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問與答
2016/06/25 05:10:09瀏覽209|回應0|推薦13
週二那天回研究所母校做講座分享,談了文化創意、消費文化
、綠色設計以及社會責任。想起了幾個學生的問題,有學生問
關於設計抄襲的道德良知、機器人產業對人類的影響、台灣企
業做品牌的效益、未來就業準備、設計流程如何更有效率,還
有人問大陸設計市場趨勢等等。

其實這些問題範圍都很廣很大,不是可以回答的很好,但總是
要找到切入點來做簡短的說明。當下我不會覺得答不出來,反
而對同學提的問題覺得很有趣,這些問題五花八門的,很符合
設計系學生的奇想怪思。只是同學看不見的,是背後累積不知
多少年的準備,才能侃侃而談,所謂「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
功」大概就是如此吧,而不是單單只為了這場講座去做所有的
背景知識吸收。

我突然想到以前當學生的時候,常常是看著別的同學舉手發問
,我只是聽著。然後通常是發問者花十秒提問題,來賓講者卻
用了十分鐘甚至更久的時間來做回答。我那天的情況,就是這
個樣子,我的念頭在於不能隨便亂說,會影響學生未來的價值
觀與判斷,更不能給出模擬兩可的答案,而應該是一個持平不
偏頗不帶立場的答覆。

於是我這才真正體悟到,時常回答問題的人,往往都需要有很
多例子來做說明,然後最好是用與聽者年齡相仿或大多數人都
知道的真實案例。因為那會貼近提問者的心理,產生共鳴及認
同。說穿了,這其實在商場上也是一種行銷方式,所以能用說
話技巧就成功的商業合作絕對是第一等。

會說話是很重要,當然還有你的實力經驗的累積。但是更重要
的,是你會不會及懂不懂得做人的道理,如何做一個正直、謙
虛而有品格的人,我覺得,這才是最重要的人之根本。把這樣
的態度放到各行各業、各種領域都是四海皆準,也都能夠適用
。不管是華航罷工、英國脫歐、核一重啟、年金改革,其實在
我眼裡,都是同樣的事情與模式。

把大事簡單化,把小事精緻化,演講嘛,我還是會有點小緊張
啦,回答問題嘛,看我的運氣囉!至於說話這個罩門,確實是
我人生必須學習的課題。






大明崇禎三百八十九年    歲次丙申   六月廿五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ason79&aid=63344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