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安得猛士兮! ─《水滸傳》裡的打虎將
2014/08/03 15:57:49瀏覽513|回應0|推薦6

朱嘉雯

殘唐五代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打虎英雄─十三太保李存孝。據說他在少年時代,曾經為了營救父親,因而奮勇與老虎搏鬥,此番神武事蹟,至今還流傳在陝西秦嶺一 帶,著名的寶雞縣剪紙藝術,千百年來塑造了李存孝的英勇果敢形象,成為當地最受歡迎的窗花,據稱還有驅邪鎮宅的作用。

人們對於英雄勇於搏虎的形象,如此津津樂道!及至施耐庵的筆下,小說家便以特犯不犯的藝術技巧,寫了兩個精彩的打虎故事。不僅刻劃細膩,而且人物形象畢肖 生動。六百年來,無數讀者在紙上經歷著傳奇冒險,隨著孔武有力的猛士,在不同的情況下,奔上虎山、闖入虎穴,體驗古典說部暴力美學淋漓盡致的巔峰呈現。其 中之一便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景陽崗武松打虎。

那時武松連吃了十八碗好酒,提起哨棒,不顧店家百般阻攔,趁著酒興,硬闖山崗。及至來到山神廟前,看到官府榜文方知端的有虎!這時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只因轉身再回酒店,武松擔心被酒保恥笑,因此不顧一切,勇往直前。

那時正值十月天,日短夜長,武松走了一陣,酒力發作,焦熱起來,腳步愈發踉踉蹌蹌,忽見一塊光撻撻的大青石,便把那哨棒倚在一旁,躺下來待要睡覺,頓時間感到一陣狂風驟起。就在那一陣風吹過的地方,撲地一聲響,跳出一隻吊睛白額大老虎來!

  武松大叫一聲「呵呀」!從青石上翻將下來,將那條哨棒拿在手裡,閃到青石旁邊。這老虎顯然又饑又渴,兩隻爪在地下略按一按,猛然往上一撲,從半空裡攛將下來。武松一驚!酒都做冷汗出了。說時遲,那時快,武松一閃,閃到大老虎的背後。

老虎從背後看人最難,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將起來。武松又是一閃,閃到一旁。老虎見掀他不著,吼一聲,就像空中的霹靂轟雷,震得那山崗也撼動!牠又把鐵棒似的虎尾倒豎起來一掃,武松又閃到一旁。

武松見老虎轉身回來,雙手輪起哨棒,盡平生氣力,從半空劈下。只聽得一聲響,簌簌地將那樹連枝帶葉劈打下來。定睛一看,一棒劈不著大老虎。原來他太慌張了,卻將哨棒打在枯樹上,把那條哨棒已折成兩截,他如今只拿得一半在手裡。

這時老虎持續咆哮!發作起來,翻身又是一撲,武松趕緊一跳,退了十步之遠,老虎將兩隻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只得半截哨棒丟掉,徒手就勢把大蟲頂花皮揪住,按將下來。老虎急得要掙扎,卻被武松使盡氣力納定,半點兒不肯放鬆。

接著武松抬腳往老虎面門上、眼睛裡,只顧亂踢。老虎咆哮起來!身底下扒起了兩堆黃泥,做了一個土坑。武松把老虎的頭直按下黃泥坑裡去。然後緊緊揪住頂花 皮,伸出右手來,提起鐵錘般大小拳頭,盡平生之力,只顧打。打得五七十拳,老虎的眼裡、口裡、鼻子裡、耳朵裡都迸出鮮血來,漸漸地動彈不得。武松於是放了 手,到松樹邊尋那打折的棒子,他只怕大蟲不死,又使棒子打了一回。事後武松尋思道:「我就地拖得這大蟲下崗子去。」卻哪裡拖得動!原來他已使盡了氣力,手 腳都酥軟了,只得單獨轉過亂樹林邊,一步步捱下山崗。

走不到半里路,枯草叢中又鑽出兩隻大蟲來。武松道:「呵呀!我今番死也!性命罷了!」只見那兩隻大蟲,在黑影裏竟然直立起來……。

施耐庵文章的精采處,往往在於意外之筆和懸疑緊張的鋪陳。他寫武松仗著酒氣使盡全力卻將棍棒打在枯樹上,而沒有打著大蟲,在讀者看來,危亡已在旦夕,卻沒想到他仍然堅強地奮力一搏,終於戰勝了猛獸。他再也提不起任何勇氣與力氣的時候,卻又出現了兩隻老虎!

