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3/17 18:33:52瀏覽3912|回應9|推薦61 | |
《兩川、三川到四川》:一個省名稱的由來 (文史網/文化漫談)2016 年 9 月 10 日 「四川」,很多人對她的名字會有興趣,為什麼是四川?不是五川,六川呢? 一些人說是因為四川境內有四條大河,那麼是哪四條大河呢?這些人說不明白,拿出了很多種排列組合。四川境內大河很多,要是以這個來命名的話,“四川‘肯定是不夠的,恐怕得十川、百川才行啊。 所以,這個說法是不靠譜的。那麼「四川」的名字怎麼來的?
中華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在四川發現的「三星堆文明」、「金沙文明遺址」就用事實證明了這個觀點。在與中原的商周文明同時期裡,四川盆地內也有着同樣輝煌的文明。進入周代,四川境內有巴、蜀兩個大國,其中「蜀國」是古蜀文明的繼承者,主要在成都平原一帶活動。而「巴國」則原來在湖北一帶生存,在楚國崛起的壓力下,才逐漸西遷進入盆地,主要在涪江以東地區繁衍。
公元前 316 年,秦惠文王南征,一舉消滅了巴蜀,盆地從此匯入中華文明。秦國根據盆地原來的文化局勢,在這塊新的疆域上分別設立「巴郡」和「蜀郡」,4 年後,秦國又從楚國手中奪取了「漢中郡」。如今的「巴蜀文化區」從此就聚在一起了。但你也看到,從一開始,「巴蜀文化區」就不在整個行政區的劃分裡,他們是分開的。 此後,巴蜀文化區開始在中華文明中發揮影響力。公元前 202 年,從漢中郡出發征服中原的劉邦,為漢中郡贏得了為一個偉大民族命名的機會。漢族的名字,就來源於這個偉大「漢帝國的發源地」。每當天下大亂,巴蜀和漢中三地總會合體。 到了大唐朝,巴蜀合併為劍南道,而漢中則被劃入山南道。但是巴蜀漢中已經是多年的老夥計了,這樣的劃分並不方便。到玄宗時,劍南道又被分開為劍南東川道,治所梓州,和劍南西川道,治所成都。山南道也分成了山南東道,治所襄陽,和山南西道,治所漢中。
「川」字這時第一次進入了巴蜀行政區劃的正式名稱之中,而且一開始就被分為東西兩個,所以就有了“兩川”的昵稱,但那不是正式的大名。在加上原來常編配在一起的山南西道,加在一起之後,“三川”也就有了。 這時,離開日後正式的名稱「四川」也就不遠了。 如今的「四川人出門團結,關起門來就打口水仗的傳統」,至少從唐朝開始就有了。那時候的西川人(主要是“成都人”)笑話東川,說東川首府梓州不過是他們成都人的 “草市”,就是“廉價批發市場”的意思。害得東川道節度使柳仲郢很是不服,說:「我當官 30 多年了,結果就是來給他們成都人做個 “草市令”」。 唐宋時代的巴蜀地區在全國的經濟地位,是現在的四川人無法想像的,若說是相當於現在上海、廣東的繁榮與重要性,可也一點都不為過。到了北宋,這種地位更是登峰造極。繁榮的經濟使得原來的政區設置已經過時。宋真宗時,重新劃分巴蜀地界。設立益州路、梓州路、夔州路和利州路四個行政區。合稱「川峽四路」。四川的名號,自此出現。 隨後,巴蜀的厄運來了。南宋時,巴蜀連續四十餘年成為蒙宋戰爭的主戰場。在這場浩劫之後,四川一蹶不振,從此成為了全國著名的 貧困地區。 一個行政區域的土地面積和她的經濟實力往往是成反比的,面積越小的地方經濟實力往往反而越強。曾經的「川峽四路」就是這樣的。而經過浩劫之後,巴蜀再也不用那麼多行政區來管了;於是在元朝設立行省時,曾經的川峽四路被合併成了「四川行省」。四川在這個悲催的背景下,成為了「巴蜀行政區」的正式名稱。
而且,從元代開始,「漢中地區」被劃入了「陝西行省」。如今的四川就此定型了一半。 清朝時,播州(遵義)被劃給了貴州省。而且四川總督分擔了很多西藏事務的管理,於是現在的甘孜州、涼山州也隨之划進四川。阿壩州一直就是四川管,只是在清朝時地域擴大了。
及至 民國時期,這些地方又成立過「西康省」。1955 年,西康省撤銷。到 1997 年,重慶直轄 之後,四川的地圖,就成了現在的樣子了。
* * *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