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9/07 19:39:02瀏覽2223|回應0|推薦5 | |
這位先生談的是生物,我來補充一點。1960年我剛出生,台灣開始啟用這一套新教材,民國71年(1982年)老公與我同年大學畢業,他直接進入高中,教的,還是這套教材。直到民國74年台灣自編新教材出來,才逐年停用這套來自美國的翻譯書。 這段期間,唸過高中甲組的都很清楚,東華出版社、吳友仁教授編輯,源自美國的PSSC教材。----哈!大學的理論力學就是他教的,超級認真的一位教授。 當時,高一念生物,高二念化學,高三念物理,就學習效果來講,應該比現在同時念三科好。因為可以專心的讀好某一科。再者,物理需要數學程度,也需要思考能力作基礎,經過高中二年的訓練,高三念物理,障礙會低一點。 而台灣的自編教材呢,歷經多次研革,感覺是:「愈刪愈多,剩下來的,愈來愈少。」但文字愈來愈大、圖愈來愈多,紙張愈來愈厚,價錢愈來愈貴。 王道還:BSCS、教科書、科學教育 教科書不是書? 那本《高中生物學》其實是譯自美國生物學課程研究所(BSCS)編寫的教科書。我高一的生物老師李愨,參與了翻譯,到美國考察過,十分了解BSCS教材的精神。她第一次上課,就指示我們今後按進度在家預習;在教室裡,老師只提綱挈領、解決學習困難。她強調,她不會為我們整理課本精華,不會上課只顧寫黑板,讓學生抄筆記。 老師這麼說,我聽到了,其中玄機卻懵懵懂懂。不過要我上課前先仔細讀書,倒合我意。因為那本《高中生物學》,論「長相」與我熟悉的教科書都不同──大開本,小字,很厚,上冊超過三百頁,而且有很多圖(以現在的標準來看,品質簡陋,無非為了節省成本)。但是,它有一個特色,改變了我的求知興趣。 我從小上學,對教科書早有定見:教科書不是書,不是我尋求閱讀樂趣的書。而這本《高中生物學》無論描述現象,說明原理,都娓娓道來,讀來有趣,顛覆了我的成見。我很快就忘了它是教科書;我甚至愛上了生物學。 科學教育要扎根 BSCS課本是美國科學教育改革的產物。一九五七年十月四日,蘇聯發射了第一顆成功進入繞地軌道的人造衛星,每一個半小時繞地球一周。美國朝野震動。第二年,美國成立太空總署,同時國會通過法案,全面改善科學教育。編寫新的高中教科書是關鍵環節。因為高中畢業生的科學素養是國家科技實力的基礎。 美國生物科學院接受聯邦政府委託,成立專門機構,負責這個工作,即BSCS。一開始,主事者就認定BSCS的任務,不只是編寫高中教科書,還包括小學、初中的教學與學習。經過研究、編寫、試教、評估後,BSCS在一九六三年推出了三種課本:黃版供一般用,綠版著重生態,藍版著重分子生物學。 許多國家也採用了這套教材。我國在一九六四年根據黃版(第一版)設計新的課程標準。教育部還將這書翻譯出來,供有心人參考。 教材應與時俱進 今年是BSCS成立五十周年;它的三種課本與時變化,繼續不斷推出新版。此外,它還為不主修科學的高中生與大學生編寫了生物課本。十年前,北京教委翻譯了綠版第七版,供師生參考。(目前美國流通的是第九版。) 反觀我國,公私部門都沒有長期研發各級學校教材的機構。五年前,教育部籌設教育研究院,至今仍在「籌備中」。現在,教育部聘請專家擬定的最新高中課綱,既不擬按時實施,又不說明原委,全然進退失據。明年國家教科文、科技預算大幅提升,再也沒有理由忽視科學教育的基礎建設了吧?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