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引用網路
文章引用台灣出版資訊網
2012-03-20 作者:王乾任
得獎的榮耀
早幾年在書店工作,每回諾貝爾獎名單出來之後,書店採購們就忙翻天,鑽到圖書資料庫去尋找各種可能與得獎人有關的作品,特別是一些冷門書,更是分秒必爭。動作太慢的話,書可能已經被其他書店通路調走,萬一出版社並不打算加印,只想趁此機會把庫存品清光就好,就得硬著頭皮求出版社,避免書店發生無書可賣的開天窗情況。
諾貝爾獎,某種程度上來說,就屬於一種「時機財」,因著特定時機而帶來的一批買賣,時間可能很短,銷售量卻相當驚人。
除了諾貝爾獎,其他像中時開卷好書、聯合報讀書人好書、金鼎獎,也都能創造一定的銷售佳績,書店在得知獲獎名單後也都樂意另闢專區陳列。
只不過,最近幾年,XX獎的得獎光環似乎削弱了不少,並不一定能帶動圖書銷量。
搶名人的時機財
取而代之的,名人的時機財。
特別是最近幾年,正逢世代交替,幾乎每天都有引領風騷的大人物殞落。對出版人來說,自家剛好有出此到此人傳記或相關叢書,都有機會再賣一波。
不過,發名人之死的時機財總是怪怪的,因此,大家總是低調而迅速的進行調書、補貨、上架陳列的工作。也很少有人會再特別緊急推出新書(雜誌或報紙或許會有悼念專刊,但是,很少有悼念專書,就算有,也得是逝世周年、十周年、二十周年、百歲冥誕等特殊紀念日期)。
直到去年底全球同步上市的《賈伯斯傳》,才徹底顛覆了發死人的時機財的做法。聽說《賈伯斯傳》在其生前就開始籌備,且在死後加緊腳步趕工,便是希望趁著舉世悼念的熱潮大力銷售。果不其然,光是台灣,就賣出好幾十萬本,雖然是年底才問世,卻成了當年最暢銷的作品之一。
想來有了《賈伯斯傳》的經驗,未來應該有越來越多名人企圖循此模式,讓自己連謝幕都能留下漂亮身影,也順便帶動一波商機。
時機財的力量,真是不容小覷。
公眾名人的時機財,大抵不外乎兩種:
一、驟離人世,舉國哀悼。好比說日前新聞突然傳出鳳飛飛過世,媒體馬上打電話給唯一出過鳳飛飛傳記的出版社,當然是要詢問相關資料。
二、就是突然竄紅,大家都想知道他的事情的時候。好比說最近竄紅的台裔美籍NBA球星林書豪,以其亞洲人加哈佛高材生的身分竟然在黑人林立的NBA竄起,引來全世界關注,美國很快地推出了七本林書豪的電子書,台灣也即將在三月推出林書豪的寫真書。
其實,還有一種,只是這一種的操作難度更大,所以甚少有出版人敢冒險,那就是公眾名人傳出緋(醜)聞。當年日本知名編輯,當今幻冬社創辦人見城徹,就在日本知名藝人鄉廣美離婚消息曝光後,令他以最短的時間完成一本書(Daddy)交代整個過程,自爆內幕,首刷50萬冊,1988年4月上市之後,一個禮拜內便順利再版(最後賣破百萬冊)。
社會發生超重大事件,就是出版人搶時機財的時刻
名人之死或竄紅,通常也是社會大事。不過,另外有一些非關「公眾人物」的社會大事,也會引發出版人搶出版,搶時機財。
例如,西元2000年降臨之前,盛傳將會出現Y2K危機,所有的電腦將會當機,造成巨大災難。當時,除了國家與企業編列預算宣導Y2K問題,也有不少出版人搶搭順風車,出了不少認識Y2K危機的書。
再好比說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外海發生的芮氏規模九級的超級大地震,造成慘烈傷亡,還造成福島核電廠事故。事故之後,引發舉世關心核電廠的安全問題,幾乎沒有出過核電類科普書的台灣,竟也在災後一口氣出了好幾本探討核電風險的專書,以及探討未來社會能源使用問題的作品。
今年3月,地震/核災即將屆滿一年之際,光是今年3月(我寫下這篇搞件的時刻),至少就有七本書與福島地震、核災有關的書(千紙鶴的眼淚/天下文化、絆:後311,日本社會關鍵詞/貓頭鷹、超級地震求生記:日本311地震專家提醒小學生的震災逃生關鍵/三采、被遺忘的動物們: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警戒區紀實/行人、日本311默示:瓦礫堆裡最寶貝的紀念/麥田、走出悲傷的33堂課:日本人氣和尚教你尋找真幸福/朱雀、那年夏天.福島記憶/PcuSER電腦人文化)。
我想,再加上這一年來陸續出版的相關書籍,書店也不妨在三月推出福島核災紀念書展等相關活動。透過出版品提醒社會大眾,不要再犯相同的錯誤,也算是出版人屢踐社會責任的一種方法。
時機型出版品,兼顧利潤與社會責任
某些出版時機財,出版人只是搭順風車賺一筆。然而,某一些時機財,卻是出版人看見社會需求,以快速而又精準的出版企劃,推出能讓社會大眾在最短的時間掌握此一議題的相關知識,其實也是出版人的社會責任的展現。
暢銷書是反映社會需求/焦慮而誕生的作品,時機型出版品之所以能暢銷,自然反映社會有此一需求。雖說時機型出版品免去了大力向市場行銷書籍的困擾,卻得面臨「時間」的無情壓力,不少時機財都是稍縱即逝,若沒能在最恰當的時間點上推出(太早或太晚,其實都不行),恐怕一廂情願地看好,最後僅能勉強賺回成本。
好比我聽說,號稱中文世界第一本林書豪自製寫真書的首刷印量便高達五萬本,如果突然間林書豪不再繼續出賽,或因故而「林來瘋」熱潮消退…,砸下去的成本也就難以回收。或許,這也是為什麼敢搶時機財的,大多是擁有一定實力的大型出版社,中小型出版社寧可放棄,也不要跟進(免得一窩蜂的結果,是人人有飯吃,卻個個吃不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