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5/16 08:16:10瀏覽1106|回應4|推薦128 | |
白衣天使,就是我所熟悉的護士,現在要說護理師了。 說一說網路抄來的資料:西方早期護理人員通常由修女擔任,因此護士的語源來自尼僧(nuns)。 1914年中華護士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來自全國8省21所公立與教會醫院的護士代表共計24人出席了大會,其中外籍護士23人,中國護士代表只有一人,她就是鍾茂芳。 鍾茂芳認為『看護』一詞甚不合宜,提議選用『護士』名稱代表英文的Nurse,她的理由是:在中文裡『護』的意思是照顧、保護,『士』是指知識分子或學者。鍾茂芳認為從事護理事業的都是有科學知識和有學識的人,應稱謂『士』。她說護士是指受過專業教育,經批准注冊的專業技術人員,具有較高的職業意識。將Nurse譯為『護士』既融合東西方含義,也准確地表達了本職業的文明與高尚,賦予護士尊重生命、護理生命的神聖職責。 鍾茂芳的提議立即得到大會一致通過並沿用至今。會上還一並將原來的『中國看護組織聯合會』正式改稱為『中國護士會』。 西方現代護理工作隨著西醫由傳教士傳入中國。1884年第一位南丁格爾式的傳教護,士Miss Elizabeth Mckechnie來到上海,在上海提倡新護理制度,引進新護理觀念。1887年Dr. Boone在上海成立第一所護理學校,1900年庚子事變之後,許多英美護士來到中國,不僅從事臨床照護工作,也進行護理教育事業,然而當時中國社會對西醫接受度不高,護士學校招生不易,認為是伺候他人的工作,特別是幫助病患清潔身體,處理便溺之事,被認為是極度骯髒。因此,願意將女兒學習護理者,幾乎是來自父母思想比較開明的家庭,尤以基督徒本著愛心送子女學護士者居多。 這些宣教護士認為若僅依賴傳教醫院的外籍護士,實無法應付病患需求,因此應成立護士組織,加強中國護士的訓練,故於1909年成立中華護士會。1912年畢業於紐約衛生理學院的Miss Gage擔任會長,她在此次會員大會制定護士會的組織章程、護士教育課程、資格考試及執照登記註冊等事宜。1914年,全國護士代表在上海集會,決定辦理全國護士學校登記,訂定護校及實習醫院最低標準,舉辦全國性護士會考,編譯各種護病教科書,並通過鐘茂芳女士提議,將「看護」改為「護士」,以表達「護理是一種高尚職業」的概念。 參考:https://kknews.cc/zh-tw/health/r6r2qar.html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