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3/23 18:38:31瀏覽382|回應0|推薦0 | |
春之小品(上) 杜鵑 「春神來了怎知道,梅花黃鶯報告」,這是江南情景。對我來說,改成「杜鵑木棉報告」,就再恰當不過了。 在臺北居住了五十幾年,活動範圍都在南區。每當臺大校園杜鵑開放,就有一種複雜的情緒湧上心頭。花開花落,年復一年,杜鵑花依舊,我卻兩鬢斑白了。 臺大人常說:「走過木棉道,來到杜鵑城」。臺大的杜鵑三月中旬盛開,紅、白、紫花紛陳,形成一叢叢花海。除了校方舉辦「杜鵑花節」,附近民眾也會前往賞花。我不是臺大人,但每到花季,必定到臺大報到,這已成為習慣。 杜鵑花的大本營是中國西南,全世界約八五○種,西南地區就有六百多種,在雲南山區,有些地方杜鵑花海甚至綿延十幾公里呢! 唐人尚牡丹,但白居易獨愛杜鵑,他說:「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藥皆嫫母」。嫫母是古時的醜女,偏愛得未免太過分了。 紅棉 宋室南遷,畫家開始畫南方事物,興起南宗繪畫。但所謂的「南」,主要是指江南,閩粵等事物入畫,恐怕是嶺南派興起以後的事吧。 小時候我們村子住著兩位畫家,一男一女,他們都是廣東人、都畫花鳥、都在大學美術科系兼課。那時社會貧困,很少人花錢學畫,他們總是免費指導我們。那位女畫家喜歡畫石斛蘭、加德利亞蘭和紅棉,那時我沒見過紅棉,她說,廣東很多。 不知從哪年起,羅斯福路上種起木棉,也忘了從哪年起,每到清明前後就會吐露繁花。裸露的枝幹和厚實、豔紅的花朵,不就是女畫家筆下的紅棉嗎? 木棉屬木棉科,原產印度,經由中南半島傳入中國。從居家的新店到台北市區,一定經過羅斯福路,每當路上的木棉開花,就不由得驚覺到:一年又過去了! 櫻花 我曾兩度前往東京賞櫻,一次四月中旬於上野,看到的以紅櫻為主;一次清明前後於御苑,看到的以白櫻為主。
櫻花長得很慢,某年到青島開會,適逢櫻花節,那些日本竊佔青島時種植的櫻花,已有八、九十歲,才不過碗口粗細。要看粗可兩三人合圍的古櫻,恐怕只能到日本了。
日本人歌頌櫻花,始自平安時代,距今已有千年歷史。日本人常說:「花則櫻花,人則武士。」櫻花短暫豔麗,武士以戰死為極致,日本有位武士的絕命詞寫道:「提持吹毛,截斷虛空;大火聚裡,一道清風。」櫻花美學於此展現無遺。 春天的野花 誰說亞熱帶的台灣沒有春神的腳步?如果您到野外踏青,就能體會到春的氣息了。 冬末春初,通泉草藍紫色的小花就綻放了,花朵雖小,但花期集中,數量又多,遠望宛如點點繁星。有一年春,我到新店附近一處山谷遠足,梯田的田埂上幾乎全是通泉草,濃得像是為田埂鑲上一道藍紫色的花邊。 到了清明前後,各種野花相繼開放。葉子嫩黃、挑著一穗黃花的鼠麴草,又嬌又柔,這是製作鼠麴糕的材料。兔兒菜、黃鵪菜的黃花,爭著從草叢裡冒出來,生怕被埋沒了似的。開紫花的酢漿草,佈滿山野,顯示出數大為美。昭和草的紅色頭狀花序,總是含羞帶怯地下垂。四時開花的咸豐草,似乎春季開得特別旺盛。春,是有生命力的季節啊! 白粉蝶 過了春節,不論氣溫高低,只要天晴,野外的菜園裡就會出現若干白粉蝶,三三兩兩,在料峭春風中逗來逗去。我曾模仿西藏的六音節詩體,寫過一首詩詠白粉蝶: 單薄孱弱翅膀, 逗弄東皇臉龐。 許是蝴蝶效應, 迎來明媚春光。 天氣漸暖,白粉蝶的數量更多,只用一個「逗」字,已不足以形容千百白粉蝶翩飛的熱鬧景象,如果借用北宋詞人宋祁「玉樓春」的「鬧」字,或許可以得其韻味。 宋祁以「綠楊煙外曉雲輕,紅杏枝頭春意鬧」稱頌春光明媚。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宋祁因這一名句,被當時人稱為「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 白粉蝶的幼蟲是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蟲,但不論農人噴灑什麼農藥,這種看來弱不禁風的粉蝶,都不會在菜園裡消失。
(摘自作者所著《自然札記》,未完待續) ***** 歡迎大家閱讀完後回到繫心活第三期瀏覽其他文章 *****
|
|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