哦!原來是這樣,我以前沒看過呢!我覺得這東西蠻有意思的,但是我想到的是,再多幾個指套就能跳泰國傳統舞蹈了。

三哥說我裡面還有幾樣東西你可能沒看過,便進到倉庫裡去。


這是以前插秧時裝秧苗的盆子,每戶農家都會有這個,有看過嗎?三哥拿在手上解說,我搖搖頭說:我以為是舀水的盆子,又有點像以前的臉盆。三哥說這個做工很精細幾乎不會漏水,是用台灣很好的檜木做的,改成機器插秧後用不到就變骨董了。


三哥又拿出幾個籃子和一支秧苗鏟,這籃子是以前裝秧苗用的,把秧苗放在籃子裡,再一次挑兩籃給插秧的人。三哥邊說邊摸著這些古早農具,彷彿時光回轉,這些農具又恢復了生命力。

這些農具可是養活三哥家七兄弟的吃飯傢伙啊!隨著農業的演進已經功成身退,成了古董展示品,甚至可稱為藝術品了。


田邊的鄰居藍先生夫妻也下田了,但是他們不插秧。


種下去的是芋頭苗。


還有筊白筍苗。


他們夫妻倆趁著春天整理田地,種下自行留種的種苗,再細心呵護管理。藍先生說本來是自己種自己吃的,有人要買也賣一些,去年的產出供不應求,問他是否有增產計畫?田就這麼大一塊,種太密長不好,反正自己有得吃多的再賣給老客人。藍先生豁達地說。

藍先生是上班族,假日才到田裡享受種植樂趣,弄得一身泥巴也樂此不疲。


農民在春天種下幼苗,悉心管理栽培,期待好的收成。

非農民的我們是否也著手制定計畫,有計畫的完成目標?

今年,你,春耕了嗎?

( 在地生活桃竹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2001fv&aid=50782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