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快意人生的編與寫
2015/11/26 19:58:15瀏覽436|回應0|推薦0

快意人生的編與寫

文化人張之傑除了自己寫作之外,本身也參與過許多重要叢書的編輯,擔任主編/負責人,例如環華百科全書大眾科學少年科學,多次獲得金鼎獎,其文筆與品味都在一般人之上。

然而對照他的學經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物系畢業,國防醫學院生物形態研究所畢業,曾任國防醫學院講師、環華出版公司總編輯、臺灣科學教育館副研究員、淡江大學化學系副教授、廣播節目主持人、錦繡出版公司顧問兼總編輯、科學月刊(簡稱科月)總編輯等工作。

為何原本應該是穩定的教師工作,卻有那麼特別的轉折?我想其中應該有很多故事與不同的見解,於是便有此次訪問。

問:您是師大出身,當時多數不是出國就是當老師,為什麼您會選擇不一樣的路,從事科普工作?

我們那一屆動物組、植物組各一班,加起來50幾人,約1/3出國,其他大多擔任中學老師,少數幾位在大學任教。我曾擔任國防醫學院生物形態系(現生物及解剖科)講師,因為厭惡系主任的官僚作風,民國63年辭去教職,原計劃回實習的國中任教,或到臺視當編劇,後來因緣際會到科月當副總編輯,接著進入出版界,成為出版人。在科月期間,算是從事科普;其後雖然曾兩度主持科月編務,還在科教館任職過,不過大多數時間都在出版界,什麼書都編,什麼都寫,不能說是從事科普。

至於我為什麼沒出國?為什麼辭去教職,這和我的個性有關。多少年來我一直跟著感覺走,不大考慮利害得失。快意人生使我失去很多,也得到很多——譬如娶了個好妻子,兩者相權,大致可以扯平。


問:您學生物,但寫作涉獵極廣,包含科學史、文學、藝術,請問您是如何充實自己不同方面的知識?又如何將其整合出自己的看法?

我的常識的確較一般人豐富些,仔細想想,大概有幾項原因。其一,我小時候家境貧寒,沒錢和同儕玩在一起,只能讀書自娛,從小養成廣泛閱讀的習慣。其二,大四那年因故自我放逐學業只求及格,當時教科書和筆記放在系圖書館,平時帶回家的盡是人文方面的書。在這之前,只是「讀」書,這一年卻是一面讀一面「思」,我的文史哲和宗教、藝術方面的素養,主要是這一年奠定的。其三,後來從事編輯工作,什麼稿件都看,特別是民國70年代初,在人力、物力皆不足的情況下,以四年時間編成臺灣第一部綜合百科全書環華百科全書,閱盡全書絕大多數的條目,常識自然更加豐富。

至於如何整合出自己的看法,這和治學有關。治學其實是一種整合工作,下乘的為資料整合,上乘的為思想和學科間的整合。舉例來說,我從民國80年初開始業餘探索學問,起初著力民間宗教和民間文學,這和過去讀了一些「俗文學」專著,後來主編環華百科全書又親自撰寫宗教條目,因而接觸到「善書」有關。我發現臺灣日據時期出版的善書,品質優於同時期的大陸善書,這和割讓後舊式文人失去舞臺,只能寄情於宗教活動有關。我又發現,臺灣日據時期的善書,含有大量勸善故事,其體式和話本小說基本一致,我將這類勸善故事命名為「善書小說」,並有臺灣善書小說選行世。此工作受到民間文學界肯定。

再舉一個例子。我從民國85年起致力科學史,思索研究方向時,偶然發現李約瑟的中國之科學與文明‧機械討論水磨時說:元朝人王禎農書的水磨插圖,是現存最早的水磨圖繪;但我因編輯畫冊及閱讀美術史方面的書,早已看過五代佚名畫家的〈閘口盤車圖〉(繪一官營磨坊),這個例子加上其他事例告訴我,科學史家徵引史料時往往忽視繪畫,於是開展出科學史與美術史會通的道路。這方面的研究獲得兩岸科學史界肯定,並因而獲選中國(大陸)科學史學會理事。

問:我讀您的科幻小說會覺得有點淡淡的哀傷。為何如此?您是怎麼看待科普寫作與科幻小說之間的差異?

