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轉變─走過一國兩制的香港十年
2007/07/07 05:33:27瀏覽567|回應0|推薦3

十年前,美國財富雜誌(Fortune)用一句「香港已死」來形容即將回歸中國大
陸的香港,誰也沒想過當年一祇九十七年的租約也會有實現的一天,而且正好
讓我們這一代的人給碰上了。回想九七年香港回歸之前,在許多港片裡,總會
參雜著回歸的議題,處處提醒著這一個過不久即將來臨的日子,轉眼,九七大
限來到,許多港人不是認命的接受一國兩制的宿命,不然就是趁著大限來臨之
前,趕緊辦妥移民簽證,逃離紅色國度的統治。

 

十年過去,香港看似靜悄悄的度過這一國兩制的頭十年,實地裡卻面臨了許多
前所未見的巨變,從首當其衝的政治制度轉變外,經濟產業也面臨須全盤接受
中國大陸的體制操作。美其名為一國兩制,香港特區獨立自主,馬照跑、舞照
跳的宣傳語句猶言在耳,但頭一件令人甚難接受的即是非透過自由選舉的官派
特首空降大位,同時也讓香港民主派隨即潰敗,聲音越趨於弱勢。另一方面,
在甫回歸之際,即面臨亞洲金融風暴,讓港民才沉浸在對未來感到無助失望的
當下,如無情的利刃狠狠的又捅了一刀。或許,九七年是所有港人不願去想與
提起的一年,大多數的港民對未來失去了信心,不知道何時才能從泥淖中再度
爬起,再次讓”東方之珠”的名字重新閃耀於世界。

 

2003年的SARS,席捲了整個亞洲,香港更是疫情慘重的區域,政治的鉗制與
經濟的消退,再面臨到生命威脅的病毒侵襲,老天似乎正不斷的在磨練港民的
意志力與耐心。顯然的,在某種程度上,港民認命的性格似乎沒有因此而喪失
鬥志與打拼的毅力,雖然整個經濟環境的不振,政治現實裡的無奈,在許多種
種現況的體認下,港民只能自我尋求轉進的力量與重新再起的精神支撐。中國
大陸經濟的快速飛揚,讓港民不得不緊密的維繫彼此經濟體的互惠,縱然需要
承擔與接受整體中國經濟體制的跌盪起伏,但向龐大經濟體靠攏則已是不得不
的選擇,畢竟昔日國際轉運貿易中心的有利地位,幾乎已被上海給全盤取代了
。而面對大陸人民不斷的湧入香港,造成人口管制上的角力則每天不斷的在上
演中。

 

一張百年的租約終有兌現的一天,當年的中英兩國也許根本就沒想過這一開就
百年的契約會有歸還的日子,然而,這張契約卻也體現了當年柔弱無能的中國
只能任憑時當海上霸權的英國予取予求的窘態。時間回到1997年6月30日的晚
間,當大英帝國的國旗落寞地緩緩降下,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旗幟歡欣雀躍
的升起,這一降一升令所有港民感傷落淚,也激起了許多注目到這場移交場面
的人們為之動容,而這一幕,港民將永遠難忘。事後,末代總督彭定康乘著英
屬輪船向這塊他曾關心的土地與人民揮手道別,香港皇家警察換成了人民解放
軍的編制,那曾誓死效忠大英女皇的港民們,得開始去適應那心中的紅太陽─
毛主席的到來。

 

時間再回到2007年6月,港民也許興高采烈的迎接回歸十週年的各式慶典與活
動,或是官方高調的揭示辦理許多關於回歸慶祝的場面安排。無論是哪一方面
或是哪一種心情,港民走過這些年來的起伏擺盪,也許麻木多過於打從心底的
體悟回歸的現實與局勢。民主派依舊不時上街頭爭取直接選舉,1989年所發生
的六四天安門事件不管過了多久,每年依舊舉辦追思的活動。港民或許念舊,
或許接受事實,但商人治港的諷刺,也許正能反映港民在回歸前後所體認到的
轉變與感受,即所謂的馬照跑,舞照跳,真的如當年揭櫫的宣傳語句的情境嗎
?也許只有港民才能去了解與體會。

 

命理學上稱十年為一大限,大限牽動著一個人的命運走向,有著相當程度的影
響。而香港正走完它邁入一國兩制的第一個大限,這十年中有好有壞,港民可
說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變得只求能夠自保,但面對未來的憧憬,不敢有多
大多不切實際的想像。另方面,自回歸以來被港民視為精神寄託的演藝巨星紛
紛的殞落,如大姊大梅艷芳、哥哥張國榮以及羅文、黃霑等,不啻打擊了港民
原有力圖振作的信心,同時,更如同宣告一個令人懷念的美好時代已然結束。
面對過去十年,或許港民可以從中得到省思與教訓;面對下一個十年大限,不
知港民是否已卜算出對自己最有利的答案呢?

 

2007年7月1日的這個晚上,一邊有著官方舉辦著隆重盛大的慶祝回歸活動,另
一邊有走上街頭的港民遊行抗議著。同一地區的人,卻有兩樣情,港民矛盾與
複雜的心裡聲音是否可由外人所得知?這一天,時代雜誌(Time)也用了「晴時
多雲」來描述十年後的香港處境,間接的也證明了港民十年來自求衝出困境的
最佳寫照。那「香港已死」是否已不再適用,可能也有待時間的檢驗,然而就
現況而言,港民或許寧願守住這「晴時多雲」的時局,安穩的生活下去。對立
、抗爭依舊會持續下去,焦躁、無奈也在無數又無數的港民身上承載著,那慶
典活動上演唱的那首歌詞裡寫著的東方之珠是否再起或從此消沉,也只能留待
歷史去做出評判,並落下最好的註解。


書寫至此,猛回想起回歸五週年時所觀看的關於大陸新移民潮的報導而書寫下
的一首新詩「回家」,觀照此時對比,似乎不再是港民所熱切關注的議題,但
,仍舊深信隱埋在基層底部的問題,絕不僅此一樁了。

 


大明崇禎三百八十年   歲次丁亥  七月初七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ason79&aid=1073799