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4/04 09:32:41瀏覽762|回應0|推薦0 | |
石中情--石作珉教授回憶節錄(一) 石作珉教授是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系退休教授,偶然的機會我收到他的一本回憶錄為贈禮,覺得他一生很值得介紹,因此便經過他同意,摘錄他書中內容分期刊登。今天第一次從他幼年時講起,然而在正式進入之前先聽聽他從自己專業方面來作介紹。 石作珉從學術角度,研究岩石力學、大地力學、材料力學,以探討礦坑的支撐安全。由於廠商會有成本考量,希望用最少的成本來求得採礦期的基本安全,因此建築架構無法達到一般房子的標準。他得從自己專長的岩石力學角度,提供支撐架構的建議。 不過現在國內煤礦與金礦都不開採了,目前僅剩石礦,東部地區還有石灰石、大理石與石灰石的開採。 回顧礦坑研究,他印象很深的是有次才進到礦坑就發生爆炸,非常驚險。礦坑的安全問題不是只有力學,還要注意瓦斯濃度、是否通風,如果瓦斯濃度達到13%就有可能發生爆炸,或者造成坑內人員缺氧中毒,因此需要各類專業一起合作才能做好基本的安全措施。 目前石作珉已經退休,不需再經歷那些提心吊膽的礦坑生活。對於我的來訪,他很高興地跟我們分享過去的種種,今天就從他幼年開始。 出生於山東鄆城 石作珉出生於民國21年的山東鄆城縣五堂村,原本家屬小康,爺爺擔任村長多年,村裡村外的事務都由他出面處理,大家相安無事。然而時局漸亂,原本平靜的小村偶有逃難者路過,石家會加以收容;然而當內亂頻起,逐漸有大批逃荒者以及不知何方神聖的各路軍隊前來搶劫、掠奪、搜括及綁架。石作珉印象中就有兩次爺爺被綁架,要求家中必須交付五十石糧食才能放人,這樣鬧了幾回,原本的小康之家迅速沒落,年輕人與小孩也要想辦法逃難到他鄉。 石作珉的父親原本是家鄉學校老師,但目睹日本對山東的迫害,因此後來就帶著家鄉附近的年輕人離家從軍。而他母親則在剛生完他就為躲避壞人跑進高粱田裡,奔波驚恐勞累而逝。嬰兒時期的石作珉就由姊姊抱著在村中尋找家中也在哺乳嬰兒的婦人,乞點剩餘的母乳以供他吸食,若真不足就回家熬點稀麵糊充飢。因此他的幼年父母都不在身邊,是靠著家族與村人的照顧慢慢長大,但眼見家鄉越來越亂,年輕人開始規劃離開家鄉前往父親工作所在地,河南洛陽。 大江南北的逃難生活 民國30年春天,石作珉的大哥變賣部分田地,隨同家鄉數位長輩,帶著大嫂、二弟以及石作珉,推著獨輪雞公車,攜帶乾糧衣物與細軟開始逃難,家鄉僅餘爺爺奶奶留守家舍。 一路上大家餐風露宿,雖然現在兩地有大路直接連接,但石作珉當年印象都是走小路,每天步行約莫走20公里。有段路他們沿著黃河邊走,他看到沿岸為了加高堤防,便從旁邊的田地挖土過去,結果田越來越低,平時也許會有其他淹水的問題,但在那時節剛好成為壕溝,遇到日本飛機來轟炸的時候大家就趕快躲進去。沿路這些都是手無寸鐵的一般民眾,但日本飛機並不會留情,照樣掃射。他曾見過有婦女懷中抱著嬰兒去躲避,結果母親被打死,嬰兒還抱著母親在吸奶,那情況很令人感傷痛心,但大家都在逃難誰也顧不了誰。 一路走著,夜晚有的時候住壕溝、有的時候住寺廟、工寮,當年魯西、豫西一帶又碰上蝗災鬧饑荒,沿路看到的景象都很慘,有回經過一個兩片木板架起的小橋梁,當他們推著獨輪雞公車過去之後就有人站在岸邊要收取過路費,雖然覺得不合理,但轉念一想,逃難的時候各種不幸都可能發生,能保住性命已經是謝天謝地了。 