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曠世情緣 ──明代奇女子
2014/10/08 21:05:11瀏覽422|回應0|推薦4

曠世情緣
──明代奇女子

朱嘉雯

從今天起,我想要說一些關於古代奇女子的故事。這開場第一篇出自《喻世明言》,事情發生在明代弘治年間。那時南京有個姓黃的商人,以販售線香為業,在江北一帶經商。因為他做生意很公道,大家都喚他做「黃老實」。

黃老實的妻子在年前得病過世了,僅留下二個女兒,大女兒名叫道聰,小女兒名為善聰。道聰年長,已嫁給青溪橋張二哥為妻;小女兒善聰,今年才十二歲。那黃老 實的妻子病故之後,他還是得繼續往江北賣香做生意,可是如果留下小女兒孤身在家,怎麼放心得下?若是不去做買賣,放棄這條走熟的道路,將來拿什麼養家度 日?左思右想,真是十分為難!

有一天,他突然計上心來:「我何不將女兒打扮成男孩子,把她帶出去,一邊學習做生意,慢慢等她長大了,再做打算。如今只有一件麻煩事,我那些江北的老主 顧,都曉得我沒有兒子,今番帶著個男孩子在身邊,倘或被他們盤問起來,洩露了破綻,卻不是個笑話?!有了,我就說這孩子是張家的外甥,帶他出來學做買賣, 這樣定不會使人生疑。」

黃老實計策已定,便與女兒說通了。趕緊又買了道袍淨襪,教女兒穿著,頭上裹個包巾,妝扮起來,儼然是個好清俊的少男!

他二人一路到了江北,黃老實見到熟人便介紹:「這是我家外甥,叫做張勝。老漢沒有兒子,就帶他出來走走,認了咱們這些主顧人家,將來好接管我的生意。」眾 人聽說,都不疑惑。於是黃老實訂下個單身客房,每日出去發貨、討帳,留下善聰看房。善聰非常乖巧,總是守在房裡,足不出戶。外人都驚訝道:「這張小官人比 黃老漢更加老實呢!」因此,沒有人不喜歡他。

可惜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沒想到黃老實在江北得了重病!藥石罔效,不久竟撒手人寰!善聰哭得死去活來,無奈只得先買個棺材將父親暫時停靈在城外的古廟裡,從此以後,她成了徹底的孤兒,無父無母,亦沒有可走動的親戚。真是叫天不應,叫地不靈!

此時,住在隔壁的少年卻適時地伸出了援手,這人主動過來拜訪,並自我介紹:「小生姓李,名英,字秀卿,從小跟隨父親出外經紀。如今父親年老,受不得風霜辛 苦,因此把本錢與小生,在此行商。」善聰隨即和他對答:「我叫張勝,跟隨外祖父在此,不幸他老人家身故,留下我孤寡無依。足下若是不嫌棄,我和你結為異姓 兄弟,咱們合夥做生意,彼此也有依靠。」李英眉開眼笑,爽朗地回答道:「如此最好!」

從此,十八歲的李英自居為兄長,帶著比自己小四歲的張勝,一同做生意。兩人的資本都交付李英處理。而所有貨物與帳目,則由張勝看管,兩人毫釐不欺,甚相友愛。

不僅如此,這李英和張勝還將行李並在一個房間裡。李英出外販貨時,張勝則留守在房裡。他們日則同食,夜則同眠。只是張勝每夜堅持和衣而睡,既不脫衫褲,連 鞋襪亦不褪去,李英甚以為怪。那張勝只得扯謊:「我自幼得了寒疾,只要一解內衣,病會就發作!」李英又問:「妳的耳垂上,怎麼會有環眼?」張勝趕緊解釋 道:「我幼年間爹娘給我算命,聽說將有關煞難養,因為此為我穿破兩耳。」這李英也是個老實的君子,聽張勝如此說,便被他瞞過,從不懷疑。而張勝自從與李英 同住之後,每每也十分小心在意,即使連上廁所亦必等到黑夜裡,才私自去方便,絕不令人瞧見。因此兩人同居雖久,善聰並不曾露出一些些馬腳。