我是臺灣科幻先驅之一,但作品不到30篇,小說又是我的弱項,就小說論小說,我在兩岸科幻界其實沒什麼地位。不過我的輩份較高,說話有點份量,民國100年登高一呼,創立了「中華科幻學會」,所以在兩岸科幻界也有一席之地。

你說我的科幻小說「有點淡淡的哀傷」,有些的確如此。我所寫得較深刻的小說,不是寫來抒懷,就是諷諭社會,前者有點哀傷,後者有點憤懣。我兩歲半就失去母親,不過在父親和兄姐的呵護下,過得還算快樂。直到大三下學期學長姐畢業典禮那天,才認清人性的幽微複雜、善惡並陳。大四曾寫過一篇小說〈黃花,淡淡的哀愁〉刊人間副刊;黃花,指師大校門口的阿勃勒,驪歌響起時開花。

關於科普寫作與科幻小說之間的差異,幾十年來我的看法從沒變過:科幻屬於文學,科幻作家不必懂得科學。科幻的情節是虛構的,所依據的「科學」也是虛構的或非現實的。科幻可以增加讀者對科學的親和力,啟發讀者的想像力,但不能傳播正確的科學知識。科普(包括科學小說)則不然,科普作者具備科學素養,因而具有傳播科學知識的功能。

問:我最近參與一個科普童書的編輯,覺得寫作在分工細密的機器當中,內容變得並不重要,插圖才是重點。我有點疑惑,請問以您編書的經驗來看,應該怎麼樣來編寫科普童書呢?而給青少年看的科普書籍,哪方面是較重要的編纂要素?

你的觀察完全正確。如今童書都採企劃編輯,也就是由編輯部或企劃部設計好了,再找作者撰文、畫者畫圖,作者和畫者不過是企劃者的工具。你說自己參與某一科普童書的編輯,大概也是如此。

早期的兒童讀物以文字為主,圖片為輔,作者才是主角。自從報刊彩色化以後,圖片佔的份量加重,甚至喧賓奪主,成為頁面的主角。美編處理兒童讀物版面時,通常先將圖片排好,再填上文字,如文字過多,文編就根據版面將多出的字數刪減。文字不足的情形極少,如果有,美編只要稍微放大圖片,就能補滿。文章有其完整性,如果文編不夠稱職,往往處理得令人啼笑皆非。

企劃先行的做法已不可能逆轉。由企劃者主導的產品(童書),其實企劃者才是真正的作者!企劃者的品味,關係到產品的品味。不過陽春白雪往往不如下里巴人叫座。如何在雅俗之間拿捏得宜,要靠自己的市場嗅覺,編書者不能閉門造車。

問:您覺得兩岸的科普前景如何?

張:我對兩岸的科普界都有點了解,仔細想想,臺灣至少還有兩項優勢:其一,拜過度教育和就業困難之賜,許多本土和「海歸」的碩、博士參與科普書翻譯,使得臺灣所翻譯的科普書,平均水準優於大陸;其二,科月、以及科技部的科學發展和遠流的科學人都有一批不錯的科普作家,他們大多是專業科學家,因興趣業餘從事科普,其作品較大陸一般科普作家有深度。

臺灣的成人科普書幾乎都是翻譯的,自撰者乏人問津,大陸的情形也差不多。科普童書則不然,自撰者的銷路絕不遜於翻譯者。大陸廣土眾民,養得起專業科普童書作家。

以寫作科學童話、榮膺全大陸版稅收入第一名的楊紅櫻來說,2010年版稅收入高達2500萬人民幣(台幣1.25億)!楊紅櫻不是個孤例,每年版稅收入超過千萬人民幣的科普童書作家還有好幾位。臺灣小國寡民,不容易有什麼作為,進軍大陸成為中文作家不能不走的路。

問:您對年輕人有什麼樣的期望?

幾十年來我東闖西蕩,生活雖不虞匱乏,甚至在一般同儕之上,但算不上是人生「勝利組」。我三、四十歲時,有好幾位年輕人和我走得很近,甚至算是我的追隨著,他們父母嚇得要死,生怕被我帶壞了。

其實當年常對跟著我的年輕人說:要走出臺灣,看看大世界,學點真本領。不過我常告誡他們,出國的目的不是為了有一天能夠回來當官僚、當買辦,而是要為國家民族做點事。

如果我還年輕,一定獻身民族復興大業,即使因此粉身碎骨,也會含笑九泉。「身處海島,我們應該放大自己的格局,為了大愛而活。」這是我常對學生說的一句話。

我年輕時大陸處於水深火熱,臺灣當時只會自我催眠。如今我們正處於民族復興的轉折點上,中國可能成為真正的兩國集團(G2),但也可能被打回起跑點上。

如果我還年輕,一定獻身民族復興大業,即使因此粉身碎骨,也會含笑九泉。「身處海島,我們應該放大自己的格局,為了大愛而活。」這是我常對學生說的一句話。


張之傑最近出版的新書

1.詩說歷史》。臺灣商務。民103

2.白話科學:原來科學可以這樣談》。開學文化。民104

3.科學史話》與《科學史話II》。臺灣商務。分別於民100與民101出版。

4.科幻行》(電子書)。聯合報UDN閱讀網。民103

5.《臺海采風圖考》(校註)。中華科技史學會。民100

( 興趣嗜好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hcmoon2&aid=36897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