石作珉印象很深的是一天在河南一個小村,同行的長輩坐在壕溝邊啃咬剛剛所買的燒餅時,碎屑落到地上,此時有個骨瘦如柴的小孩跑過來想撿碎屑吃,但同行的長輩也不願捨棄,兩人同搶時該長輩順手一撥,誰知那男孩體力不支,順勢就跌入壕溝裡。該長輩雖然立即進入壕溝將他扶起,誰知對方已經沒了氣息。這消息立刻傳遍全村,許多人圍過來要求他們把所有的食物與金錢都留下,但覺得還不夠。最後他們只好由大哥和另外一位伯伯兩人先快步去洛陽找到父親拿了錢再趕回村莊贖人,這樣來回耽擱了一個星期左右。 不知未來何在 好不容易到了洛陽,但是由於石父有公務在身,不方便與家人同住,因此就安排青年入軍旅,其他則暫住城外百姓家。在短暫的安頓當中,石父買了些鍋餺(音博,一種北方大餅)及豆餅給大家充飢。這說起來很簡單,但小石作珉因為太久沒吃到純白麵的食物,因此一見到就大吃特吃,不知節制,後來喝了水才發現肚子脹得很不舒服,痛苦地在地上翻滾,反而比餓肚子更加痛苦。有此經驗之後再有機會去領救濟品就很有分寸,不會再自顧自地猛吃了。 中日戰爭持續下去,洛陽也開始吃緊,石父把幾個較年長的人另作安排,最後就留他在身邊一起住在一所小學之內。學校有個防空洞,沿著長形隧道在兩側各挖十多個躲避室,學校平時安排好,聽到警報聲就以班級為單位躲進去,石父也跟孩子叮嚀警報聲響時要躲進去。 有回警報聲響,大家都跑進去,石作珉也跟隨進去,卻被學生發現他並非該校學生而報告老師。老師應該是了解情況的,因此幫他解圍。而此時石父在洞口維持秩序尚未進入防空洞,忽然一個炸彈掉落下來,他的小腿被飛來的彈片及重大量流血,這情景讓石作珉印象深刻。 戰局越來越不利,日軍看來也可能會攻打到洛陽,石父因為工作關係不方便帶個孩子在身邊,因此把他與二哥交給一位朱姓友人帶到西安,當時火車上擠滿逃往後方的人,站著、坐著都無法移動,甚至連火車廂頂也擠滿了人。一路上不時聽到由北方打來的砲彈聲,大家都很惶恐。火車行至潼關附近一個隧道時,白天怕被日軍發現不敢行車,須待到夜間才慢慢通過隧道。幼小的石作珉雖然在車內,但也心繫車頂上的人,不知道火車在隧道行進時,那些人會不會被隧道內的障礙物衝撞而亡?或者被火車頭噴放的煤煙嗆死? 抵達西安之後,受託的朱先生把石父的信拿給另一為許先生看過之後,兩人商議又請朱先生繼續帶他們西行到寶雞,然後又換搭棉花貨車的便車前往重慶。雖然搭上免費的貨車很高興,但是上路後路況很驚險,一路翻山越嶺、東拐西彎,總算進入四川。車子先在成都加油保養之後,繼續前往重慶,此時朱先生把兩個小孩轉交給另一位馬先生,然後再由馬先生把這兩人交給瓷器口私立立人小學的李仁慧校務主任,結束了他們艱苦的長途跋涉,開始學校的生活,此時石作珉讀一年級,石二哥讀三年級。 短暫安穩的讀書生活 這所立人小學相當於臺灣的育幼院,由政府主辦,專收革命先烈及抗戰功勳陣亡將士的子女,以及淪陷區接來的幼童,另有少數重慶當地的本地生。在校期間食衣住行育樂全部由校方提供,但非常節儉克難。平時學生穿自己編製的草鞋,有外賓來校參觀或特殊集會時才穿布鞋。 由於本地學生的父母常會拿東西送給老師,致使老師在班級管理上常會有所偏袒,令石作珉深感不平,無處申訴委屈。然而從換個角度來看,現在有機會讀書還是要珍惜,尤其他已經十多歲才開始念國小一年級,因此特別用功,半年後學期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等到暑假時他經過升學測試便跳升三年級。 