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繫心活第24期--淺釋《水的格言》前十首(上)
2017/12/07 11:55:58瀏覽266|回應1|推薦0

淺釋《水的格言》前十首(上)

作者:張之傑先生(作家;科技史研究者)

藏族格言詩,又名哲理詩,內容以說理為主,亦即以深入淺出的手法,精練準確的文字,闡明修身、齊家、為人、處世,乃至治國平天下的道理。既像民歌般語句整齊、音韻鏗鏘,又像諺語般總結經驗、言之有物。在廣大藏族地區,幾部著名的格言詩人們大多都能朗朗上口。

藏傳佛教主要分為四大宗派:寧瑪派、薩迦派、噶舉派、格魯派。薩迦派四世祖薩班.貢嘎堅贊(1182-1251)是位淹貫三藏、深研五明的學者,他也是格言詩的創始者。他所著的《薩迦格言》分為九章,共457首,漢譯有王堯譯本(青海民族出版社,1981)。

《薩迦格言》問世後,學者們競相效尤,甚至成為測試學問的指標。其中以索南扎巴的《格丹格言》、孔唐.丹白准美(1762-1823《水樹格言》以及米龐嘉措的《國王修身論》最具代表性。

《水樹格言》分為《水的格言》、《樹的格言》上下兩部,前者139首,後者106首。漢譯有耿予方合刊本(西藏人民出版社,1984年)。限於篇幅,謹淺釋《水的格言》前十首如下。

佛法真諦無比深奧,充滿慈悲如意之寶,

人的一生千重波浪,在佛海中任其遠漂。

水,是世間最可貴的東西了。

老子說:「上善若水」,這話對極了。我們常說,養份包括蛋白質、醣類、脂質、維生素和礦物質,但有一項更重要的養份卻被忽略了,那就是水!其實,水何止只能作為養份,要是沒有水,大地將如月球般死寂。有了水,才會有豐富的氣象變化,地球才會靈活生動。水一直默默的貢獻,所以老子又誇獎它「善利萬物而不爭」。老子接著說,如果我們能效法水,只知利人,從不自我爭取,那就可以活得自由、自在了。

儒家重視實際,孔子看到河川奔流不息,就感嘆歲月流逝——「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佛教徒常用海洋比喻佛法的廣大、深邃。君不見,一部漢文大藏經就有一萬多卷!說到深奧,般若、唯識,其中妙理又有幾個人明白!然而,我佛慈悲,八萬四千法門,條條皆通彼岸,我們一定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

如同無垢流水小溪,把那身心躁熱平息,

新著格言如同甘露,可使智者睿智康寧。

古人分析詩,發現詩的作法不外三種,那就是賦、比、興,也就是敘事、比喻、有感而發。比和興經常連用,先打個比方,再說說它的弦外之音。這首小詩就是個例子。

環境沒污染時,池塘的水因著生藻類,經常發綠、發藍。小溪就不同了,溪水流動,藻類不易大量繁殖,清澈見底不說,還渲染著水紋的舞動。兒時放學回家,都會經過一條汩汩流動的小溪,夏日炎炎,雙腳一躍入溪中,立即涼沁心脾。自從使用農藥和化肥,小溪相繼慘死,要找一條「無垢小溪」,恐怕只能到深山大澤去尋覓了。

作者孔唐.丹白准美說:「新著格言如同甘露,可使智者睿智康寧」,說明他對自己詩作的自負。

氣味芳香清淨之水,供施洗腳淨身皆美,

寶貴格言也是如此,用在哪裡都會增輝。

西藏平均海拔五千公尺以上,即使是地勢最低的拉薩縱谷,也將近四千公尺。高山雪水融化,匯成溪澗,甚至形成大河,流經拉薩縱谷的雅魯藏布江就是其中之一。西藏也有許多湖泊,如羊卓雍湖、納木湖等,但相較於廣闊的土地,水源還是相對稀少。

高原上降雨不多,房屋都建成平頂,屋頂上有導水設計,雨水導入池內,以備不時之需。高原上水井特深,有些地區根本不能打井。在濱臨河流、湖泊較遠的地區,用水一直是個問題。

高原上罡風凜冽,氣候嚴寒,加上很多地方缺水,藏人很少洗澡。少數有溫泉的地方得天獨厚,可以長年洗澡。拉薩縱谷一帶,夏天有個沐浴節,男女老幼一起到河中沐浴,用浮石把身上的污垢搓下來。到了高寒的藏北高原,幾乎不不知洗澡為何物了。

作者說:「氣味芳香清淨之水,供施洗腳淨身皆美。」藏人重視布施,難怪好水先用來「供施」。至於洗腳、淨身,大概只有盛典時才會這麼做吧!

僧俗取捨之道弄通,現在將來都會成功,

如同一位善察船師,茫茫大海航行無恐。

取和捨,往往令人左右為難。面對賄賂,是收還是不收?收嘛,非但有傷廉潔,還可能陷身囹圄;不收嘛,又抵擋不了誘惑。朋友借錢,是借還是不借?借嘛,不知何時歸還;不借嘛,又說不過去。類似的兩難,我們時時都在面對。

您或許會說:取捨嘛,只要恰到好處就行了。道理沒錯,可是標準在哪兒?孔子說他活到七十歲,才修養到「隨心所欲」,不論怎麼做都不失規矩,我們凡夫俗子,要拿捏得當談何容易啊!

在「取」的方面,法律是最低標準,收受賄賂是犯法的,當然不能收了。有些事談不上犯法,但有虧道德,最好不要做。在「捨」的方面,要捨對時候和對象,古人說「救急不救窮」,就是捨的標準之一。

取捨之道蘊含著說不完的人生經驗和智慧,作者說:「僧俗取捨之道弄通」,做什麼事都能無往不利。當年西藏的男子三分之一出家,所以作者也把出家人包括進處。「貪嗔癡」是佛家的三毒,看來僧人要想弄通取捨之道也不是那麼容易。

小小河水不敢通行,滔滔海水怎敢游泳,

如果不知聖賢之道,佛法要旨怎能精通?

藏傳佛教常被稱做喇嘛教,喇嘛的意思是和尚,以「和尚」作為教名,說得通嗎?藏人所說的「聖賢」,幾乎都是高僧。藏傳佛教高僧中地位最高的有三位,那就是蓮花生、米拉日巴和宗喀巴。

蓮花生是印度那蘭陀寺的高僧,玄奘也曾到那蘭陀寺留學,算起來是他的學弟。七世紀初,蓮花生越過喜馬拉雅山,到西藏弘法。當時藏人信奉一種以巫術為主的原始宗教——本教,蓮花生深知,要使藏人改宗佛教不那麼容易,於是就把當時印度盛行的密教和本教揉合在一起,創立了一種全新的教派,從此藏傳佛教在藏族地區奠下基礎。

蓮花生弘法成功,又回到父母之邦,他一來一回,為藏人留下說不完的故事。傳說蓮花生法力高強,一路收伏了數不清的妖魔鬼怪。由熟諳漢語的藏族朋友娓娓道來,簡直比《西遊記》還要離奇呢!(下期待續)

( 興趣嗜好收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hcmoon2&aid=109337520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1/06 12:14
Inter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