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岩無盡 願無盡
2016/07/18 22:40:53瀏覽268|回應0|推薦0

這期繫心遊來到中國大陸的東南,與臺灣對望的福建廈門。這雖然僅是一個小島,但代表了中國對外開放的窗戶,早在17世紀康熙年間即在此設立閩海關,處理西方各國前來經商的事務。雖然乾隆年間曾關閉,但等到鴉片戰爭之後又為五口通商之一,因此接觸到外國事務非常地早。即使到現在,廈門仍是新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經濟特區之一,區內充滿了許多嶄新的建築,人口密集,充滿了機會,但這裡其實也有充滿歷史情懷之處,本篇帶大家看廈門島南端的「南普陀寺」。

這是一座有千年歷史的佛寺,在廈門五老峰下。始建於唐代末期,稱為「泗洲寺」,到北宋改建則稱為「無盡岩」,後歷經多次興廢,到清初施琅重建時主奉觀世音菩薩,因與浙江普陀山類似且位於其南,遂更名為「南普陀寺」。

現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閣、放生池、萬壽塔,後山則是五老峰。

整個區域在1980年代經過重建整修,重由出家眾管理,並結合志工,維護得相當不錯,不需門票。雖然參訪的人潮眾多,但不見垃圾掃興,也沒有麥克風喧擾。若要點香則一人限點一根僅可在天王殿前上香,內部為維護空氣品質,因此並不點香燒紙,然而只要內心虔誠,當可收到同樣功效。

可惜的是目前各大殿並不開放,因此僅能流連於外,以心交流。後山五老峰則不妨一遊,除了可供遊客練練腳力,並能尋思古人以岩洞為寺,與鳥蟲為侶的修行之心。其中建有數塔紀念僧人,最值得介紹當屬太虛法師。

太虛法師清光緒年間出生,從小就喜歡親近佛教,少年出家後因為記憶力好,嫻熟各項戒經內容,很受前輩器重,因此得以學講經論。然而他在清末民初革命風潮的影響下,也思考佛教自身如何因應。當時他已經體悟到,社會正在進步,佛教自身若再不改革,將會為社會所摒棄,因此主張僧伽教育,盼能提升出家人素質。他曾經受邀到南普陀寺講經,並在閩南佛學院講學。

他提倡「人間佛教」的觀念,希望出家人勤修戒定慧之後能進入人群中,跟隨時代腳步,幫大家解決煩惱,在這樣的行為中去體會佛教的真實涵意,「仰止為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及佛成,是名真現實」。

他的學生包括印順法師,東初法師、慈航法師等人,後來都到台灣來,推廣他的觀念,慈濟、法鼓山,都傳承這樣的精神並發揚光大。臺灣的佛光山與圓光佛學院等處的經營,也是秉持這樣的觀念,讓出家眾接受完善的佛學教育,提升佛教僧眾素質,同時也讓佛教走入人間。

太虛大師雖為那個動盪時代的代表,但光有一人無法為時代帶來改變,在當時這裡還有位轉逢法師,他是把南普陀寺從子孫廟(寺院資源僅給自己徒眾)轉化為十方叢林(對各地出家人開放資源)對的重要人物。

在這千年古寺逛,有種複雜的情緒,看到遊客這麼多又這麼遵守規定,整個寺院維持很好應該很高興。但佛教的傳承在佛法,沒有出家人來講經,徒留一個後來重修的殼子,感覺只是一般的風景區,有點可惜。

就在離去的時候,赫然看到一個招牌寫著閩南佛學院,發現裡面有出家眾在清修學習,此時才放心。顯然這處還是有僧眾傳承的,希望他們早日學成,出來弘揚太虛法師的人間佛教。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hcmoon2&aid=66717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