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4/20 17:42:15瀏覽353|回應0|推薦4 | |
“中国股市第一人”杨百万:我会一直炒下去 2008年04月20日07:31 新闻晚报 谢飞君 “最初,我是一个投机商;后来,我转变为一个专业投资者;而今,炒股于我而言,是事业不是职业。”3月12日,在上海闸北区一座环境优美的小区内,找到了杨百万炒股工作室,见到了有“中国股市第一人”之称的杨怀定。 当他在1988年通过国库券买卖得到第一个100万的时候,万元户都还是稀罕物。作为第一批投身证券市场的代表,几经起伏,岿然不到,他的每一步,都刻着中国经济发展的烙印。而今的杨百万,依旧生活在股票的世界里,但用他的话说,“虽然每天花在股票上的时间不少于8个小时,但只是为了兴趣,就像别人养宠物一样。” 第一阶段 “1988年到1993年,是我最兴奋的5年,但同时也是我最痛苦的5年。我第一次看到那么多钱,但没有社会地位,思想上也很彷徨,我每天都担心自己被列入‘投机倒把’的黑名单,担心自己的活干不长久。” ——杨百万评早期生活 第一桶金 数钱数到手抽筋 杨百万的第一桶金掘自国债买卖。 “我是1988年3月28日从工厂辞职的,把自己的铁饭碗扔下之后,在家里躺了两个礼拜,琢磨该干哪一行。”在杨百万回忆中,那两周做的另外一件事情,就是看报纸——他订了市场上所有能买到的报纸,一共73张。在4月初的一天,一条新闻引起了他的主意:1988年4月21日,中国将开放国库券交易。 “我看过子夜,只要有证券交易,就有高低价。虽然我们是社会主义经济,但证券交易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只要存在,就一定会有高有低……”杨百万称,当时他就“傻”想,或许能从差价中赚上一笔。 在首个交易日,杨百万,不,是杨怀定,拿着两万元钱到了交易所,站在交易所的门口,他算了一笔账:国库券1985年的开盘价104元,利息率15%,如果2万元全部买下,一年就有3000元。“当时存在银行的利率是5.4%,全年利息1080元。那多出来的近2000元,早已超出我在工厂的工资。”于是他把所有的钱都买了国库券。 “买是买了,但是心里忐忑不安,害怕跌。下午就迫不及待地跑去交易所看行情,一看,发现涨到112元了,我赶紧卖了,赚了800元。”一年的工资到手了,杨怀定心放宽了些,又开始突发奇想:如果我能把104元的国库券买回来,再以112元的价格卖出去,不就可以赚钱了吗?由于当时全国有7个城市都开放了国库券交易,杨怀定决定要打听一下其它城市的行情。“但是那时候国库券行情属于国家机密,但当天的解放日报报道了上海的开盘价和收盘价,以此类推,各地的党报一定会报当地的行情。”杨怀定立即跑到了上海图书馆,翻看全国各地的党报,终于查到,安徽合肥当日国库券开盘价94元,收盘价98元。 连夜去合肥!一个来回,20000元的本钱一下子变成了22000多元。跑了几次以后,决定借钱,在把所有亲朋好友的钱都借了之后,他手头有了14万元现金,开始背着更多的钱往返于合肥和上海之间。随着钱越来越多,杨怀定每一个往返所赚的钱也越来越多,每次到家,就是和老婆头对着头数钱。“那时候只有10元面值的人民币,那时候没有点钞机,我们哗啦哗啦地数钱,真得数到手抽筋,而且神经高度刺激。当时我吃4颗安眠药,晚上也只能睡两个小时。钱的力量太大了!”而通过这种蚂蚁搬家的方式,一年之间,杨怀定变成了杨百万。 |
|
( 在地生活|亞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