光陰似箭,張勝與李英同居,一住便是九年!由於他們兩齊心協力,勤苦營運,生意蒸蒸日上,手頭便愈來愈寬裕了。那善聰經常私底下想著:「父親的靈柩暴露他 鄉,親姊姊數年不見,自己女扮男裝,也不能就這樣一輩子下去。」有一天,他趁著空檔與李英哥哥商量,只說要搬外公靈柩回家安葬。李英聽了以後,隨即贊同: 「此乃孝順之事。不過,靈柩不比他件,你一人如何擔待?做哥陪你走一趟,心中也才放心得下。等你安葬了外公,我們再一同回江北來,你說好不好?」

張勝感激地說道:「多謝哥哥厚意!」於是兄弟倆擇定吉日,雇了船隻,喚幾個僧人做個起靈功德,便抬了黃老實的靈柩下船。一路上,風順則行,風逆則止,不一 日便到了南京。然後在朝陽門外將靈柩寄頓,俟吉下葬。這時善聰非常思念姊姊,於是告訴李英:「我家在青溪橋下,我想獨自回家探望一下。」那李英答應明天來 接張勝。

善聰便一個人來到姊姊和姊夫家裡,那時姊夫不在家,道聰一見有陌生男人直闖進來,嚇了一跳,罵將起來:「你甚麼花子?!一些體面不存,直闖入人家的內室, 是何道理?等我丈夫回來了,必定要好好修理你!還不快走!」張勝不慌不忙,笑嘻嘻地作個揖,口中叫喚:「姐姐,我是妳自家嫡親的兄弟,如何不認得了?」道 聰姊姊聽了,更加急得罵道:「油嘴光棍!我從來沒有什麼兄弟!我爹爹並沒有兒子,指生下我姊妹兩個。我妹子小名善聰,九年前和爹爹往江北販香,一去不回, 至今音訊不通,生死存亡都不知。你是哪來的光棍?竟敢冒認別人做姊姊!」

張勝於是告訴道聰:「我就是善聰妹子。」說完了,忍不住放聲大哭。姊姊這時也疑惑起來:「妳既是善聰妹子,為何如此妝扮?」張勝回答道:「父親臨行時,將 我改扮男裝,對外謊稱是外甥張勝,帶出來學做生意。不期兩年上父親一病而亡,我恨自己孤貧,不能扶柩回鄉。有個同鄉人李秀卿,是個志誠君子,我在萬不得已 的情況下,只得與他八拜為交,合夥營生。因此淹留江北,不覺又是九年,最近手頭寬裕。這才有點盤纏可以回來拜見姊姊。」

道聰姊姊恍然大悟:「原來如此。這麼多年了,妳是不是和那位李公子結婚了?」善聰急得反駁:「姊姊不要亂說!奴家至今還是童身,從來不敢行苟且之事。」道 聰不信,將妹子引入密室檢驗,發現她真的還是童身,那妹子又說道:「我不騙妳,我自從出外以來,從未曾解衣露體,時時戰戰兢兢,今日見了姊姊,方才放心 了。」於是姊妹兩人又抱頭痛哭。

接著,道聰打開箱籠,取出自家的裙襖來安排妹子沐浴更衣。那一晚,道聰打發丈夫在外廂安歇。好讓她們姊妹倆兒互訴衷腸。他們整整敘了一夜的話,眼睛都不曾 合縫。天剛亮,只聽得門外有人問道:「裡面有人麼?」黃善聰認得是李秀卿的聲音,便對姊姊說:「請姊夫出去迎他,我雖和他同住了九年,如今卻不好意思再相 見了。」道聰不解:「妳既與他結義,他又且是個好人,就見見他吧。」可是善聰實在怕羞,死也不肯出去。道聰只得先教丈夫出去迎接。

姊夫張二哥走到門口見了李秀卿,敘禮已畢,分賓而坐。秀卿開言道:「小生是李英,特到此訪張勝兄弟,不知閣下是他何人?」張二哥笑道:「我是他的至親。今 日恐怕他不肯見你,請你改天再來吧。」李秀卿大惑,怎麼才一個晚上不見,張勝就翻臉不認人了?「您這是說那裡話!我與他是異姓兄弟,這八九年來最相愛契, 他昨天還約我今日到此。我特特地趕來,哪裡有不會之理?」張二哥也十分為難:「這其中是有個緣故,請容我以後奉告。」

