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3/11/07 00:12:01瀏覽329|回應1|推薦2 | |
今年年度聚會師云(夢參法師說過):夢中可參、亦可度化眾生。前日兒北部共修,再深入指點分享:行住坐臥入四威儀,其中的四威儀就是清淨。
有感金剛經、心經兩部般若經典直接由空入有、由有入空、捨離空空,直指本然空性,自性清淨就是佛性,故能由空(清淨本體)出用,透故過修行善用萬法方便度化;又夢參法師的一墨寶亦曾書寫:善用其心,兩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因此這陣子共修時,師常提點:凡夫離是非對錯;二乘離善惡之別,當進階菩薩位階是離戲論,就是不讓人家起煩惱;再進階如來位階則是捨德行。 哈哈! 泡影有盡虛空時,何來由夢一場? 再反思霹靂布袋戲:三餘無夢生,這角色。
無夢,乃摘自《莊子‧大宗師》:「古之真人,其寢不夢。」郭象注曰:「其寢不夢,神定也,所謂至人無夢是也。」返本,意為至人形象。(參閱霹闢月刊209期,頁10。)
再看論文「迷失與回歸--《紅樓夢》空幻主題與寶玉的生命省思和實踐----侯迺慧(台北大學中國文學系專任教授)」 六大重點: 第一部分,確定紅樓夢的核心主題在呈現空幻之理與提點解脫之道。同時開展出紅樓夢敘寫由空而色而情而色而空的生命歷程。
第二部分,由第一回的兩則神話說明賈寶玉的特殊來歷,以及其中寓含的寶玉生命特質的意義。由此顯現出迷失的開端。
第三部分,在認識寶玉生命特質的基礎之上,分析出家這條解脫之道對寶玉可能有的艱難與容易。
第四部分,順延著小說情節的發展,探討寶玉在幾個重要事件中對生命本質的省思,說明寶玉在無常空幻的理解之上所思索到的對應之道:出世。
第五部分,觀察得知在二十八回時寶玉即已認識生命的本質並得到出世的對策,從二十八回到一百一十九回出家之間,是寶玉從知解到實踐的歷程。從幾個情節分析寶玉面對人事的離散衰損是由情緒反應到幽冷以對的心理變化。 第六部分,結論寶玉出家的真正原因,標示出他從迷失到回歸的簡要歷程表。並以「賈寶玉」三字的諧音寓含來印證這個回歸的歷程。
筆者:紅樓無夢自性清,此生因緣不虛度,青燈佛前三際明,頑石點頭笑一生。
至此,紅樓話語連三篇 (終)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