施耐庵筆力堅實,故事結尾處餘波再振!簡直是不放過讀者。因為他很懂得層層翻新,製造新奇意外的敘事,來抓住人們的焦點。這是作家成功之處。

在武松徒手打死大蟲之餘,作者又寫了一段李逵的殺虎復仇記。這故事是發生在黑旋風回家探望親娘的時節。那時李逵直奔到家中,推開門,進入裡面,只聽得娘在 床上問道:「是誰來?」李逵看見娘的雙眼都盲了,坐在床上念佛。李逵便說:「娘,鐵牛回來了。」為娘的說道:「我兒,你去了多時,這幾年你在哪裡安身?我 時常思念你,眼淚流乾,因此瞎了雙目。你一向如何啊?」

李逵尋思道:「我若說在梁山泊落草,娘一定不肯隨我前去。」於是假意騙道:「鐵牛如今做了官,特來帶娘。」娘道:「這樣卻好!只是我們怎麼去啊?」李逵深怕哥哥報官,於是背著他的母親連夜只往亂山深處僻靜小路而走。

不久之後,天色愈晚,他們娘兒兩個,趁著星明月朗,一步步捱上嶺來。娘在背上說道:「我兒,那裡討口水來我吃。」李逵道:「老娘,且待過嶺去,借了人家安歇了,做些飯吃。」娘道:「我口渴得不得了。」於是李逵便去尋水。

他將把母親放下,將一把樸刀插在母親側邊,吩咐道:「耐心坐一坐,我去尋水來。」李逵聽得溪澗裡水響,聞聲尋將去,盤過了兩三處山腳,到得那澗邊看見一溪好水。

  李逵來到溪邊,捧起水來,自己吃了幾口,尋思道:「怎生能夠得這水去與娘吃?」於是立起身來東張西望,遠遠地山頂上有個廟庵,李逵便攀藤攬葛,上到庵 前,推開門看時,卻是個泗州大聖祠堂。面前有個石香爐。李逵用手去掇,原來是連同座子一起鑿成的。李逵拔了一回,那裡拔得動?一時性起,連那石座一同帶 走,至前面石階上把那香爐磕下來,再拿到溪邊。

李逵歲是粗中有細,他將這香爐浸了水,拔起亂草,洗得乾淨,然後才挽了半香爐水,雙手擎來,尋舊路回來。

可是當李逵回到松樹邊,卻不見了親娘,只見樸刀仍插在那裡。李逵呼喚親娘,一概杳無蹤跡,他心裡著實慌張,便丟了香爐,定住眼四下一看,又走到三十餘步之 外,只見草地上一團血跡。李逵見了,心裡愈發疑惑,循著那血跡,竟然尋到一處大洞口,只見兩個小虎兒在那裡舐一條人腿。

李逵心頭火起,赤黃鬍鬚豎立起來!將手中樸刀挺起來,搠那兩個小虎。這小大蟲也張牙舞爪鑽向前來,被李逵手起,先搠死了一個,另一個望洞裡便鑽了入去。李 逵趕到洞裡,也將牠搠死,然後鑽入那大蟲洞內,伏在裡面向外面張望時,只見那母大蟲往窩裡回來。李逵道:「正是你這業畜吃了我娘!」於是放下樸刀,胯邊掣 出腰刀。把刀朝母大蟲尾底下盡平生氣力捨命一戳,李逵使得力重,和那刀靶,也直送入肚裡去了。那母大蟲吼了一聲,帶著刀,跳過澗邊去了。

李逵卻拿了樸刀,趕將出來,直搶下山岩。這時樹邊捲起一陣狂風,吹得敗葉樹木如雨一般打將下來。自古道:「雲生從龍,風生從虎。」那一陣風起處,星月光輝 之下,吼聲震耳,忽地跳出一隻吊睛白額大老虎來。那老虎望李逵猛然一撲,那李逵不慌不忙,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蟲頷下。那大蟲一則負傷疼痛,二則已傷著牠的 氣管。於是退不到五七步,只聽得巨響如倒半壁山,登時間死在了岩下。

  古典小說家經常就一個題材翻寫出好幾個迥異的故事來。施耐庵兩度寫打虎,吳承恩下筆三寫白骨精,曹雪芹揮灑了三次完全不同意境的葬花美感……,他們沒有一回故事是相同的,每一次書寫都在前番的基礎上,另立高峰!這也是古典說部最引人入勝的地方。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guedu&aid=1571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