在學校除了知識與品德之外,還很重視愛國教育,每個小孩子都是因為家鄉被日本人佔了,父母被日本人殺了,因此輾轉逃到此地,由政府供給所需並提供求學機會。大家都希望能打倒日本,收復國土。然而等到民國32, 33年間,日本飛機也常飛臨重慶市,投下大批炸彈,因此重慶市民也要開始躲警報,擔心傷亡及財產的損失。立人小學為處市郊,雖然不是日軍轟炸重點,但警報聲一響,老師帶領全校學生進入防空洞避難仍是不斷上演。 盼著盼著,民國34年八月,美國人的兩顆原子彈迫使日本投降了! 那噩夢結束了嗎? 抗戰勝利卻沒有家可回 民國35年立人小學宣布解散結束,學生陸續由親人接走,石二哥考入了中正中學,全校僅剩六名沒有親人的孤兒,其中一位就是石作珉。當時石作珉被老師交給一位山東同鄉孫先生,然後被要帶往峨嵋山附近的樂山縣,離開前石家二兄弟短暫相聚,石二哥把身上的十元法幣給了弟弟,鼓勵他有機會就用功念書。 後來到了樂山孫先生擔任一山頂氣象臺的臺長,石作珉則在一所小學繼續念五年級,沒想到半年後,孫伯伯有天告訴他重慶方面希望他回去,但他因公無法離開,因此就將石作珉託給一位換防部隊的團長,跟隨部隊去重慶,臨行前還給了他些錢。然而部隊已經先開拔出發,因此石作珉由工友帶著從下午開始趕路,入夜後仍藉著月光照路繼續走,好不容易抵達營區,衛兵問明來意之後帶他們去見團長,團長看完孫先生的信後,留石作珉入營帳過夜,那名工友則要連夜又趕回樂山。臨行前,石作珉把孫伯伯給他的錢,抽出一點給工友,感謝他對自己的護送。這是他第一次拿錢給別人,有種特別的感覺。 到了重慶之後,他被安排至一處住宅等待乘船去南京。曾有船出航沒多久就沉沒,他們這艘還算順利,但是由於復員還鄉的人太多,輪船上仍是擁擠不堪,大家常會為了搶奪一席歇腳之地而爭吵,因此雖然船行經過三峽美景,但能靜心欣賞的人並不多,石作珉則暗暗感謝這天險除了美麗之外,也阻擋了日本軍艦的進攻。 進入遺族學校大家庭 沿路輪船曾在宜昌、武漢、九江、安慶等地靠岸加料,石作珉在武漢首次常到一種不知名稱的香甜柔軟水果,讓他在亂世當中有著難忘的甜蜜回憶,後來才知道那是「香蕉」。 抵達南京之後石家兄弟先住進南京招待所過團體生活,雖然看似規律不用煩惱,但當時正值夏天,住房滿是臭蟲,讓人很難忍受。還好不久石二哥考進中正中學,石作珉也考取雞鵝巷小學讀六年級,民國36年小學畢業後就讀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初中部一年級。 在遺族學校就讀期間,學生全部住校由校方提供食衣與文具,學校生活採半軍事管理,睡的是單人鐵床,蓋的是美軍毯,吃的是一日三餐,早餐還有牛奶補充營養,作息規律、生活安定、設備完善,整齊清潔,此時也沒有臭蟲危害,又是一段平穩美好的童年生活。 主席校董是蔣夫人宋美齡,他常常輕車簡從來校關心孩童,孩子們也親切地稱呼她為蔣媽媽。她還會跟外賓介紹這些都是她的孩子,外賓才了解她雖然沒有親生的小孩,但藉由對這些遺族的照顧,擴大了母愛的範圍。 小結 幼年離家四處逃難的石作珉,在大環境逼迫下有其辛苦無奈的一面,但他也對各種防空洞設計、機械設計有深刻的觀察。 石作珉後來才了解自己父親在軍事委員會工作,擔任一間招待所的所長,負責接待地下工作人員。他因公無法照顧自己孩子,甚至還預感自己會喪命,因此事先寫好幾封信將幼子託孤給其他人。幼時石作珉只能接受大家的安排與照顧,但慢慢長大,他也希望能夠回饋給社會。什麼時候可以呢? |
|
( 興趣嗜好|收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