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04/25 22:35:54瀏覽1327|回應0|推薦1 | |
數學系的大多數學生,數學成績應該領先大多數的同輩, 三條魚的成績又明顯的超越其他同學, 可是,先前強調自己是個「不資優的資優生」, 又說自己是個「撘錯車的保送生」, 這是不是很矛盾呢?或許是,或許不是, 事實上,我在高中參加數學競試的成績確實很不理想, 我非常清楚感受到:那些問題和我處在兩個不同的世界。 可是,這就代表我不適合數學的領域嗎? 有一陣子我也非常困惑, 這可能就是我無法專心在那個領域的重要原因, 一種解釋方法是三條魚的數學雖然優秀,卻不是那麼的頂尖, 就像棒球的世界中,有些人可以成為台灣的職業選手, 有些人可以進到美國的大聯盟,有些人可以成為全世界注目的焦點。 不過,問題沒有那麼簡單, 我花了許多生命,才終於了解怎麼一回事。 應該這麼說吧,想在數學的研究領域取得一席之地, 其實有兩種不同的途徑: 提出重要的問題,或解決重要的問題。 通常認為數學優秀的人,都屬於第二種人, 要在高中數學競試脫穎而出,甚至在國際奧林匹亞數學競試獲得優勝, 在解決問題的方面,都必須具有超乎尋常的卓越能力, 這種人的具體特徵就是“敏銳”, 在其他人仍然陷在迷霧中,他會進到你無法想像的角度去解決問題, 包括他自己在內,沒有人可以真正解釋他怎麼想到的, 在玄學的領域,那種狀況和所謂的“通靈”非常接近。 可是,三條魚卻是第一種人, 可別以為“提問題”是件容易的事, 只有對整個系統有清楚的掌握,才能夠提出有意義的重要問題。 事實上,在理論科學的領域中,已經公認這兩種人應該擁有相同的地位, 只是第二種人更會展現那種曇花一現的萬丈光芒, 數學史最有名的例子,發生在西元一八三二年, 不到二十歲的法國人加羅瓦〈Galois〉在一場決鬥中被殺死, 可是他解決了一個懸宕數百年的超級數學問題, 我們在國中數學都學過一元二次方程式的公式解, 那個超級問題是「所有一元N次方程式, 不論N是多少,是不是都有公式解?」 加羅瓦“證明”這件事根本辦不到, 並且,他的證明方法成為後來所有數學的代數理論的基礎。 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例子, 不過,數學領域的明星都必須擁有類似的天份。 三條魚的生命經驗是要告訴大家: 提早確定你在所屬領域裡面的位置, 以免搞了半天,才發現誤會的裡面還有另一個誤會。 言歸正傳,台大數學系一年級,除了學業的突出表現, 感情方面,小我一歲的女朋友,為了準備聯考, 搬到中山女高旁邊出租的學生宿舍,多了更多碰面的時間。 錢財方面,不但免繳學雜費、還拿了大把的獎學金, 同班同學王靜雯,大概覺得教不來自己的妹妹, 找我去當家教老師,很巧的是他妹妹也是中山女高的。 社團活動方面,國中時期不知道為什麼忽然對圍棋有興趣, 好像是在五股的書店看到圍棋的書,一時好奇就買回家自學, 後來一直是間間歇歇的玩, 恰巧高三的女朋友每週六下午要留校, 我就利用那個時間去圍棋社學棋。 就這樣過了一年,暑假開始的第一件事就是女朋友參加大學聯考。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