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10/06 09:38:02瀏覽1098|回應0|推薦14 | |
[在火星上的生活艙內種馬鈴薯,再加上9月28日NASA宣佈火星上有水,更確定了殖民火星的可行性] 《絕地救援 》The Martian,其實不妨命名為火星救援更貼切,電影改編自安迪‧威爾 Andy Weir 所寫的《火星任務 》The Martian 一書。 當上週電影推出的時候,是小兒"通知"我的。 我立馬說帶他去看,他第一個反應是拒絕。 他說會很可怕,聲音會很大很嚇人。我回想之前讓他看的《星際效應》Interstellar,確實音效很大聲,而且對於小孩子來說嚴肅、抽象又不太有安全感。我告訴小兒說這次不用怕,我看過小說了,一點兒都不可怕。 於是我們去看了。 小兒頭半個小時還很緊張,沒辦法,那個導演雷利·史考特,都七十七歲了,還是那麼愛拍目睹自己的小肚肚有病的血淋淋驚悚鏡頭,從他的電影《異形》Aliens ,《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 到此片《絕地救援》The Martian 都是如此。 接下來,電影給人的感覺是好玩、詼諧、幽默、搞笑,情節是充滿技術、計算、科學。一邊演的是火星上的求生技能 --- 注意,強調的是技術,而不是多愁善感的情緒,另一邊演的是地球上 NASA 的大管理者v.s.中階管理者v.s.工程師們的工作 --- 注意,強調的是決策過程,以及上下之間既服從又違抗的互動方式。中間夾雜一些在航行中 Hermes 赫密斯號太空船上面五個人的心聲與堅決要救 Mark 的意志。 戰神號、赫密斯號、拓荒者號(無人火星探測機)、太陽神號、太空服、生活艙、有機室內耕種、火星探測車(Rover)等等等的道具,不旦科技感十足,一眼看去還頗實際,不若一般科幻片裡面的設計看起來蠻超現實的。而那套太空服真的很漂亮,真的是我有史看過最帥的。 整部片中最多的是好笑,第二是理性中見真情,第三才是緊張。 好笑的部份在此不能明說。 越到後面劇情是"絕望感"越重,處理的卻高段,真的是悲到最高點,一笑解千愁。在電影時座位前後左右都在笑,連我兒子都轉過頭來笑問 :「這這這... 是真的嗎?」我笑說:「對,就像...在外太空放風箏一樣!」 這是什麼意思,看過電影 ( 或小說 ) 就知道了。和 NASA 有關的每一場會議幾乎都是既荒謬諷刺又好笑。 至於"理性中見真情",還真的催出了我的淚。從頭到尾,都沒有演成搥胸頓足自怨自哀的那種狗血,他們不停的動動腦想辦法,把掙扎埋在心裡。外表冷靜內心 Hot Stuff 的戰神三號指揮官 Lewis 及另外四位太空人在決定要救 Mark 的那一段真的蠻感人的。這一點,與其它電影裡處理的手法差異拉大。《星際效應》Interstellar、《火星任務》Mission to Mars、《世界末日》Armageddon、《地心引力》Gravity、《阿波羅13號》Apollo 13,淚水與感情都過剩。 那緊張是不用說了,明明是小說都看過了,還是很緊張。 隨著那劇情的關關難過關關過,尤其是到最後,緊張因科學而轉為踏實,數字因校準而轉為行動,自責因理智而轉為救援,精彩的小說,精彩的電影。 導演 雷利·史考特 這位因異形而爆紅的導演,如今已經77歲了。人生七十才開始,作品意境都昇華了。從 wiki 上揭露的訊息來看,雷利·史考特並非執導筒的首選,本來是編劇 Drew Goddard 要自己導。雷利·史考特說此片吸引他的是強調科學性及育教於樂,這也正是我偏愛的東西。 原著者 安迪‧威爾 去年我買了小說來看,當時就知道是一本暢銷小說且已被電影公司買下,小說讀來完全沒有"讀小說"的感受,像是在讀工作報告。頗有數字感、技術感、細節感,一般小說有的愛啊... 陰謀啊... 驚悚啊... 人性啊... 比重沒那麼大。作者的成名過程更是有趣... (以下取材自 TAZZE ) ...安迪在科學方面天賦異稟:父母分別是微粒子物理學家及工程師,15歲即被美國國家實驗室延攬,之後專職電腦程式工程師,熱愛物理相對論、軌道力學和火箭,是個不折不扣的太空宅男。 我們也可以說安迪在創作小說方面很有一套:起初,他的短篇小說被文學經紀人拒於門外,但他不放棄;2009年,他開始寫長篇連載小說《火星任務》,並放上自己的網站讓人免費閱讀,沒想到大批讀者來信要求,希望能出版電子書讓他們收藏;於是2013年,他在亞馬遜自費出版電子書,三個月內便賣出的35,000本,引起了有聲書出版商的興趣,美國皇冠出版集團更用六位數買下紙本書的版權,他還得到了一紙二十世紀福斯影業的電影合約。《火星任務》是他創作的第一本小說,至於下一本書嘛,他打算寫寫看科幻犯罪小說。 主角 麥特戴蒙所飾演的 Mark Matney 麥特戴蒙在《星際效應》Interstellar 裡演一位意志瓦解、違反初衷、天才型的科學家 Dr. Mann。他自願隻身探索無人星球,後來卻發現自己不若自己所想的那樣偉大。這次在《絕地救援 》The Martian,麥特戴蒙同樣當太空人,同樣在進行太空殖民的行動,心理素質卻好多了。出於宅男原著作者之巧手,把「宅能力」放在主角身上發揮在火星任務,適才適用。 配角之一 奇維托艾吉佛 所飾演的火星任務的總監 Vincent Kapoor 我對他的印象停留在2012裡的 Dr. Adrian Helmsley 一角,白宮科技顧問,他所展現的人道精神讓我留下深刻印象。前面我說到此片是育教於樂,其實另外可能還有一點兒宣誓的目的:We never leave anyone behind。有這種價值在,任何出任務的探險家及其親友都會放心許多。有誰冒險時不怕被拋棄? 記不記得電影《侏儸紀公園》Jurrasic Park 裡小女孩兒對 Dr. Glenn 顫抖的說:「He left us,he left us...」 把話題拉回來,我一認出奇維托艾吉佛那張臉就知道他會努力救 Mark 回來。 配角之一 潔西卡雀絲坦 所飾演的戰神三號指揮官 Melissa Lewis 她以前在《星際效應》Interstellar裡演男主角 Cooper 的女兒 Murphy,因為 Cooper 的離開而耿耿於懷。她也是無法接受 He left us 的行為 --- 縱然父親是為了幫地球人找出路而遠征,大愛畢竟和小愛衝突。到了此片,潔西卡雀絲坦成了把 Mark Matney 留在火星上的人,異地而處。當她聽到 Mark Matney 還活著的時候,她喃喃說:「 I left him behind」,雖然其他四人都說:「We left hime behind」,她還是說:「 I left him behind。」選角真的是一個很微妙的事,演員的形象是所演過電影角色的組合,讓我一看就認同,理解到她的掙扎。Melissa Lewis 與 Vincent Kappor 兩個角色在電影裡,一個在太空中帶頭執行救援,一個在NASA裡帶頭推動救援,很棒的安排,若只強調火星上的孤軍奮鬥就不容易精彩了。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