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2/13 08:37:03瀏覽198|回應0|推薦1 | |
康有為在歷史上被定位為保皇黨,那意味著「顢頇、頑固、守舊、阻礙改革」。可是........ 在政治立場上,康有為堅持中國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仍不適合採用孫中山的民族主義革命,而應採取五族共和的立憲君主制,否則中國將出現大動亂。在現實政治的選擇上康有為輸了,而中國人一向習於把政治的利益和思想的價值看成等號,勝者即王道,因此一直長期忽視康有為說中了革命後中國政治動亂的不幸預言,從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後,中國起碼大動亂了六十年。 我常說:「國父孫中山先生錯了,他不應該廢帝制,他應該要像日本、英國、印度一樣(現在要加個瑞典),把皇帝供著。」,因為幾千年的儒家「忠君思想」已沁入骨髓。當沒有了皇帝,有機會的人就會想起「斬白蛇起義」、「臭頭和尚也會做皇帝」等故事而心癢難耐。觀諸民國建立後,袁世凱稱帝、軍閥割據,不就是此心理。而後北伐、國力衰弱、日本侵華、共黨崛起、國共分離,藍綠惡鬥,至今遺患擾攘。 看看現在大家所謂的「民主」態度,信仰著藍教或綠教,而在信仰的旗幟底下,對教主的所作所為毫無批判、審查能力,這不就是帝制思想底下「吾皇萬歲」心理的延伸嗎?既然很多人要「皇」,那就擺個皇給他們去膜拜,不就可以減少很多無謂的政治紛爭。 |
|
( 時事評論|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