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5/05 20:54:59瀏覽2003|回應1|推薦8 | |
謝道蘊,東晋陳郡陽夏人(今河南太康人),是東晋安西大將軍謝奕的女兒,是指揮淝水之戰打敗苻堅的著名宰相謝安的侄女,大約376年前後在世。 (一)、咏絮之才 謝道蘊十四歲時,有天家族聚會,碰巧大雪紛飛,很快戛然而止。謝安一時雅興大發,問在座的謝氏晚輩們:『飄飄大雪何所似?』謝道蘊的堂哥謝明搶著說:『撒鹽空中差可擬。』謝道蘊則頓了一下,方說:『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誇她錦心綉口,比喻精妙,文思敏慧。後世也就以『咏絮才』來稱贊有文才的女子。《紅樓夢》有一首詩:『可嘆停機德,堪憐咏絮才。玉帶林中挂,金簪雪裏埋』。『咏絮才』是以謝道蘊比擬林黛玉頗有文采,同時也暗示了同樣出身名門望族的林黛玉命運多舛,紅顔薄命,結局凄凉。
(二)、遇人不淑 身爲叔叔的謝安,十分惜才,對謝道蘊的婚事更是關心,想幫謝道蘊覓個佳婿。最後,他選中了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王凝之雖然忠厚老實,但論學識,在王謝子弟中屬于最不成器,難與謝的才情匹配,但謝安認爲門第相當、人品端正、條件堪合。婚後,謝道蘊有一次向叔叔謝安抱怨,說自己的丈夫實在很平庸,沒什麽才華。謝安就勸慰她說:『王凝之是王羲之的兒子,門當戶對,人品也不壞,你對他還有什麽不滿足呢?』謝道蘊回答:『我們謝家,從老到少,個個都是杰出人才,俊雅不凡。可我沒想到,與之相比,王凝之竟有天壤之別。』(《世說新語》將這句『天壤之嘆』傳世) (三)、孫恩之亂 俗話說,寧做太平犬,不作亂世人。話說由于謝安出面推薦,王凝之擔任掌管一方軍政大權的『會稽內史』,恰好遇到『孫恩之亂』。公元399年,海盜起家的匪首孫恩率衆攻打會稽,迷信『五鬥米道』的王凝之,剛愎自用,每天閉門焚香默禱,只是請求天兵天將,却不號令人民設防,結果,賊兵長驅直入,據《晋書"烈女傳》記載,謝道韞的四子一女在『孫恩之亂』中全部被賊兵殺害。倒是她,一介女流,奮起反抗,終被賊兵俘虜。《資治通鑒》這樣記載:『凝之妻謝道蘊,……聞寇至,舉措自若,命婢肩輿,抽刀出門,手殺數人,乃被執。』 謝道蘊抱著小外孫被押解到孫恩的面前,孫恩看到這個剛剛三歲的小孩,以爲是王氏子孫,即命左右斬草除根、斷了香火。謝道蘊厲聲說:『事在王門,何關他族?此小兒是外孫劉濤,如必欲加誅,寧先殺我!』孫恩早聽說謝道蘊的才名,見她義正辭嚴,不畏眼前淫威,不免大爲心折,于是改容相待,不但饒了她的小外孫,還命手下善加保護,送她安返故居。從此謝道蘊寡居會稽,終生未改嫁。真實而殘忍地上演著『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四)、誰的悲劇 我們無由確切得知,做海盜起家的匪首孫恩率衆攻打會稽,書呆子氣十足而又迷信道教的王凝之居然不加設防,相信道祖必能庇佑一郡生靈,只是閉門焚香默禱,第二天對諸將佐說:“我已請得道祖允諾,派遣天兵天將相助,城池可保無虞,賊兵一定會自取滅亡。”結果會稽城破,王凝之和他的四子一女慘遭滅門之時,謝道蘊當時在忙些什麽。 但是,我們知道,王羲之的七子一女,一個個都成了東晋社會的名流,其他兒子,也許名實大致相符,但謝安看重的次子王凝之,關鍵時刻,不問蒼生問鬼神。結果,會稽生靈塗炭,自己家破人亡,只留下寡妻抱一孫兒出走,從此流落民間。應該說,“知夫莫若婦”,謝道蘊早就知道他男人幷非大將之才,但是當時特別重視門第,加上又有權大功高的叔父謝安推薦,王凝之終于有幸爲官一方,終于直接鑄成這一幕人間悲劇和家庭慘劇。 (五)、林下之風 當時會稽文風鼎盛,莘莘學子時常前來向謝道韞請教。此時她已逾知命之年,曾在堂上設一素色簾幃,端坐其中,款款而談,雖然未曾設帳授徒,但實質上從事著傳道、授業、解惑的工作,受益的學子不計其數,都以師道尊稱她。 『孫恩之亂』既平,新到太守劉柳素拜訪謝道韞。事後劉柳素常對人說:“內史夫人風致高遠,詞理無滯,誠摯感人,一席談論,受惠無窮。” 能够與謝道韞相提幷論的在當時只有同郡的張彤雲,張彤雲是張玄的妹妹,論家世自然不及謝家,論才情却差堪比擬,張彤雲嫁到顧家。朱、張、顧、陸是東晋江南的四大世家,張玄也常常自誇自己的妹妹比得上謝道韞。有一個叫濟尼的人,常常出入王、顧兩家,有人問濟尼, 謝道韞與張彤雲誰更好一些,濟尼說道:“王夫人神清散朗,故有林下之風;顧家婦清心玉映,自有閨房之秀。”二人各有所長,大家都認爲還算公允。 (六)、空穀幽蘭 謝道蘊是我國古代繼漢末蔡文姬之後,又一位才華卓越的女詩人。她氣質與、文才兼具,是少見的智慧型美女,在當時那個崇尚清談、醉生夢死的年代,堪稱“人中之鳳”。其代表作有《登山》(又題《泰山吟》)寫道: 『峨峨東岳高,秀極沖青天。岩中間虛宇,寂寞幽以玄。非工複非匠,雲構成自然。氣象爾何然?遂令我屢遷。逝將宅斯宇,可以盡天年。』 面對雄峻壯偉的泰山,詩人表達的是置身山川天宇,樂享天年,將有限之生命融化于無限之美景的希望胸懷。寫得高古簡淡,格致自然。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