秀卿性急,根本不聽張二哥的話,彷彿再遲一刻,他就要發作了!嚇得張二哥往屋子裡頭跑,教他老婆苦勸妹妹與李秀卿相見。可是善聰就是不肯出房。他夫妻二人實在沒辦法了,只好躲過一旁,教人李秀卿自己進去和善聰當面談。

秀卿長驅直入,深怕再也見不到張勝兄弟,卻沒想到一眼瞥見了穿著女裝的張勝!這時他反而倒退了七八步,久久說不出一句話來。善聰只得開口說道:「哥哥不要 緊張,你先坐下,聽我說。我從十二歲起便改著男裝隨父出門……」兩人於是對面坐下,李英聽善聰將始末根由,細細述了一遍。「一向承哥哥帶挈提攜,感謝不 盡。原先因有兄弟之好,今後只有男女之嫌,就此不能再相聚了。」

秀卿聽說,呆了半晌。自忖道:「九年來和他同行同臥,竟不曉得他是女子,我好生懵懂!」便又說道:「妹子,聽我一言。我與妳相契許久,往事不必再說。如今 妳既未嫁,我也未娶,何不推八拜之情,合二姓之好?讓我們永遠團圓,豈不美哉!」善聰羞得滿面通紅,便起身說道:「你如果這樣做,所有的人都會認為我和你 早有苟且之事。所以一回到家便和你結婚,這樣反而是害了我!請你立刻離開,我再也不願見到你了!」

秀卿被善聰發了一頓脾氣,回到家中,反而更加如癡如醉,無論如何割捨不下,於是央求媒婆去張家求親。張二哥夫婦欣然同意。無奈善聰執意不肯,直說:「我和 他這九年來真的是清清白白的,如果結了婚,豈不惹人嘲笑?」媒婆鼓動三寸不爛之舌與道聰姊姊日夜交替著勸她,她就是不允。那邊李秀卿因見不到善聰,天天焦 燥難耐,纏著媒婆來往穿梭,疲憊不堪!這裡黃善聰就是不肯鬆半分口氣。

媒婆東奔西走一段時日之後,黃善聰女扮男妝又異常貞節的千古奇事,已經一傳十,十傳百,霎時間,滿京城通知道了。人人誇美,個個稱奇。縉紳之中,往往談及此事,都道:「難得,難得!」

  有個守備太監李公公也聽說了此事,起初不信,差人緝訪,果然不謬。乃喚李秀卿來盤問,秀卿直言:「九年契愛,我不能割捨。」李公公非常同情秀卿,決定 設下一個局來幫助秀卿。他先將李秀卿留在衙門裡,再喚媒婆來吩咐道:「聽說黃家女貞節可敬,我有個姪兒,想與她說親,妳去說合,事成自有重賞。」那媒婆與 黃家都不敢不依,於是這門親事就講定了。

李公公出了一筆錢,替秀卿下聘,又替他們小倆口租了新房,祕密地先送秀卿在那裡住下。李公公親自到黃家迎親,在花燭鼓樂之中,將黃善聰娶進了門。夫妻交拜之後,李英掀起黃善聰的蓋頭來,兩人相見,頓時一場好笑。

善聰笑自己中了李公公的圈套,秀卿則是見到佳人便開懷不已!這場婚禮,就在兩人大笑之中完成了。那天來了好多客人,五府、六部,以及各縣府尹、令官,一來 是看在李公公的面上,二來都道是一樁奇緣,人人都想參與這場玉成其美的曠世婚禮,因此場面盛大,冠蓋雲集!李秀卿自此成為京城中的名人,他們夫妻恩愛,婚 後連生兩個兒子,長大後都以讀書顯達。

黃善聰十四歲那年失去了唯一可以依靠的親人,隻身流落在異鄉。她不僅未曾淪落喪志,反而更為堅強勇敢地處理父親的後事,並與李英合作經商,充分地展現聰穎 的管理頭腦,和膽識具佳的鮮明作風。這樣的女子,在古代男尊女卑的社會裡,誠屬十分罕見。她拒絕李英的求婚,也是為傳統觀念所束縛,幸而命中得遇貴人,提 攜了他們夫婦,才使這段奇緣走上了圓滿的終點。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guedu&aid=18010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