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9/07 08:01:17瀏覽1833|回應0|推薦4 | |
洪洲伯看人腦 上帝的傑作 洪洲伯大學讀加州理工學院,又取得耶魯大學神經科學博士,再到麻省理工學院進行博士後研究。何以想鑽研神經科學?他表示,以前對飛機研究很有興趣,後來覺得飛機未來可以突破的地方不多,所以轉而鑽研神經科學,從事最尖端的大腦視覺神經元的讀取及輸出的研究。 越深入鑽研腦的功能,讓洪洲伯越感到造物主的神奇。他表示,其實世界上最強大的計算機不是電腦,而是人腦。他說,「每個人都是上帝的傑作,千萬不要妄自菲薄」。 【2007/09/05 聯合報】 這項重大發現,刊載於九月出刊的「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roscience)期刊。陽明大學研發長、腦科學研究所長郭博昭表示,這項研究為未來開發人工視覺提供重要基礎,如果進一步開發能讀取和寫入神經編碼的微晶片,或許能為失明或其他腦傷患者提供治療方法。 洪洲伯表示,動物視覺系統最獨特的地方是可以在不同的視角和光線下,靠著眼睛僅瞥見不到十分之一秒的時間,就辨識物體的存在。以王建民投球為例,打擊手必須立刻判斷它是直球或是下沈球,不致揮棒落空,此一瞬間的反應全由腦內數千億個神經元活動的編碼來控制。 神經元如何溝通,進而判斷物體?過去在科學界一直無法充分了解,但洪洲伯做到了。他以活動靈敏的貓當實驗對象,在貓的腦部接上細如髮絲的探針,再讓牠們看不同明暗度的簡單圖片,並記錄其神經元對視覺刺激的反應。 結果發現,當貓在觀看單一物體時,會激發牠的視覺神經元活化,並引發周邊神經元繼續活化,而且傳遞的訊號會呈現三倍增強作用,彼此交叉形成辨識物體的神經密碼,尤其是兩個神經元彼此活化的秒差只間隔千分之一秒。 洪洲伯說,人類在看到物體的那一刻,眼睛視神經將訊息傳遞到大腦背後枕葉,先對物體進行一般性掃描,辨識輪廓及表面,然後再傳到下顳葉皮質。此區域負責辨識物體的色澤、明亮度及構成立體視覺,就是靠大腦之間複雜的運算。 洪洲伯下一步打算以台灣獼猴進行更精密的腦神經研究。 【2007/09/05 聯合報】 |
|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