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扁宋會後分析(中國評論 2005-03-07)
2008/05/26 22:07:02瀏覽156|回應0|推薦0

前言 

陳水扁和宋楚瑜兩位自1999年競選總統即分據台灣政治意識型態光譜兩端的政治領袖,在224的會面,是台灣政治發展的重大轉折點。本文將嘗試分析扁宋會面的動機及其對台灣內政與兩岸關係的影響。

五年前雖然也有過扁宋會,但是現在的時空環境卻已截然不同。第一次的扁宋會,陳水扁是就任未久、處於權力及聲望頂峰的新任總統,而宋楚瑜則是甫以一人力抗兩黨,在總統大選高票飲恨的藍軍最高聲望政治明星。在兩人的心目中,對方都是2004年的必然競爭對手,因此當時並不存在長期合作的客觀環境,會面的儀式性重於實際利益,而兩人的合作果然在核四停建之後嘎然而止。而第二次的連宋會,則完全不受聯電西進投資被檢調搜索的干擾,依然如期舉行,當然是因為現今的合作完全符合兩人的政治利益。這次的合作對兩位政治領袖的政治生命都是一場非成功不可的豪賭,時空環境的改變使得過去的互信不足在共同的利益下不再成為合作障礙,這次的連宋會只是開啟了合作的序幕,未來還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

扁宋會的動機分析

對宋主席來說,作為立委選舉中唯一席次明顯滑落的政黨領導人,如果消極留在泛藍陣營,看到連勝選的連戰主席目前都面臨黨內接班梯隊挑戰的現實,很快就會被排山倒海般的世代交替浪潮淹沒。放眼未來三年,縣市長及北高市長選舉本來就不是親民黨的主戰場,因此泛藍選民目前的反彈是可以承擔的短期代價。如果可以在兩岸領域取得一席之地,實際建構兩岸和平架構或是簽訂和平協定,在政策產出上,達到「綠行藍路」的結果,長期當能獲得泛藍選民的諒解,取得2008年的競選門票。因此目前的放空以及暫時地背離選民結構,是為了換得兩岸揮灑空間的戰略定位。雙方會面之後,從各項民調來看,宋主席的聲望似有微幅上升的走向,而泛藍的反彈聲浪也比泛綠方面來的溫和,尤其深綠方面的嚴厲反彈更讓泛藍支持者認為陳水扁總統作了重大讓步,因此親民黨跨出去的第一步應已站穩。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陳水扁總統為什麼要把兩岸的光環交給宋主席?首先、面對立委選舉過後的內部政局,陳總統不做跛鴨的唯一機會就是裂解泛藍。在上一屆的國會中,泛藍基本上將希望寄託在2004年總統選舉,並未以立法方式強力主導政局。未來三年如果泛藍還是鐵板一塊,陳總統兩任八年恐怕無法留下正面的遺產(legacy)。因此讓泛藍成為歷史名詞是陳總統最迫切的重點,此後沒有藍綠對抗,只有綠橘或綠藍視不同議題結盟。因此才有既可以嘗試綠橘結盟、也可以邀請江丙坤入閣的彈性作法,兩者在裂解泛藍的戰略目標上並無二致。在這一個目標上,陳總統已經獲致了初步的成果。國親之間的合併議題不但已經完全從政治議程上消失,而且兩黨之間開始惡言相向,侵蝕了未來合作的基礎,在縣市長選舉已經出現了分裂的徵兆。

其次、讓宋主席主導或參與兩岸議題,也可以讓陳總統對政策的轉折保持安全距離,對黨內支持者有所交代,同時以宋楚瑜作為槓桿,謀取較大的操作空間。尤其我們觀察到黨內對謝揆不再推動正名宣示的反彈力道並不強勁,反而受到多數民意的支持時,可以看出目前的氣氛確實讓總統在思考兩岸問題時,擁有相當大的轉折空間。未來的兩岸互動,極可能發展出由扁宋共同決策、宋楚瑜執行的模式。

