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顆破布子的記憶
2010/06/30 02:43:23瀏覽533|回應0|推薦16

每年到這個時候,總是採收破布子的季節,這些年來也一直是我在幫
忙採收著,父親把破布子樹從老家四合院後面的空地分植於田地圳溝
旁,也就是俗稱百果園的場域,亦是最早一批來到圳溝場域的作物之
一。因為破布子樹而勾起了些許回憶,但原本自己是挺討厭參與採收
工作的。這樣的討厭因素之一,可能也是因為多年前父親回老家採收
破布子時而將腳給跌傷,杵著拐杖好幾個月而記憶深刻。亦或是打從
心裡不喜歡那種田地工作,或是無心於經濟作物的經營所導致。可是
這些因素卻隨著一年接著一年的幫忙採收,一次又一次的砍除破布子
樹的枝幹後,好像突然會覺得,這樣的工作,似乎是我必須承擔也無
可逃避的責任。

老家四合院後面原本所栽植的破布子樹雖無參天之姿,但卻足以讓人
攀爬上去,而父親就是在這樣牽強的狀態下,得到了教訓。此後,母
親便吩咐父親將破布子樹分植於圳溝的百果園,並在彼此協議下,將
其保持在一定的高度,以避免爾後採收時的危險。破布子樹分布在百
果園與圳溝之間,長型的排列著,父親將桑葚安排在它的身邊,彼此
互相依偎著。而破布子的採收總是在桑葚之後,彼此的時差並不大。
為了破布子的採收,事前總是需要一些準備的工作,唯一不變的,一
定是兩種工具:柴刀與利剪。柴刀是為了砍除不必要的枝葉,而這也
是破布子樹特別的地方,為了來年的新枝與果實,必須在每一次採收
的過程中砍除三分之二的枝幹。如果不砍除,那麼破布子樹會益發高
大,影響採收的進行。看似殘忍,卻是讓它可以充分展現與生俱來天
份的手段,儘管我也認為殘忍,但母親與父親就是囑咐我必須這麼做
。於是這幾年劊子手的身分都是充分擔當該有的責任與義務,絲毫不
敢懷疑這項工作。

破布子從採收到製作成可食用的過程有幾道作業程序,除了前置準備
工作外,還有採集與熬煮等程序。在採收的過程當中,從砍除枝幹的
收尾外,在採集破布子時,必須利用利剪先剔除不要的枝葉部分,並
保留一小段到破布子果實的部分。回家後,將破布子集中浸泡,並開
始展開耗時的取破布子果實的工作。同時,又必須挑出不良的破布子
予以丟棄。待取完果實後,則必須進行二到三次的洗滌去汙的動作,
藉此可再度篩檢出不良的破布子。通常這必須視破布子所採收的量多
寡而決定這項工作所需要的時間與人力,並且得以在這份程序完成之
後,進入下一階段的熬煮工作。

通常,破布子的熬煮時間一般約三到四小時左右,其目的就是為了讓
破布子充分發揮它的黏稠性,藉此將破布子熬煮至糜爛的程度,這樣
便可以在製作食用破布子時,提升其塑型的緊實與密合率。而在熬煮
破布子的過程當中,亦會散發著破布子因熬煮所散發的香味,逐漸瀰
漫整個屋子。而此時亦可事先準備預備塑型的工具與材料,包括水、
鹽巴、放置的容器以及塑型的器皿〈通常皆為碗〉。此外,需要準備
一個裝著適量鹽水的容器,是預備將塑型好的破布子置於其中,而通
常其鹽水是需要冷卻後的溫度才行。而在塑型的過程中,因為要把握
熬煮過後,其黏稠性極佳的狀態,因此,必須趁熱進行塑型的動作,
並一邊添加鹽巴以加強破布子的密合度。添加鹽巴的用意,就如同膠
水用來黏合的作用一樣的效果。

經過塑型完成後的破布子放置於已冷卻的鹽水容器後,也接近完成品
的狀態,其造型就像一個碗一樣,要食用時必須用刀子分切適當大小
。通常有待約放置半天的時間,讓已完成的破布子可以確保其緊合度
與本身的造型不輕易碎裂之後,就宣告完成了食用破布子的製作了。
而母親通常都會將製作好的破布子冷藏於冷凍庫當中,有的則分送給
街坊親友們。破布子可用於佐菜或主食,一般可見於破布子清蒸魚、
破布子炒蛋、涼拌九層塔破布子等等。因為母親喜歡吃破布子,所以
也許這也是她堅持要父親將老家的破布子分植於百果園當中的原因之
一。而對於破布子的製作經驗,更是母親年輕時跟著外婆學著做破布
子而有所了解和累積的,進而傳承到我們這一代。然而,破布子對我
而言,無非是記憶中破布子讓父親杵著拐杖的那段日子,還有回到台
中後的這些年,從起初的不情願到無可避免的責任與承擔。

那塊我們總號稱為百果園的場域從最初的破布子樹與玉米的栽植〈雖
然玉米有三分之二失敗〉,到桑葚與芒果的進駐,乃至於不怎麼有起
色的芭樂與柚子,到近期異軍突起的桃子樹與荔枝樹,每一個階段都
是父親想要傳承給我們,乃至於我們的下一代,所做的一切紀錄與回
憶。而我也三不五時的總會透過影像紀錄著這一切的發生,或許自己
就在這隱約當中,彷彿已把屬於這份傳承所要乘載的責任與義務給承
擔了下來。而此刻,不知不覺又飄來了破布子因熬煮所散發的香味,
這同時也意謂著母親接下來又有一陣忙碌的時間,亦像是一種多年記
憶裡的時間。

大明崇禎三百八十三年   歲次庚寅   六月卅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ason79&aid=4178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