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2/03 01:39:18瀏覽1307|回應3|推薦41 | |
97/1/28(一)晨: 觀人行知其心,察其意以對應, 不可知善惡果,以善念為錘心。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裡。那時,波斯匿王來拜訪佛陀,頂禮佛足後,退坐在一旁。這時,精舍外面來了耆那教、拜火教及一衣教的修行者各七人。他們都是外貌莊嚴的出家人,在祇園精舍外逗留徘徊。那時,波斯匿王看見這群行者駐足在精舍外,就立刻起身到他們的面前,合掌行禮,恭敬問訊,再三地說:「寡人是波斯匿王!是拘薩羅國的國王!」 等波斯匿王回到精舍裡,佛陀就問波斯匿王:「大王,你為何如此恭敬這些人,向他們合掌行禮又再三報出自己的姓名與身分?」波斯匿王回答說:「寡人心裡想著世間有阿羅漢,而這些人具足威儀,一定是阿羅漢。」佛陀告訴波斯匿王:「大王先別急著下判斷!你並不確知這些人是否為阿羅漢,因為你沒有鑑察眾生心意的能力。你應當先和他們親近,觀察他們的行持是否合於正法;久而久之,就自然知道其真偽虛實。不要太快下結論,而應仔細觀察,切勿漫不經心。應當運用智慧,不應無知盲從。這樣歷經許多艱苦困難,就能自行分辨是正法還是非正法;與人談論法義,就能辨別真偽。聽對方的議論,立刻知道他所說的是否合於正法;這須經長久的精勤努力,並非一蹴可及。必須經過內心正思惟,以智慧作觀察!」 波斯匿王向佛說:「奇哉!世尊!向寡人開示這樣美好的道理,說:『多來往相處,觀察他們的戒行,...乃至能聞法即知說法者的智愚勝劣。』。寡人的親戚中也有人出家,裝扮成這種模樣,到各國遊方乞食,最後仍然還俗,回家享受五欲之樂。因此,寡人知道世尊您的開示確有至理。應當先親近求證,觀察他們的戒律與行持,乃至最後能在言談間分辨智慧的高下。」 這時,佛陀就以偈語說:「不以見形相,知人之善惡;不應暫相見,而與同心志。有現身口密,俗心不歛攝;猶如鍮石銅,塗以真金色。內懷鄙雜心,外現聖威儀;遊行諸國土,欺誑於世人!」 波斯匿王聽了佛陀這番開示,充滿法喜,行禮告退而去。(參考資料:漢譯雜阿含第一一四八經、別譯雜阿含第七一經、英譯巴利聖典Samyutta-3:11。) 人心隔肚皮,每個人的心都像上了鎖的大門。若要想快速有效地打開別人的心扉,拉近自己與對方的距離,就要以智慧觀察判斷,擦亮雙眼觀其行、知其心,豎直兩耳聽其言、察其意,以作為應對進退的依據。這一般都須要經過與人長期的相處、觀察、揣摩,才能正確透視對方的內心世界,而察言、觀色、識人是我們做人、做事、人際關係、人事管理的第一項要務。 觀人行論雲:「盡世所有樂,悉從利他生,盡世所有苦,悉從自利起,此何須繁說,凡人作自利,能仁行利他,觀此二差別,若不能真換,自樂及他苦,非僅不成佛,生死亦無樂。」(資料來源:密宗法語) 因此,縱使自己已練就了一雙識人的慧眼,瞬間把人看透,在生活及職場中左右逢源、進退自如。但也不可不知因果循環,善惡有報的道理,為人處事絕對要以善念為錘心,以利他為出發點,這樣才合乎正道。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