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2/14 20:24:53瀏覽336|回應0|推薦1 | |
這篇寫的太好了,好到我都不知道如何下註腳,各位看倌請自己看吧! ~~~~~~~~~~~~~~~~~~~~~~~~~~~~~~~~~~~~~~~~~~~~~~~~~~~~~~~~~ 一千億台幣。不必算也知道,這麼大筆錢能做多少好事,幫助多少家庭。幾個月前,這筆錢落入了美林證券主管們的口袋裡,成了他們的「績效獎金」。
過去,美林業績風光,這些人要領多少,只要股東們沒意見,外人也只能流口水。 但問題是,一來,現在全世界都知道,美林垮了,去年慘賠超過九千億台幣,追查金融醜聞的紐約檢察長朱莫憤怒地說:「這算哪門子的績效?」 二來,美林現在併入美國銀行,而美國銀行正在乞求政府的紓困金,換言之,這些人拿走的,其實是納稅人的血汗錢。前幾天,面對著國會議員,美國銀行董事長路易斯支支吾吾的樣子,更讓人生氣。 氣人的,當然不只是揩人民之油的美林。賣連動債害人的亞洲金融業,搞假投資騙人的馬多夫,都讓人看了就有氣。 揭發馬多夫騙局的深喉嚨馬克波羅,上禮拜在國會作證時大罵,自己九年來多次向證管會陳情通報,卻一再被冷處理。證管會這些官員,他說,簡直是一群「金融文盲」。 金融文盲(financialilliterate)這個辭,原本是用來指那些對金融工具一知半解,不懂得替自己選擇正確理財方法的人。 最近出版《金錢的躍升》的哈佛歷史學家佛格森說,英語世界裡有極大部分人口,就是這種對金融無知的「文盲」;在美國,大半的卡奴、車奴、屋奴,都是這種人;劍橋大學的研究發現,超過九百萬英國佬是「金融聽障」──聽不懂,也聽不到各種對他有用的金融資訊。 但馬克波羅所指控的對象,不是一般人,而是肩負管理金融交易活動重任的證管會官員。照理說,這些官員既然要管理金融市場,應該是很清楚市場的運作,能夠替老百姓把關,杜絕不正當的弊端,鼓勵健康的交易,預防投資者受害。 實際上呢?看看這幾年,從一個又一個不了了之的內線交易案、連動債與馬多夫醜聞,到不可收拾的次貸風暴,及風暴後像美林這樣惡行惡狀,有哪件不是在這些官員們的「監督」下,赤裸裸地上演?若非官員們真是金融文盲,就是業者們把官員們當作金融文盲耍弄。 馬克波羅衝口而出的這句話,精準地點出了今天財經官員們所面臨的窘境:金融創新的腳步,遠快過政府進步的速度。的確,今天的金融真的很難懂,更難管。 各種金融工程複雜的程度,往往連金融業自己,都尚未找出正確的監管方法,才會讓霸菱銀行的李森、興業銀行的柯維爾這種年輕人,捅出大樓子。金融官員就算想管,也難以掌握狀況。 造成的結果是,面對一天天複雜的金融世界,有心的官員們充滿著無力與無奈,只想當官的,則長期在三「裝」主義中混水摸魚──平時「裝」懂;公開「裝」管,假監督之名,行縱容之實;出了事,「裝」無辜,全推給市場。 前天晚上在CNBC首播的一部紀錄片中,葛林斯班終於坦承,引爆這一連串危機的次級房貸雖然行之有年,但他自己──這位照理說應該是全世界最懂金融的前聯準會主席──也是到了二○○五年,才明白狀況的嚴重性。 而且,就算明白了又怎樣?葛林斯班說,假如當時我要阻止次級房貸坐大,然後讓信用不好的窮人買不起房子、害得房價被打壓,你說,國會能同意嗎? 是的,包括國會議員在內,要整頓金融產業,避免投資散戶重演受害的歷史,所有肩負監督責任的公務員,都得面對自己近乎金融文盲的事實,重新認識市場,真正擔起監督責任。短期,設法吸引金融業中有正義感的人才加入,全面檢討各種金融商品;長期,培養更多有金融背景法律長才,制定更多保障人民的市場規則。 否則,一般散戶看不懂金融,被各種工具耍得團團轉已經夠慘了,連官員們都甘於當金融文盲,天啊!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