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2/24 10:39:00瀏覽3415|回應24|推薦158 | |
音樂背景:浮生千山路(手動播放)
最近我參加了兩次遊行。 前一次是到紐約,陪女兒參加了梅西百貨公司的感恩節遊行。這一次是因為出席父親的告別式, 陪著他的靈車走到火葬場。 父親的告別式那一天是黃道吉日。前一天晚上,父親靈位終於搬進了單獨一間的靈堂,告別式的當天早上,母親請來道士做法,隔壁靈堂則是告別式,兩家彷彿捉對廝殺,鏗鏗鏘鏘聲,不絕於耳,一時之間,震耳欲聾。 隔壁的司儀是個年輕男孩,嘶吼著和我家法事的嗩吶鑼鼓,比賽大聲。我看著隔壁主事者,是現在赫赫有名的連鎖葬儀社,一律年輕的工作人員,身著黑衣,看來極為肅穆專業。家人卻告訴我,看來專業不見得真是專業,他們的價格落差極大。 父親在生命紀念園區一待十幾天,我也在那裡報到了十天,來來往往的出殯行列,多到眼花撩亂,見過前來送摺紙銀紙的商家,見過送來供奉往生者飯菜的商家,見過送來孝服的商家,見過送來鮮花罐頭的商家,見過前來弔念上香的政客。原來往生一件事,衍生的商機如此龐大,背後更也代表了喪家的人脈實力。如此一來, 生與死竟是如此息息相關,一線之間,天人永隔,卻也密不可分。 下午告別式時,父親再度遷移,搬入了大的紀念廳。身為孝女的我,站在大廳前端,母親坐在我的正對面,我的身後是父親的牌位和遺照。我看得見母親在流淚,父親,應該也看見了。 依照司儀的指示,我不斷向前來致意的親屬朋友躹躬答禮,正是在這樣的繁文縟節中,思緒最容易澎湃洶湧。看著一張張熟悉的臉孔,不由自主的回想起父親在世時的點點滴滴,原來,等候告別式的十多天裡,悲傷始終沒有離去,也沒有減輕。只是在這樣一個公開儀式的過程裡,悲傷彷彿是理所當然,天經地義,卻依然於事無補。因為,悲傷的分類裡,失親之痛,沒有效期日。 在父親過世之後,母親和家中長輩提到父親從前熱心助人的種種事蹟,有些是我已熟知,有些則是已經遺忘的往事,有些更是從來不曾聽聞。 母親提到,從前父親有個工作機會,到外地發展,母親希望他接受,但是父親為了不與子女分開,最後選擇放棄。當下心裡一驚: 原來不知不覺中,我選擇了和父親一樣的道路,家庭永遠是我人生選項的第一位。 求學時代,父親總是會到學校出席各種活動,他認識教過我的老師和校長,我的同學也都認識他。長大的我,當了媽媽,也經常到女兒學校義務幫忙,即使這幾年來,中文學校雜事倍增,佔掉很多閒暇時間,我仍然努力的找出時間,固定到學校去當義工,箇中原因,無非為了女兒。 突然覺得,自己和父親確實相似,倒不一定是長相彷彿, 而是為人處事,處處可見父親當年的影子。年輕時,不覺得自己和父母相似,年紀漸長,不時恍然大悟:原來我果然是爸爸媽媽的女兒。原來,在不經意之間,父母的教養方式,的確在我身上留下了無法抹滅的印記。我,也在不知不覺中,重覆著母親口中,父親的行為模式:總是在忙一些不會賺錢的事情。 走在出殯行列中,突然想起不久前在紐約的遊行。那次遊行是個一輩子難得一次的經驗,當時穿著和女兒一樣的制服,忍不住為女兒高興,因為難得有華人團體被選去參加遊行。不意,兩個多星期之後,為了要陪父親走最後一段路,女兒和我一樣穿著黑色的孝服,走在這一輩子一次的遊行隊伍中。 原來就在心情大起大落之中,平凡人生,不經意的悄悄流逝,生與死,始終息息相關,密不可分。天人永隔的悲傷,彷彿是理所當然,天經地義,卻依然於事無補。只因為,在悲傷的分類裡,失親之痛,始終沒有效期日。
浮生千山路歌詞如下: 圖片說明:圖一是感恩節遊行隊伍的火雞,圖二是我家老二遊行要出發前緊張的表情,圖三是父親告別式當天靈堂的鮮花擺飾。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