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蜥蜴腦4-5損害經濟的惡性循環──德國的惡性通膨、日本的惡性通縮
2012/08/24 22:35:32瀏覽203|回應0|推薦0

***********************

p.105,通貨膨脹的定義是特定金額的貨幣失去了原有的購買力。

澳洲人造訪前,一個美麗的貝殼擁有相當大的價值,甚至可以當作一大筆結婚聘金。貝殼不再稀奇後,它的價值重挫,巴布新幾內亞高原人經歷了一段嚴重的通膨時期。那些以儲存貝殼的方式積攢財富的人,眼睜睜看著他們的儲蓄被通貨膨脹摧毀。

1920年代的德國威瑪市居民遭遇同樣的困難。凡接受紙幣為工作或貨品報酬的人,很快發現紙幣毫無價值。德國通膨的嚴重程度簡直匪夷所思,1920年寄一封信的郵資不到1馬克,到了1923年已經漲到500億馬克!在這段時期,價格可以每天漲一倍。

p.106,惡性通膨對德國存款戶的衝擊,令人怵目驚心。想像某人工作一輩子,攢了一堆錢,例如存了2千萬馬克。在1920年,這是一筆可觀財富,足夠一個人豐衣足食過一輩子;但短短三年的時間,這筆錢連買一枚郵票都不夠。…..

 

俗話說,每一片烏雲都鑲著銀邊。德國惡性通膨雖然徹底的摧毀了一些人,卻使另一些人更為富有:惡性通膨具有一筆勾消所有債務的實際作用。聖經中有段文字描述一切債務得到豁免的「禧年」〈jubilee…..

惡性通膨是實質的禧年。例如在惡性通膨期間,德國的不動產貸款總金額以美元計算,由100億美元跌至不到1美分,債務人只要將不值錢的馬克塞滿手推車,就能夠清償債務。

因此,通膨的重要效應是傷害存款戶和幫助債務人…..這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端看你偏袒節儉的人或揮霍的人。

 

打消債務有其利弊得失,但是高通膨的第二個效應全是壞事:因為幣值不確定,很多人乾脆停止接受現金,於是,經濟恢復以物易物的模式,以及隨著「同時交換」而來的種種無效率。

所以,一個像1920年代德國的經濟體,可以兜一個圈子又回到原點。

p.106-7,貨幣發明以前,一切交易都是以物易物。接著,商品貨幣出現,黃金取代了以物易物,然後,紙幣再取代黃金。一旦高通膨導致紙幣失去價值,經濟體又會恢復以物易物及其固有的無效率。

 

p.107…..雖然高通膨造成明顯損失,但物價下降也要付出代價。

最近一次造訪日本,我和妻子跟一位朋友聊到日本房租。這位朋友說。它每年和房東開會商議下半年房租的下降幅度。近年來,日本地價重挫,導致房東被迫減租。…..

通貨緊縮的明顯問題是它獎勵節儉──節儉到可以傷害經濟的地步。

例如,我的朋友珍從來不肯買電腦,因為她知道明年再買會便宜很多。在通縮時期,各種價格一起滑落,可能形成一個惡性循環:物價下跌鼓勵人們延後購買、繼而降低需求,需求降低又造成價格進一步滑落。

通縮的效應和惡性通膨剛好相反,後者鼓勵人一拿到前立刻花掉。

 

通貨緊縮的第二個問題是人們真的很痛恨減薪。

p.108,一個引人注目的例子涉及1980年代初期的荷美爾食品公司Hormel Foods的勞資協商。…..我們在哈佛商學院的協商課程中,以這個案例為教材,拍成一部傑出的紀錄片《美國夢》American Dream

***********************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ishfishfish1967&aid=676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