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那叫做母親的人
2007/05/13 09:20:22瀏覽413|回應0|推薦4

固執的母親年逾耳順,半生為子女與家計奔波煞是辛勞,藏在心裡的委屈與埋
怨甚少於對家人提起。母親嬗移自同樣堅韌性情的外祖母,總為了許多大小雜
事而夜夜難以成眠,大至家計分配,小至子女教育。在一群子女眼中,母親似
乎認為孩子就是天生天養,自己得去找出正確的人生處事方式,又或可從學校
裡得到師長的指導,就像是把你送進學校,便可以得到一切人生道理般。如同
給予指定大綱的主管,細節部份就自己想辦法處理,所幸從小至今,在行為上
雖不稱標準,但仍在尚可接受的合理範圍內。這麼多年來,雖然子女們或多或
少有了些許獨立的能力,但卻也拉開彼此之間認知的鴻溝。

母親雖然表面上允許子女們自然發展,卻總在暗地裡默默關心著,相對於父親
的積極,總是會在兩者比較上,自然的傾向母親這邊的態度。說穿了,只不過
就是黑白臉的戲碼;父親擅長給予子女們理想的塑造,而母親則是務實的現實
主義者,而這也是彼此成長背景的鮮明對比。母親來自大家庭,上有兄姐為父
母親分擔家計,而父親長子的身分著實比母親負擔更多的責任與義務,在壓力
上更不能為之比擬。相較於父親多年總處在單純的工作場所裡,母親似乎也遺
傳著外祖父喜交朋友的個性,人際往來上的手婉更可在經營多年的早餐店上輕
易的瞥見。

家族開枝散葉,對進入知天命的母親而言,有更深層的意義體認:「原來尚在
手中的襁褓早已長大成人,承接了家族世代延續的使命。」十年、二十年,一
切彷若昨日之事,如今白髮鬢鬢早已不客氣的搶著出頭,遑論逐漸退化的生理
機能也在提醒著半百的人生一溜煙的消失無蹤。或許是已經知了天命,母親在
家人的鼓勵支持下,運用外祖父遺留的天份,開啟了追尋人生意義的大門。從
參與地方各種義工到服務地方的無薪公職,人生頓時充實了起來,也逐漸確立
了自己人生的定位與意義性。爾後外祖母的往生,雖然讓母親失去人生裡重要
的掛念,卻也因投身佛門志業的學習,冷靜中坦然面對生死無常,並為外祖母
獻上無限的祝福與能安祥無罣礙的離開。

雖然子女們有的已逾而立的年紀,甚有者邁向不惑之齡,但母親永遠都是把孩
子當成手中襁褓一樣的關懷、呵護;雖然在這麼多年來彼此還是存在著或大或
小的認知鴻溝,但母親永遠嘗試著用不同方式在與子女們溝通;雖然生活因為
充實而奔忙著,但母親永遠沒有遺忘子女們對她的關心與提點。對於舊時代的
一切價值觀與定義,也許退了流行;也許不合時宜,但母親半守舊的形象早已
投射在子女們的身上,也變成自己在社會人際往來流轉的道德標準。在世代交
替快速的時代下,即便被貼上擁抱舊時代價值的另類思考,卻也讓自己得以明
哲保身的良方,而不至於出現脫軌的行為與失序的判斷。

年逾耳順的母親,期盼餘生裡能找尋到自己存在的意義,也期盼著子女們各各
都能擁有自己的一片天。有這些期盼支撐著,能證明自己此生的努力沒有白費
一場;也能證明自己沒有白來世間一遭。時至今日,母親仍舊為家中大小事奔
波繁忙著,也在其中找出空間去追求她個人的人生意義,並從中獲得快樂與滿
足感。承載著外祖父母性情的母親,雖不是良好的母親示範樣板,但已盡了身
為一位母親該有的責任與義務,雖不臻完美,但身為她的子女們已能深刻體會
與感受母親的偉大。而所謂一輩子學習的課題,無論是叫做母親的人,或喚為
子女的彼此,都有這麼一門最重的學分需要用一生的時間去研修、深究。也許
過程艱苦難耐;也許會有無解的問題想逃避,但無論如何,這場學習沒有任何
時間表;也沒有所謂的終點,每個人都必須去面對這與生俱來的功課,並期許
在這漫長的一生裡可以慢慢明白與體會箇中道理與學問。

大明崇禎三百八十年   歲次丁亥  五月十三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ason79&aid=956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