再者、對黨內支持者或權力菁英可能的反彈,陳總統還可以提出一個民進黨長期執政的願景作為安撫。2008年的總統選舉是民進黨能否安穩長期執政的關鍵,目前看來,沒有什麼策略比拉抬宋楚瑜主席聲勢是更能夠有效牽制馬英九市長的方法。如能造成兩強相爭,當能有效提高民進黨長期執政的機會。在這一點上,陳總統的短期利益也正好符合民進黨的長期利益,這也將是民進黨內實力派人物都還能夠接受陳總統背離民進黨傳統路線的重要考慮因素。

綜合上述的分析來判斷扁宋合作的發展,可以從雙方合作所帶來利益的客觀環境有無改變作為判斷的基礎。其中關鍵在於雙方對於各自陣營內部反彈的壓力承受度,以及能否在短期內獲致兩岸和平進展的重大突破。在長期對抗的社會要尋求和解的政治人物,常常受到己方陣營反彈卻又得不到對方陣營信任。而政治人物的人脈與互動關係,常有可能會將支持陣營的反彈力道加乘放大,因而中途放棄和解路線。因此要讓合作關係能夠存續,是否能夠在穩定兩岸關係上短期內獲得重大成果,有絕對的因果關係。另外中共即將通過的反分裂法究竟實質內涵為何,是否會引發台灣朝野政治人物口徑一致的反彈,當是牽動扁宋合作所欲營造的兩岸和解氣氛能否維繫的重要關鍵,也是扁宋合作的第一道考驗。

扁宋會對台灣政局的影響

民親合作對於台灣各政黨,都造成相當大的衝擊。對民進黨和親民黨來說,要和長期互相將對方妖魔化的對手和解,並不符合支持者的情緒,內部反彈的衝擊可以預期。初步看來,由於扁宋會的十點聲明,明顯陳水扁方面的讓步較大,兩岸政策上的主張幾乎都符合泛藍長期的想法,因此民進黨方面受到的反彈壓力明顯較大。但是由於短期內並無中央層級的選舉,預料雙方往中間靠攏的路線應能持續,來主導台灣政局的議程,維持兩位政治領袖的政治高度及能見度。

台聯的角色則是喜憂參半。喜的是既然民進黨往中間移動,台聯當可高舉本土意識來擴張深綠版圖。而憂的是一方面沒有選舉的機會可以收割戰果,另一方面如果兩岸和平有所突破,例如台灣農產品如果開放外銷大陸帶給中南部農業縣分實質利益,則基本教義主張就不容易再受到強烈支持,將造成台聯生存基礎的直接威脅。因此扁宋合作所欲推動的朝野及兩岸和解能否有所成果,將直接影響到台灣政治板塊的移動。

國民黨面臨的問題則是另一個層次。國民黨在立委選舉前後,在心態上已經把親民黨視為囊中物,這也是讓宋主席最後做出民親合作決定的重要關鍵因素之一。從負面的角度來看,國民黨在短期內因為民親合作而失去了在台灣政治議程上的主導權,有邊緣化的危機。從正面來看,國民黨因民親合作而成為唯一的在野黨,可以全面接收泛藍支持,靜待民親合作的發展。而此同時,影響國民黨生存發展的關鍵恐怕不在於民親合作的結果,而在於其黨內主席改選、世代交替、未來的黨內改革能否順利完成,以及年底縣市長選舉的成敗。國民黨在縣市長選舉前夕面臨主席改選,是否會因為權力改組的紛擾而造成縣市長選舉失利,是值得觀察的焦點。因此民親合作雖然關閉了泛藍整合的機會之窗,但是國民黨的存續發展命脈還是繫於自己未來作為的成分居多。

未來政黨之間的合縱連橫,當然要面對許多爭議議題的考驗。立法院開議之後,監察委員的同意權、6108億軍購案以及319真調會條例之修法與改組等重大政治爭議問題,隨時都可能牽動政黨之間的分合。總結來看,扁宋合作的發展將決定台灣政治版圖的變化,以及未來的政治分歧能否走出過去的統獨對抗模式。 

扁宋會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在兩岸關係部分,台灣主要政黨從過去選舉時競相向中共嗆聲微妙地轉變成競賽誰能夠率頭破冰,顯示台灣政治變化的快速。扁宋會後達成十點結論,其中前六條都涉及兩岸關係。除了再度重申「四不一沒有」之外,最重要的一句話應是在第二點「現階段的兩岸關係的最高原則,應為遵守憲法」的宣示,其中隱含了未來回到「憲法一中」的伏筆。

兩岸關係顧名思義涉及雙方的意願,後續的發展當然相當程度取決於大陸方面的反應,其中反分裂法的具體內容是一個關鍵。如果反分裂法的內容讓台灣朝野政黨都無法接受而必須強烈反應,那扁宋會之後的和解氣氛自然告一段落。如若反分裂法只引發急獨力量反彈,兩岸關係則應可在短暫低盪後繼續在事務性的合作上進展。從「胡四點」表達的善意及其對扁宋會的肯定可以看出中共方面也想維繫目前的和解氣氛。

另外一個關鍵則在於中共對台灣內部政治勢力的定位。中共在戰略指導原則的層次上,究竟是只願意和泛藍打交道,抑或是不分藍綠,以政策走向為依歸,在九二共識下誰都可以談。近年來的發展,中共對台政策似有務實化的走向,因此扁宋的合作如若能夠提出讓中共無法拒絕的提議(a offer can’t refuse),兩岸關係有所進展的機會不可謂不大。而胡錦濤國家主席的談話也顯示中共方面願意在一中原則下接受陳水扁總統為談判對手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雙方都有意願突破現有僵局,這是兩岸關係十年來所未見的場景。

影響和解因素與結論

國際關係的研究中,有所謂的「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意指即使雙方都想和平,最後卻演變成戰爭收場,因為缺乏對彼此的互信,並誤判的對方的意圖。目前台灣內部政局以及兩岸關係都可能落入安全困境中,各方都有意願和解,但任何的誤判或猜忌都可能改變目前的和解合作氣氛。在台灣內部政治上,民親的合作才剛起步,親民黨在第一階段佔了上風,但是泛藍選民在縣市長選舉會如何反應,以及親民黨籍立委是否接受宋楚瑜主席的新路線,都是影響親民黨動態的關鍵因素。

在民進黨的部分,獨派力量的反彈給了陳水扁總統極大的壓力。根據年代電視的最新民調顯示,與去年八月的數據相比,台聯支持者對陳水扁總統的信任度從八成以上的信任轉變為扁宋會後七成八的不信任。這個數據顯示任何要從激進路線轉型到溫和路線的政治人物,都會在轉型期面臨兩面不討好的困境。扁宋兩位政治領袖的抗壓性,以及是否能在短期內獲得兩岸或內政績效的實質進展作為後續合作的動力,將會決定這場政治聯姻能否持續。

在兩岸部分,由於雙方缺乏溝通管道及互信基礎,各自內部又都有鷹派力量,讓雙方和解的難度更加複雜。如果在政策制訂過程又參雜內部權鬥因素,將會讓兩岸關係陷入安全困境。例如反分裂國家法在正式啟動前,恐怕未料想到通過的時機會是在如此敏感的兩岸和解氛圍下,帶來不可測的衝擊。扁宋合作為台灣政治及兩岸關係開啟了跳脫過去對抗泥淖的機會之窗,雖然動機是基於政治人物權力運作的考量,但是其實際政策效果導向內部和解及兩岸和平卻是不爭的事實。兩岸關係能否在近期內有所突破,要看相關政治人物是否有足夠的智慧異中求同,把握這個稍縱即逝的歷史時機。

如果以上的推論有可以參考之處,那可能意味兩岸關係在近期內將有重大發展。宋主席得到了可以恣意揮灑的舞台來蓄積下一波衝刺的能量,而陳總統重新站上政局的制高點,並可能在歷史上留名。我們不天真地期待政治人物為了福國利民而採取違反自己利益的策略,但是當個人利益和與兩岸穩定掛勾時,或許終能看到和平曙光的契機。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sheng&aid=1899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